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校是干部成长的摇篮,是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培养干部的主阵地,也是党的重要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主阵地,党校要发挥好思想库、咨询、外脑及智囊的作用,这是新时期对党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县级党校如何发挥科研的“思想库”作用,已是摆在我们这些基层党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科研工作基本定位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校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党校工作条例中也明确提出了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指导方针。“四个服务”即“为推进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科研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通过科研,教师可以“吃透两头,搞好结合”,即既要吃透上头,加强对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研究,做到理论上“精”、“准”;又要吃透下头,加强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和把握基层的情况,做到紧密联系实际。作为县级党校搞科研有她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县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样本,是开展调研科研工作非常适宜的单位;更贴近社会基层,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更易于发现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二、科研工作的基本优势
县级党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市县党校以培训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因此,教员最容易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效果,在党校教员那里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而且信息真实可靠,这为基层党校搞好科研,发挥好“思想库”的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好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这两个重点,是完全符合基层党校特点,彰显基层党校特色的有效途径。
县级党校最大的优势是贴近实际。县级党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占有着快速融入本地实际的便利条件,最有条件深入本地实际、方便快捷地了解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容易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为党校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此,基层党校只有抓好这一有利因素,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多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上做文章,才能进一步赢得社会对市县党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县级党校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随着党校学历教育历史使命的完成,党校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作为基层党校,只有积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不断提高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永葆党校的活力与魅力。
三、科研工作的基本做法
1.强化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要起到咨询、思想库的作用,要求党校必须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好这样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基层党校在学科建设上有别于国民教育,突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宣讲;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设立与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相关的专题,还要组织学员对党委和政府重大问题集中进行深入调研、研讨,并提提出对策意见,以供决策部门参考和使用。
2.突出科研工作的应用对策研究
以往科研工作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理论上,而对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够。近些年应当调整科研工作的重点,由对基础理论为重点的研究转向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党校不仅肩负着培训干部的重任,而且还要通过充分发挥党校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开展一系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的实践活动,不仅使教学第一线的同志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而且使科研成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从而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教学服务,使党校“思想库”的内容更加充实。
要正确处理教研咨三者的关系。教是根本、研是手段、咨是目的。教是研和咨的前提,研是教和咨的实现形式,咨是教和研的必然选择。因此,基层党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组织教师走出课堂,深入生产第一线,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使党校的党课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更好地贴近群众生活;使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要重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首先要保证专职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间,力争做到“三三制”,即在专职教师整体上形成三分之一时间授课、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到基层调研,为实施教研咨一体化创设平台。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教学和科研的管理,必须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在经费补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考察学习、外出进修等与教研人员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形成硬约束。再次,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要展开四个层面的合作机制:一是主动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善于发挥党校学员这一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科研合作;三是市县党校加强合作,发挥党校系统整体优势;四是整合校内资源,对重点课题、重大问题实施集体攻关。
队伍建设上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育,党校要发挥思想库作用,人才是关键。党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加大应用对策研究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在人才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理论功底深厚的高学历人才,还要重视来自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并有较强能力和热爱党校事业的应用研究人才。应设立专门的应用对策研究机构,制定特殊的教研人员考核标准,为他们进行咨询对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党校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现成的知识,还要帮助学员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教学更具有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党校教科研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岗位培训,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网络知识,网络检索服务等专业技术的训练,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才能熟练地从大量网络信息资源中搜集,选择对党校教学和科研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党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职能。
党校科研必须坚持与职能部门合作,走开门搞科研之路。由于党校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虽然有各类基层学员的优势,但仍然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方向的把握只是浮在表面上,而各职能部门是具体从事一方面工作的执行部门,是掌握某一方面事业发展最新发展动态的部门,党校经常与职能部门共同搞调研,可实现智力与实力的联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而且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的方向,准确找出存在的问题,使科研工作建立在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科研成果更有价值,领导决策也有可靠依据,可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
一、科研工作基本定位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校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党校工作条例中也明确提出了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指导方针。“四个服务”即“为推进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科研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通过科研,教师可以“吃透两头,搞好结合”,即既要吃透上头,加强对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研究,做到理论上“精”、“准”;又要吃透下头,加强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和把握基层的情况,做到紧密联系实际。作为县级党校搞科研有她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县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样本,是开展调研科研工作非常适宜的单位;更贴近社会基层,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更易于发现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二、科研工作的基本优势
县级党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市县党校以培训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因此,教员最容易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效果,在党校教员那里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而且信息真实可靠,这为基层党校搞好科研,发挥好“思想库”的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好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这两个重点,是完全符合基层党校特点,彰显基层党校特色的有效途径。
县级党校最大的优势是贴近实际。县级党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占有着快速融入本地实际的便利条件,最有条件深入本地实际、方便快捷地了解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容易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为党校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此,基层党校只有抓好这一有利因素,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多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上做文章,才能进一步赢得社会对市县党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县级党校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随着党校学历教育历史使命的完成,党校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作为基层党校,只有积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不断提高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永葆党校的活力与魅力。
三、科研工作的基本做法
1.强化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要起到咨询、思想库的作用,要求党校必须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好这样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基层党校在学科建设上有别于国民教育,突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宣讲;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设立与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相关的专题,还要组织学员对党委和政府重大问题集中进行深入调研、研讨,并提提出对策意见,以供决策部门参考和使用。
2.突出科研工作的应用对策研究
以往科研工作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理论上,而对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够。近些年应当调整科研工作的重点,由对基础理论为重点的研究转向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党校不仅肩负着培训干部的重任,而且还要通过充分发挥党校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开展一系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的实践活动,不仅使教学第一线的同志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而且使科研成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从而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教学服务,使党校“思想库”的内容更加充实。
要正确处理教研咨三者的关系。教是根本、研是手段、咨是目的。教是研和咨的前提,研是教和咨的实现形式,咨是教和研的必然选择。因此,基层党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组织教师走出课堂,深入生产第一线,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使党校的党课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更好地贴近群众生活;使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要重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首先要保证专职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间,力争做到“三三制”,即在专职教师整体上形成三分之一时间授课、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到基层调研,为实施教研咨一体化创设平台。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教学和科研的管理,必须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在经费补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考察学习、外出进修等与教研人员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形成硬约束。再次,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要展开四个层面的合作机制:一是主动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善于发挥党校学员这一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科研合作;三是市县党校加强合作,发挥党校系统整体优势;四是整合校内资源,对重点课题、重大问题实施集体攻关。
队伍建设上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育,党校要发挥思想库作用,人才是关键。党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加大应用对策研究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在人才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理论功底深厚的高学历人才,还要重视来自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并有较强能力和热爱党校事业的应用研究人才。应设立专门的应用对策研究机构,制定特殊的教研人员考核标准,为他们进行咨询对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党校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现成的知识,还要帮助学员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教学更具有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党校教科研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岗位培训,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网络知识,网络检索服务等专业技术的训练,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才能熟练地从大量网络信息资源中搜集,选择对党校教学和科研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党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职能。
党校科研必须坚持与职能部门合作,走开门搞科研之路。由于党校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虽然有各类基层学员的优势,但仍然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方向的把握只是浮在表面上,而各职能部门是具体从事一方面工作的执行部门,是掌握某一方面事业发展最新发展动态的部门,党校经常与职能部门共同搞调研,可实现智力与实力的联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而且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的方向,准确找出存在的问题,使科研工作建立在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科研成果更有价值,领导决策也有可靠依据,可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