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促写、合作探究等方式实施支架式教学,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在2016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2016)里提道:“读是理解性技能,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读写能力是语言交际的基础,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将写作练习简单化了,常常是老师指定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再稍加指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词汇量挂钩,而不注重自己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和整理,因而写作能力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而支架式教学则强调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语言学习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老师提供的“脚手架”的支撑,使学生跨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间,发挥更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完成更高质量的作业。
  一、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借助了建筑行业术语——“脚手架”(Scaffold)的形象比喻,教师在学生建筑知识的“大厦”的过程中提供“脚手架”的暂时支撑的作用,当学生知识“大厦”搭建完成,“脚手架”的使命也随即完成。支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最近发展区的教与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支架的支持,从而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在认知过程中受益。而“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的一段距离,是教师搭建各种教学支架的区域,因而也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现有发展区是指学生业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体系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无须借助外力;学生潜在发展区是指学生必须借助同伴、师长的力量才能够到达的更深层次区域,是学生“知识大厦”的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学生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和教学支架的关系如下:
  二、 创设情境,搭建情感支架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Wild life protection”为例,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向学生告知目前相关的野生动物濒危现状,以及工业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伤害,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关系,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入写作,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走向生活实践,一改学生冥思苦想的写作状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用英语创作的兴趣。
  三、 以读促写,搭建思维支架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精读教材文本,以便学生在教材中获取丰富的“养料”。学生可以直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获得更多的句法表達,在英语写作中有了更多现成的“材料”;同时,教材文本围绕主题所采取的“总—分”式或者“设问—回答”等文章结构和框架也使得学生的行文“有法可依”。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语言表达,比如关于intention,可以说“Im going to..., Id like to..., I will..., I feel like...”等。学生在与老师一起精读教材文本或者阅读老师提供的语言表达时,已经做到了对写作的内容和流程“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如何调取词汇和表达以及谋篇布局的阶段。
  四、 合作探究,互为支架
  团队协作在学生独立思考、摸索之后进行更能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可以就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集中讨论,交换意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就写作主题、行文思路达成一致,同时还可以在成员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养成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探究中,老师可以先让同学自行讨论。让小组成员共同商讨问题,进行谋篇布局,在学生之间形成“学生-学生互动式支架”,以期他们能够完成对已获得的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然后集中讨论学生自身能够为“wild life protection”做些什么,学生之间互为支架,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丰富各自的语言表达。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要对学生的讨论负责,把握学生的讨论节奏,适时提醒学生的讨论时间和讨论主题,使其讨论不因随意发挥而“溢出”题外,也不因思虑不足而无话可说。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相关话题的引申,以及老师-学生和学生-学生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成功输出高质量的英语习作奠定了基础。
  五、 培养信心,引导写作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因此老师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对非母语写作的恐惧,激发其写作兴趣。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搭建各种“支架”,让学生在各自所属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因此这就要求老师细心观察、判断学生,给予适当、适时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支架式教学策略涵盖了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充分内化旧知识后快速顺应新知识,提高写作热情,英语作文能力才能在合适的支架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培华.“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7(8):39-41.
  [2]李丹妹,付尧.支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2):64-67.
  作者简介:
  张颖,江苏省如皋市,江苏省如皋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而且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出发,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一、 引言  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
摘 要: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由它所形成的文学作品能够深刻地体现出该语言所含的文化精髓。大学英美文学教学作为大学课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给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着重分析了大学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大学英美文学教学能在我国各大高校实行的前提和假设,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