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體学习认知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多媒体教育技术专家理查德·E.梅耶(Richard E.Mayer)在《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加工信息的系统模型(图1)。
这个模型为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针对学习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具体而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体现了学习的三条认知原理,而它们对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一、双通道原理
“双通道”指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图中第一行“语词—耳朵—声音—言语模型”是言语通道,通常以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方式呈现;第二行“图像—眼睛—图像—图像模型”是视觉通道,通常以插图、图表、示意图、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图示显示,当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有机结合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促进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教学设计时做到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强化记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的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难点,因为这个表述太抽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想到了双通道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虽然抽象,但如果能找到具体的事物并通过直观的图像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经过反复思考,笔者想到了“脚”和“鞋”: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而鞋的选择也要适合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种关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十分相近,如果借用“脚”与“鞋”的关系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具体化,学生应该能更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根据这样的思考,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图片:
实际教学时,学生听到“鞋”与“脚”的比喻,看到这张PPT时,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二、容量有限原理
图1显示,学习者通过“双通道”获取的“语词”和“图像”并不能全部变成“工作记忆”,而是有“选择”的。也就是说,对于教师呈现的各种知识,学生并不能全部记住,而只能记住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容量有限原理。
容量有限原理启示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要适当。具体操作时有两种策略:一是分解目标,化大为小,化多为少;二是化繁为简,将知识浓缩。第一种策略无需赘言,笔者重点谈谈第二种策略。
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材用这样的话概括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这样的表述, 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学设计时,笔者结合学生喜欢影视歌星的特点,把这个知识点提炼、总结成“斗寓同”三个字。“斗寓同”与王菲的女儿窦靖童谐音。看到这三个字,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是斗争性寓于统一性,而不是统一性寓于斗争性。
教材在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说:“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笔者将这段话概况成“普寓特”“特不离普”。“普寓特”的发音类似于“fruit”(水果),因为教材在阐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用的是水果、苹果和梨的漫画,而“特不离普”表达的是“靠谱”的意思。看到这么简洁有趣的词,学生应该能很快记住这段枯燥的文字。
三、主动加工原理
图1中所有的箭头都代表了学习者主动认知、加工的过程。比如:选择相关的语词和图像进行深入加工;组织所选择的材料并形成连贯的表达;将语词和图像进行整合之后,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在加工的过程中,主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非常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多设计探究性活动,少设计教师讲解的内容;二,多设计学生协同性活动,并辅之以教师的点拨;三,多设计学生实践活动,并辅之以及时的反思。比如,笔者经常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讲解单元测试题,并对试题进行反思等。
另外,图1最后一列“长时记忆”显示,学习者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原有知识,与工作记忆中的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进行整合(如图1中“整合”的箭头所示),最终整合得到的学习成果将再次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这启示我们,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原有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原有知识才会对新知识产生整合作用。
(本文为武汉市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基于高中政治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G438.)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这个模型为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针对学习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具体而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体现了学习的三条认知原理,而它们对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一、双通道原理
“双通道”指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图中第一行“语词—耳朵—声音—言语模型”是言语通道,通常以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方式呈现;第二行“图像—眼睛—图像—图像模型”是视觉通道,通常以插图、图表、示意图、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图示显示,当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有机结合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促进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教学设计时做到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强化记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的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难点,因为这个表述太抽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想到了双通道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虽然抽象,但如果能找到具体的事物并通过直观的图像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经过反复思考,笔者想到了“脚”和“鞋”: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而鞋的选择也要适合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种关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十分相近,如果借用“脚”与“鞋”的关系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具体化,学生应该能更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根据这样的思考,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图片:
实际教学时,学生听到“鞋”与“脚”的比喻,看到这张PPT时,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二、容量有限原理
图1显示,学习者通过“双通道”获取的“语词”和“图像”并不能全部变成“工作记忆”,而是有“选择”的。也就是说,对于教师呈现的各种知识,学生并不能全部记住,而只能记住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容量有限原理。
容量有限原理启示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要适当。具体操作时有两种策略:一是分解目标,化大为小,化多为少;二是化繁为简,将知识浓缩。第一种策略无需赘言,笔者重点谈谈第二种策略。
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材用这样的话概括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这样的表述, 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学设计时,笔者结合学生喜欢影视歌星的特点,把这个知识点提炼、总结成“斗寓同”三个字。“斗寓同”与王菲的女儿窦靖童谐音。看到这三个字,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是斗争性寓于统一性,而不是统一性寓于斗争性。
教材在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说:“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笔者将这段话概况成“普寓特”“特不离普”。“普寓特”的发音类似于“fruit”(水果),因为教材在阐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用的是水果、苹果和梨的漫画,而“特不离普”表达的是“靠谱”的意思。看到这么简洁有趣的词,学生应该能很快记住这段枯燥的文字。
三、主动加工原理
图1中所有的箭头都代表了学习者主动认知、加工的过程。比如:选择相关的语词和图像进行深入加工;组织所选择的材料并形成连贯的表达;将语词和图像进行整合之后,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在加工的过程中,主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非常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多设计探究性活动,少设计教师讲解的内容;二,多设计学生协同性活动,并辅之以教师的点拨;三,多设计学生实践活动,并辅之以及时的反思。比如,笔者经常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讲解单元测试题,并对试题进行反思等。
另外,图1最后一列“长时记忆”显示,学习者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原有知识,与工作记忆中的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进行整合(如图1中“整合”的箭头所示),最终整合得到的学习成果将再次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这启示我们,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原有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原有知识才会对新知识产生整合作用。
(本文为武汉市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基于高中政治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G438.)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