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了陶行知先生丰富而精辟的教育思想,作者觉得爱的教育是核心。它体现了社会的需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是教师成长的动力。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教师的师德建设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树立爱的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追求。
关键词: 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 创造力 师德
从浅显的教育小故事到精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让我们在平时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感悟到教学工作的真谛。
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爱”:爱孩子,爱人民,爱祖国。爱的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爱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服务。
从中我也认识到:爱的教育不仅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基础,而且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动力。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还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师爱能建立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爱优生,更要爱“差生”,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爱的教育,助力教师的师德建设
(一)什么是“师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实施爱的教育,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二)关爱学生促进师德建设
关爱学生既是师德建设的要求,又能体现教师“师爱”品质的内化。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认真执教,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成就。智慧和爱心的成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简单来说,教师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也收获了爱,内化了爱。关爱学生正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和内在要求。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采用这种方法能逐渐建立起“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三)友爱同事促进师德建设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结”、“同心协力”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人才幼苗之培植”的任务。陶行知用过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即把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比作塑像,指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的重要目标。教师更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沟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坦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只有在团结合作中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四)自爱促进师德建设
自爱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师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到近代陶行知更是倡导终身教育。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是人的本性反应。处于现代社会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教师在这种形势下更要自我教育,不断学习再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关于爱的教育思想,内涵很丰富,不仅需要我们学习感悟,更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只有以行知为师,才能在爱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关键词: 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 创造力 师德
从浅显的教育小故事到精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让我们在平时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感悟到教学工作的真谛。
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爱”:爱孩子,爱人民,爱祖国。爱的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爱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服务。
从中我也认识到:爱的教育不仅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基础,而且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动力。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还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师爱能建立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爱优生,更要爱“差生”,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爱的教育,助力教师的师德建设
(一)什么是“师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实施爱的教育,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二)关爱学生促进师德建设
关爱学生既是师德建设的要求,又能体现教师“师爱”品质的内化。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认真执教,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成就。智慧和爱心的成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简单来说,教师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也收获了爱,内化了爱。关爱学生正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和内在要求。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采用这种方法能逐渐建立起“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三)友爱同事促进师德建设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结”、“同心协力”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人才幼苗之培植”的任务。陶行知用过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即把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比作塑像,指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的重要目标。教师更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沟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坦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只有在团结合作中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四)自爱促进师德建设
自爱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师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到近代陶行知更是倡导终身教育。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是人的本性反应。处于现代社会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教师在这种形势下更要自我教育,不断学习再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关于爱的教育思想,内涵很丰富,不仅需要我们学习感悟,更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只有以行知为师,才能在爱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