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级学生的审美感觉单纯而敏感,绘画作品内容变幻离奇,构图色彩大胆富于激情,反映出一年级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有规律。
【关键词】一年级;自由绘画;教学;方法
自由绘画就是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绘画时,提倡不具体教孩子们画什么,让他们自由发挥。当今社会,家长们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多才多艺。为了让孩子学习绘画,许多家长会送孩子去私立培训画室学习,这些地方的老师喜欢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绘画范本,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孩子快速地掌握绘画的技巧,却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真正的“儿童画”难以寻求,对孩子认知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在一年级的美术教育必须避免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我们要立足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自由绘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一年级学生自主绘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并进一步培养儿童利用简单的画笔进行创作的能力。在自由绘画教学中,老师只是孩子们绘画课堂上的组织者,而孩子们是正成为绘画课上的“导演皆主角”。在自主绘画教学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转变传统美术教育的授课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创作
传统的美术教育几乎都是把一年级美术教育诠释为:教孩子学画,从不会到会,从不像到画得有点像或画得很像,觉得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在对学生绘画教育的培养方向上面就已经出现错误的观点了。美术教师老是认为在一年级绘画教学这一块,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描画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上,把训练学生绘画技术的培养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 ,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素质教育、能力方面的培养。在一年级美术教育这一块,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一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真真正正的反思,找出根本的“病因”,对症下药,切实有效的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找出最适合教育一年级学生的方法,不断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牵引、激发,把发挥学生在美术绘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在以思维引导绘画的同时,让绘画反过来再激发思维,让学生在美术上不断产生新鲜的想法,以此来使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我想,这样更适合在新课改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探索放开模式化教学,让学生自由画画的好方法
平常的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要目的的范画教学就是模式化教学。这种教学不需要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和设计,按照老师的要求,听从老师提供的作画步骤,按部就班的照着画(临摹)。而这种临摹的绘画方法,就是把约定俗成的成人画法一个鸭蛋一个圈的复制到学生的脑海里,抑制的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幻想能力,扼杀了学生在美术绘画上的创造性。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应该主要考虑如何教学生“ 会学”,而不是教学生学。因为用“想画什么画什么”完全放手的方式去应付一年级的美术教育,结果就变成了放任学生无方向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重视一年级学生自由绘画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并不是教师只鼓励学生自己画,大胆画,教师都不用去教了。对学生“放手”其实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的是更高的要求。按《纲要》的指示,对一年级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放开模式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新方法,并把一年级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一年级学生自由绘画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示范法 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合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画《春天》,我采用局部示范法,示范春天的个别事物,再请个别学生上来补充示范。在这个示范法的作用下,影响其余学生的作画思维成补充创新定势,使其体现在各自的作品画面上。
(二)引导发现法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引导的过程和学生发现的过程是统一的,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只强调一个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个。幼儿应该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的所在。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孩子尽量做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在此前提下,也要给学生创造开展共同探讨活动的条件。因为学生在讨论或争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情境法 一个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如美术活动《送礼物》,活动目标是训练学生有控制的表现封闭的圆。因此,教师设置情境“包装礼物”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学生涂鸦圆圈的需要。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钟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棉签、橡皮、纸、梳子、树叶、尺子、线、布料块、卡纸等等材料,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己需要利用到的工具来作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画画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的时间缩得更短,让孩子们创造出最棒的作品。
四、绘画完成后的评价
具体来讲,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让学生自己来向同同学们介绍自己画的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主要想表达什么。自己觉得画的最好的是哪里,自己最喜欢的是画的哪个部分。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分析,并提高其绘画认知能力。同时,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有困难时,应当适当引导和鼓励。
2.学生互评 让学生先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说说别人的画好在什么地方,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他同学画的什么。通过对小伙伴的肯定和支持,提高幼儿进行自由绘画的信心。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画画为了什么。评价时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及时用鼓励的方式给予建议性质的指点,让孩子信心满满地在自由绘画中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郑皓汶(1986.2-),男,贵州省赤水市人,汉族,职称: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美术学专业,美术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刘舒生:《教学论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
[3]孔起英:《給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4条).
【关键词】一年级;自由绘画;教学;方法
自由绘画就是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绘画时,提倡不具体教孩子们画什么,让他们自由发挥。当今社会,家长们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多才多艺。为了让孩子学习绘画,许多家长会送孩子去私立培训画室学习,这些地方的老师喜欢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绘画范本,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孩子快速地掌握绘画的技巧,却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真正的“儿童画”难以寻求,对孩子认知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在一年级的美术教育必须避免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我们要立足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自由绘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一年级学生自主绘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并进一步培养儿童利用简单的画笔进行创作的能力。在自由绘画教学中,老师只是孩子们绘画课堂上的组织者,而孩子们是正成为绘画课上的“导演皆主角”。在自主绘画教学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转变传统美术教育的授课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创作
传统的美术教育几乎都是把一年级美术教育诠释为:教孩子学画,从不会到会,从不像到画得有点像或画得很像,觉得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在对学生绘画教育的培养方向上面就已经出现错误的观点了。美术教师老是认为在一年级绘画教学这一块,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描画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上,把训练学生绘画技术的培养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 ,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素质教育、能力方面的培养。在一年级美术教育这一块,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一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真真正正的反思,找出根本的“病因”,对症下药,切实有效的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找出最适合教育一年级学生的方法,不断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牵引、激发,把发挥学生在美术绘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在以思维引导绘画的同时,让绘画反过来再激发思维,让学生在美术上不断产生新鲜的想法,以此来使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我想,这样更适合在新课改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探索放开模式化教学,让学生自由画画的好方法
平常的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要目的的范画教学就是模式化教学。这种教学不需要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和设计,按照老师的要求,听从老师提供的作画步骤,按部就班的照着画(临摹)。而这种临摹的绘画方法,就是把约定俗成的成人画法一个鸭蛋一个圈的复制到学生的脑海里,抑制的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幻想能力,扼杀了学生在美术绘画上的创造性。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应该主要考虑如何教学生“ 会学”,而不是教学生学。因为用“想画什么画什么”完全放手的方式去应付一年级的美术教育,结果就变成了放任学生无方向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重视一年级学生自由绘画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并不是教师只鼓励学生自己画,大胆画,教师都不用去教了。对学生“放手”其实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的是更高的要求。按《纲要》的指示,对一年级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放开模式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新方法,并把一年级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一年级学生自由绘画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示范法 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合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画《春天》,我采用局部示范法,示范春天的个别事物,再请个别学生上来补充示范。在这个示范法的作用下,影响其余学生的作画思维成补充创新定势,使其体现在各自的作品画面上。
(二)引导发现法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引导的过程和学生发现的过程是统一的,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只强调一个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个。幼儿应该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的所在。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孩子尽量做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在此前提下,也要给学生创造开展共同探讨活动的条件。因为学生在讨论或争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情境法 一个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如美术活动《送礼物》,活动目标是训练学生有控制的表现封闭的圆。因此,教师设置情境“包装礼物”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学生涂鸦圆圈的需要。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钟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棉签、橡皮、纸、梳子、树叶、尺子、线、布料块、卡纸等等材料,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己需要利用到的工具来作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画画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的时间缩得更短,让孩子们创造出最棒的作品。
四、绘画完成后的评价
具体来讲,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让学生自己来向同同学们介绍自己画的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主要想表达什么。自己觉得画的最好的是哪里,自己最喜欢的是画的哪个部分。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分析,并提高其绘画认知能力。同时,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有困难时,应当适当引导和鼓励。
2.学生互评 让学生先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说说别人的画好在什么地方,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他同学画的什么。通过对小伙伴的肯定和支持,提高幼儿进行自由绘画的信心。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画画为了什么。评价时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及时用鼓励的方式给予建议性质的指点,让孩子信心满满地在自由绘画中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郑皓汶(1986.2-),男,贵州省赤水市人,汉族,职称: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美术学专业,美术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刘舒生:《教学论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
[3]孔起英:《給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