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底怎样的产业更适合汕尾?进入的企业是否会服从政府布局?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该怎样均衡,这将考验两个地方政府的统筹能力。
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汪洋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未来五年,我们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支持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表面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源于深圳的土地匮乏,到汕尾寻求经济合作的一块“飞地”。实际上,该合作区从诞生之初就超越了飞地,准确地说,它是两地政府合作共建的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从这个层面而言,海丰四镇的人们,将成为这座拥有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居民。这种突破行政限制,创新出来的模式是否真的可行?
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怎样均衡?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紧迫任务,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提升珠三角,支持东西两翼振兴发展和粤北山区生态发展,统筹陆海开发,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珠三角的发展必须要拓展空间,从哪个方向更有利于广东发展?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认为,从区位上看应该是向东,因为从浙江、福建、广东东南沿海最后要一体化。这个发展必须有序地推进,广东向东推进第一轮在深汕之间,所以深汕合作区将珠三角地区和东部地区连为一体。
显而易见,深汕之间存在互补,但两个城市之间同样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深圳是移民城市,汕尾是本土化城市,二者之间在观念、文化、城市个性上存在差异。另外,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是产业转移,还是招商引资?到底怎样的产业更适合汕尾?另外,进入的企业是否愿意听从政府的召唤,是否会服从这种布局?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该怎样均衡,这是考验两个地方政府统筹能力的关键。
如何突破体制障碍?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提倡“腾龙换鸟”和“双转移”。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体系,如果要实行产业转移,对企业而言,一要考虑转移成本,二要考虑配套设施。深汕之间存在区位优势,汕尾完全可以接受深圳的辐射。但汕尾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相关配套的建设还需要很长时间。
目前的困难是,两个行政区划要组合成一个特别合作区,本身就有体制上的障碍。如何克服呢?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认为,深汕合作区目前在国内是唯一的,肯定会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国土规划、整个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等问题,都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这需要省政府必须帮助两市协调好上下体制的问题。整个产业转移方面,两地政府需要给予扶持,需要一些新的、更精细的政策和举措。
陈鸿宇说:“除此外,深圳的学校、医疗、服务设施等也应该去合作区,但这些都不难,难就难在理念和体制上。”如果两地政府在合作中,能在体制上进行创新,将会对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汕尾地区是粤东沿海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陷落带,深圳开发海陆丰地区,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个陷落带,更好地辐射粤东地区甚至闽南地区,最终形成厦深经济带。在广东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方面,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有不同的观点:“要想借助深圳的力量解决汕尾的贫穷落后,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汕尾市划入深圳行政区域内。”
金心异认为,把汕尾划入深圳,可以使深圳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大的资金全面提升海陆丰地区的基础设施,在一个中期的时间内将之提升到与深圳宝安、龙岗接近的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汕尾城区与海丰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到接近于盐田区的水平。而深圳获得5271 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地窘境的难题。
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汪洋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未来五年,我们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支持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表面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源于深圳的土地匮乏,到汕尾寻求经济合作的一块“飞地”。实际上,该合作区从诞生之初就超越了飞地,准确地说,它是两地政府合作共建的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从这个层面而言,海丰四镇的人们,将成为这座拥有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居民。这种突破行政限制,创新出来的模式是否真的可行?
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怎样均衡?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紧迫任务,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提升珠三角,支持东西两翼振兴发展和粤北山区生态发展,统筹陆海开发,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珠三角的发展必须要拓展空间,从哪个方向更有利于广东发展?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认为,从区位上看应该是向东,因为从浙江、福建、广东东南沿海最后要一体化。这个发展必须有序地推进,广东向东推进第一轮在深汕之间,所以深汕合作区将珠三角地区和东部地区连为一体。
显而易见,深汕之间存在互补,但两个城市之间同样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深圳是移民城市,汕尾是本土化城市,二者之间在观念、文化、城市个性上存在差异。另外,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是产业转移,还是招商引资?到底怎样的产业更适合汕尾?另外,进入的企业是否愿意听从政府的召唤,是否会服从这种布局?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该怎样均衡,这是考验两个地方政府统筹能力的关键。
如何突破体制障碍?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提倡“腾龙换鸟”和“双转移”。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体系,如果要实行产业转移,对企业而言,一要考虑转移成本,二要考虑配套设施。深汕之间存在区位优势,汕尾完全可以接受深圳的辐射。但汕尾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相关配套的建设还需要很长时间。
目前的困难是,两个行政区划要组合成一个特别合作区,本身就有体制上的障碍。如何克服呢?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认为,深汕合作区目前在国内是唯一的,肯定会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国土规划、整个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等问题,都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这需要省政府必须帮助两市协调好上下体制的问题。整个产业转移方面,两地政府需要给予扶持,需要一些新的、更精细的政策和举措。
陈鸿宇说:“除此外,深圳的学校、医疗、服务设施等也应该去合作区,但这些都不难,难就难在理念和体制上。”如果两地政府在合作中,能在体制上进行创新,将会对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汕尾地区是粤东沿海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陷落带,深圳开发海陆丰地区,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个陷落带,更好地辐射粤东地区甚至闽南地区,最终形成厦深经济带。在广东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方面,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有不同的观点:“要想借助深圳的力量解决汕尾的贫穷落后,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汕尾市划入深圳行政区域内。”
金心异认为,把汕尾划入深圳,可以使深圳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大的资金全面提升海陆丰地区的基础设施,在一个中期的时间内将之提升到与深圳宝安、龙岗接近的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汕尾城区与海丰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到接近于盐田区的水平。而深圳获得5271 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地窘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