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b5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但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甚至对历史学科存在着一些偏见,这势必会对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下面笔者谈谈高一的学生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一、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
  1.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从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来看,高中历史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注重的是一种理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感知历史现象,而且要理解历史本质,弄清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每一个历史现象的本质,学会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2.要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究原因,重影响
  历史学习要注意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有何影响。在初中阶段强调的是“是什么”问题,而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强调的是“为什么”和“有何影响”的问题。高中历史学习,不仅要知道基本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要探究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会对人类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样的经验,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究原因、重影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家在学习中需要充分重视。
  二、高中历史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第一要务。无论一个人聪明与否,倘若不认真、不努力,是很难学好的。大家都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却一定不会成功。不仅学习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2.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个历史基础知识很丰富的人,他的历史学科能力也一定不会太低。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才努力背诵历史知识,考试一过,背的知识也就忘了,造成很多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差,对高中的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现实,但却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多少新的知识,高中的历史知识大多是对以前知识的深掘和理解,所以只要学生在高中伊始努力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历史是不难学好的。
  那么,如何学好基础知识呢?(1)要向课堂要成绩,从高效课堂抓起。在课堂上,学生要完成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上课时要听、記、想、练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切忌出现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教与学完全脱节。记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全身心投入,一定要当堂任务当堂完成。想就是要理解清楚、明确、透彻。练要练得及时适量。总之,知识能否掌握得好,能否学得好,90%的功夫在课堂上,如果课堂上不能高效地学习,要想学好是很难的。总之,一堂高效课堂给学生的感觉应该是投入、紧凑、兴奋、充满收获和期待,并能引起学生新的思考。(2)课下要尽可能做到“多看、多记、多想、多问”。学生课下应多看课本及相关的书籍,多记课本的知识要点,多想知识的相互联系,领悟其内在的关系,多向教师发问,以期有所启迪。(3)要重视背功。高中历史学习尽管不能死记硬背,但背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可能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涉猎更多的历史资料,课本仍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料,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根本,也是高中考试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谁的基础知识学得好,谁的历史成绩就会更高些,在高一阶段更是如此。
  3.要注重历史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历史学习的好坏,主要还是在教学检测的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对历史解题能力和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解题能力的高低就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高低。现在的考试,尤其是高考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即在给定的具体历史情境下(通过具体的历史材料来设定),来考察学生解决和回答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解题能力,需要从高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因问作答。以往很多学生在回答历史问题时容易急躁,往往还没看懂设问就动笔答题,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2)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回答,切忌只抓一点,不顾其它。要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3)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里的“史”是基本的历史史实,“论”就是历史结论和认识。所谓的论从史出,就是历史结论要与历史材料相一致,就像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一致一样。(4)要注重材料分析,抓出材料主题。历史研究就是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去伪存真,提炼精华。因此,读懂材料、抓出主题就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慢慢培养,长期训练。同时,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体现,有点类似于语文的归纳段落大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就应该对历史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基本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有好处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讲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与类型,并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出发,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训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实训;教育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它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即通过传感设备,让用户根据自身的感觉,运用人的自然技能考察和操作虚拟世界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给出零堆积泊松分布定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其与泊松分布在拟合零出现较多的计数数据时的优劣,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泊松分布;零堆积泊松分布;参数估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种类繁多的计数数据,对于不同的数据根据数学的方法,可以把他们用数学的模型拟合出来,以便于对数据进行猜测与预期。一般情况下,泊松分布以及泊松过程对于描述这些社会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等产生的计数数据具有非常好的拟合效
期刊
摘 要:对2012年甘肃省新入职特岗教师抽样调查其培训情况显示,新入职特岗教师培训存在着培训动机因素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保障条件出发,对新入职特岗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特岗教师;培训问题;培训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缓解农村地区教师数量和结构矛盾、巩固西部“两基”攻坚成果、解决大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用到数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教学首要的环节。新颖的导入方法,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几点看法。  
期刊
摘 要:科学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可能常常跟我们擦肩而过,但在生成面前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和可变性的弹性预设,通过对课堂“生长点”的深入挖掘和细心呵护,使课堂更富活力。  關键词:课堂;预设;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期刊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晚年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做法。”为此,张先生强调“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并指出文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
期刊
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充满灵动的气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是人性化的。  一、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如阅读《可贵的沉默》中“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使用工具书、勤于动手、边读边思、摘抄积累、迁移运用等。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综合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重视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为例展开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范读激趣  1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调控,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是与认同相伴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