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训练。结合我校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文本再创型作业的研究》,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再创造为习作训练的着力点,通过仿编、续编、改编、创编,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文本再创造;习作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教学显得特别苍白。因为不会写,写不好,孩子们对习作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寻找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农村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文本再创型作业的研究》应需而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依托文本,挖掘其中的可“创”点。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成为我习作训练的着力点。文本再创造一般经过“仿编——续编――改编——创编”这四个过程。
1、仿编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编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这种手段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品读课文,感悟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再具体写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灯光。随后便进行了仿写训练: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道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围绕“一到下课,操场上热闹非凡” 写一段话。有了具体的例子,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如何去写,并能写得有条有理。在教学《石榴》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是从样子和味道来写石榴的果实的。课后,我让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三年级学生刚起步写作文,很多学生觉得很难,而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写作训练。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以启发、指导,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2、续编
在语文课文中,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这种“留白”来续编。
例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学生明白了,兄弟俩因为争论大雁怎么吃,而错失了时机,结果什么也没吃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作训练:一天,又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会怎么做呢?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写下去。在教学《金子》第六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彼得的辛勤付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盛夏……酷暑……
这种形式的练笔,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品悟文章,又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改编
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言下之意是因为读者的个体差异,内心对文本的界定不会完全相同,我们不妨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展示学生的意识多样性。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想荷花时,我让学生充满诗意地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读出荷花的神韵。因为篇幅较长,学生总是读不好。我便说:“这一段多么有诗意呀,不如我们把它改编成一首小诗吧?”不一会儿学生的诗作便完成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裳,
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
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風过了,
我停止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另外,课文中的有些插图是对文本的形象再现,对于这样的插图,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还可以用它对文本进行改写的训练。例如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我先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本中的插图想象诗中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编写一篇小短文。
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打破原来文本的禁锢,从而给大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来。
4、创编
在学生有了仿编、续编、改编的经验后,我还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创编。创编可谓是几种再创型作业中更能考察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性的类型了。
例如在学完《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课时,学生对高原柳的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便布下了这样一道作业:贺知章的《咏柳》写出了柳的柔美,你能用一首诗写一写你心中的高原柳吗?交流时学生的习作让我不由心生赞叹,有的写出了高原柳的傲骨,有的写出了高原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有的孤独愁绪,有的写出了它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1:青海高原一株柳,
要说傲骨我独有。
昂首挺立高原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2:回首高原,
唯我独矗。
谁懂心头泪?
干旱高寒我独有。
生3:许可温室生,
命运曾捉弄。
练就铁铸身,
命运奈我何?
总之,将文本再创造,作为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可以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再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呈现形式多样化了,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孩子们也爱上了习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文本再创造;习作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教学显得特别苍白。因为不会写,写不好,孩子们对习作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寻找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农村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文本再创型作业的研究》应需而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依托文本,挖掘其中的可“创”点。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成为我习作训练的着力点。文本再创造一般经过“仿编——续编――改编——创编”这四个过程。
1、仿编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编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这种手段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品读课文,感悟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再具体写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灯光。随后便进行了仿写训练: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道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围绕“一到下课,操场上热闹非凡” 写一段话。有了具体的例子,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如何去写,并能写得有条有理。在教学《石榴》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是从样子和味道来写石榴的果实的。课后,我让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三年级学生刚起步写作文,很多学生觉得很难,而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写作训练。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以启发、指导,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2、续编
在语文课文中,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这种“留白”来续编。
例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学生明白了,兄弟俩因为争论大雁怎么吃,而错失了时机,结果什么也没吃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作训练:一天,又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会怎么做呢?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写下去。在教学《金子》第六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彼得的辛勤付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盛夏……酷暑……
这种形式的练笔,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品悟文章,又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改编
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言下之意是因为读者的个体差异,内心对文本的界定不会完全相同,我们不妨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展示学生的意识多样性。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想荷花时,我让学生充满诗意地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读出荷花的神韵。因为篇幅较长,学生总是读不好。我便说:“这一段多么有诗意呀,不如我们把它改编成一首小诗吧?”不一会儿学生的诗作便完成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裳,
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
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風过了,
我停止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另外,课文中的有些插图是对文本的形象再现,对于这样的插图,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还可以用它对文本进行改写的训练。例如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我先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本中的插图想象诗中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编写一篇小短文。
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打破原来文本的禁锢,从而给大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彩来。
4、创编
在学生有了仿编、续编、改编的经验后,我还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创编。创编可谓是几种再创型作业中更能考察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性的类型了。
例如在学完《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课时,学生对高原柳的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便布下了这样一道作业:贺知章的《咏柳》写出了柳的柔美,你能用一首诗写一写你心中的高原柳吗?交流时学生的习作让我不由心生赞叹,有的写出了高原柳的傲骨,有的写出了高原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有的孤独愁绪,有的写出了它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1:青海高原一株柳,
要说傲骨我独有。
昂首挺立高原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2:回首高原,
唯我独矗。
谁懂心头泪?
干旱高寒我独有。
生3:许可温室生,
命运曾捉弄。
练就铁铸身,
命运奈我何?
总之,将文本再创造,作为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可以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再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呈现形式多样化了,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孩子们也爱上了习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