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重大,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80年代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输入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情感过滤假设。本文试图通过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习得/学习假设、情感过滤假设来探讨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指导;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地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二语习得模式,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们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些理论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我国外语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它对外语教学是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设理论概述
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
输入假说是Krashen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如果语言信息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只是那些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语言形式,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学习者只有输入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的水平的第二语言,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其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
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Krashe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其第二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方式。习得在这里指的是使用语言进行自然交际,以便获得潜/无意识的语言知识;而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焦急地结果,如同儿童习得母语。控制习得过程的是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运用语言的根本。“学得”是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并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知识的掌握。Krashen声称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转换成潜意识的习得语言,也不能用来自然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通过习得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产生机制,才能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3.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注意到,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吸收,即便是极容易的语言信息也是如此,这就是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Krashen断言,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的堵塞现象,使学习者无法理解所接受的语言输入信息。他称这种堵塞为“情感过滤”。当一个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动力或积极性,没有信心,非常焦虑,精神和身体状况不佳等等,都会启动情感过滤,使语言信息无法通过,达不到获得语言知识的效果。如果情感过滤关闭,学习者就能够充分利用所输入的语言信息。
三、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对第二语言的输入量要“可理解”,即为“有效输入”或 “合理输入”。此假设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有:对教材而言,要因材施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选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教材。课程进度的安排上,教师也应考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一味的拖延进度或赶进度。在其过程中,应定期的对学生语言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了解语言水平的发展。理想的输入还应具备有趣有关的特点和保证足够的输入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得和习得密切相关,不可分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习得”这一预言习得机制的先天作用,又要不忽视学得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营造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善课内外语言环境,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外语意识。学习者要掌握正确规范的语言知识及语法结构,并能有效地对自身的语言错误给予纠察。
习得者的情感就像一张过滤网,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过滤。只有在习得者情感过滤低时,可理解输入才见效。外语教学者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必须要有输出才能更好地习得。可是学生常常因害怕出错而羞于开口,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课下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和同学进行讨论。因而我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敢于开口、乐于开口,采用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虽然二语习得的理论并不完善,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外语教学,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许多理论依然值得每一个外语教学者借鉴。教师要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教育者应努力创造语言习得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地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输入不同的语言知识并保证输入的质量,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紧密联系,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 Kran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3]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5.
[4]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1994:4.
[5]罗娟娟.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6]李哲.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228.
[7]王丽萍.Kran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理论观察,2006:122-123.
作者简介:
孙晓梅(1992-),女,汉族,山东五莲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指导;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地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二语习得模式,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们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些理论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我国外语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它对外语教学是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设理论概述
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
输入假说是Krashen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如果语言信息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只是那些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语言形式,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学习者只有输入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的水平的第二语言,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其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
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Krashe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其第二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方式。习得在这里指的是使用语言进行自然交际,以便获得潜/无意识的语言知识;而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焦急地结果,如同儿童习得母语。控制习得过程的是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运用语言的根本。“学得”是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并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知识的掌握。Krashen声称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转换成潜意识的习得语言,也不能用来自然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通过习得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产生机制,才能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3.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注意到,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吸收,即便是极容易的语言信息也是如此,这就是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Krashen断言,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的堵塞现象,使学习者无法理解所接受的语言输入信息。他称这种堵塞为“情感过滤”。当一个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动力或积极性,没有信心,非常焦虑,精神和身体状况不佳等等,都会启动情感过滤,使语言信息无法通过,达不到获得语言知识的效果。如果情感过滤关闭,学习者就能够充分利用所输入的语言信息。
三、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对第二语言的输入量要“可理解”,即为“有效输入”或 “合理输入”。此假设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有:对教材而言,要因材施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选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教材。课程进度的安排上,教师也应考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一味的拖延进度或赶进度。在其过程中,应定期的对学生语言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了解语言水平的发展。理想的输入还应具备有趣有关的特点和保证足够的输入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得和习得密切相关,不可分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习得”这一预言习得机制的先天作用,又要不忽视学得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营造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善课内外语言环境,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外语意识。学习者要掌握正确规范的语言知识及语法结构,并能有效地对自身的语言错误给予纠察。
习得者的情感就像一张过滤网,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过滤。只有在习得者情感过滤低时,可理解输入才见效。外语教学者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必须要有输出才能更好地习得。可是学生常常因害怕出错而羞于开口,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课下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和同学进行讨论。因而我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敢于开口、乐于开口,采用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虽然二语习得的理论并不完善,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外语教学,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许多理论依然值得每一个外语教学者借鉴。教师要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教育者应努力创造语言习得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地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输入不同的语言知识并保证输入的质量,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紧密联系,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 Kran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3]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5.
[4]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1994:4.
[5]罗娟娟.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6]李哲.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228.
[7]王丽萍.Kran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理论观察,2006:122-123.
作者简介:
孙晓梅(1992-),女,汉族,山东五莲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