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检验经营管理情况,查找和堵塞管理漏洞的重要监督方式。企业坚持围绕经营管理的重点----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开展效能监察,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员工廉洁从业,能有效地解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降本增效企业效能监察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效能监察做为国有企业对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监督手段,应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工作,围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这一中心进行,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中的作用,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搞好宣传,为开展效能监察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舉办效能监察成果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效能监察工作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深入人心,提高领导干部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力度,增强业务部门积极参与效能监察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全心全意支持效能监察工作,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一个领导支持搞、业务部门主动搞、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环境。
二、 搞好调研,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 随着企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仅仅等靠上级的部署和群众信访举报来开展效能监察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使效能监察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因此,把事前防范、事中制约监督和事后检查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开展效能监察是大势所趋。
(一)主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努力寻找效能监察的着力点。物资采购、工程分包、呆坏账清理等都是效能监察的热点项目,也是努力寻求企业效益增长的关键点。监察部门主动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于重点环节和立项项目进行解剖,发现管理的漏洞,研究制定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堵住企业效益流失的“明沟、暗渠”。
(二)主动参与企业重大管理活动,并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活动之中。监察部门要积极参加生产调度会、物资、工程招投标会议等管理活动,随时收集经营管理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起到“把脉”治“病”或“保健”的功效。注重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成本预警机制等措施和办法,为企业增加效益降低成本发挥保障作用。
(三)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效能监察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监察部门主动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按照“依靠不依赖、到位不越位、督办不包办”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能优势和业务专长,采取部门分工、各行其责、协作配合、加强督查的工作方法,真正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
三、把住源头,超前防范,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方面的作用 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建设中的作用,把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尽量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
(一)盯住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前介入,把住源头。决策是实现企业最优化目标的基础,须严格规范重大决策,如监察部在收集信息中发现,“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实施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执行意识淡薄,在处理重大决策过程中习惯于行政命令、以个人决定替代集体决策,二是对决策事项界定不清,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管理和班子团结造成不良影响。又如招投标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建设的源头,要把偏重事后“翻箱倒柜”地清查,引导向工程招标管理“聚焦”,严格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报名、公开投标单位和公开评标定标结果,对招投标过程,要严格把好“三关”,即:严把招投标单位资质关,严把招标程序关,严把招投标纪律关,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二)盯住容易出现问题的热点部门,超前防范,抓好监督。例如,物资采购既是物资管理中的热点部位,也是不廉洁问题的滋生点。注重研究把效能监察的重点向物资采购部门延伸,围绕市场准入、公开招标、岗位轮换等几个重要环节,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分段把关、相互制约、阳光采购,优质高效”的物资采购工作机制。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监控,采取“四查四看”的效能监察工作法,即:查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价格,看是否质次价高;查物资采购渠道,看是否舍近求远;查库存采购物资,看管理是否到位;查物资采购的收、发、存,看账物是否相符,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
四、建章立制,综合治理,变治标性监察为标本兼治 效能监察必须由单纯治标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转变,以此增强监察的综合效果。
(一)重视针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建章建制,规范管理。坚持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完成后,都要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此,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经济活动、集体决策、资金管理等系列制度,促使企业逐步走上规范管理、廉洁经营的轨道。如针对“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和《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办法》,对公司“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决策程序以及监督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对制度执行过程进行了规范。各单位严格按照执行,重大问题的上会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公司整体民主决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又如通过招标管理监察,查找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重新梳理流程,修订制度等规范工作,使招标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挖掘案源,查处违纪,促进廉政建设。腐败现象往往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相伴而生。因此,在效能监察活动中,要求效能监察人员要有案情观念,对可能成案的线索必须深入核查,能立案的要坚决立案查处。坚持把效能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决不允许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不允许企业的“蛀虫”继续危害企业和社会。搞好案件查处结果的宣传和教育,警示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勤奋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的防止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构筑一道依靠程序制约腐败现象发生的防线,并将经营管理与反腐败有机结合、为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重视边清查边整改,堵防结合,扩大成果。透过效能监察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影响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因素,积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效能监察中涉及到企业管理上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时向被监察单位发出《效能监察整改通知书》和《效能监察建议书》,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处理。
(四)搞好效能监察理论研究,提高工作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效能监察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在搞好每一项效能监察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向宽领域和深层次延伸,使效能监察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通过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搞好各个领域效能监察的预测性。通过效能监察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中的作用。
关键词:降本增效企业效能监察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效能监察做为国有企业对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监督手段,应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工作,围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这一中心进行,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中的作用,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搞好宣传,为开展效能监察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舉办效能监察成果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效能监察工作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深入人心,提高领导干部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力度,增强业务部门积极参与效能监察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全心全意支持效能监察工作,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一个领导支持搞、业务部门主动搞、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环境。
二、 搞好调研,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 随着企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仅仅等靠上级的部署和群众信访举报来开展效能监察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使效能监察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因此,把事前防范、事中制约监督和事后检查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开展效能监察是大势所趋。
(一)主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努力寻找效能监察的着力点。物资采购、工程分包、呆坏账清理等都是效能监察的热点项目,也是努力寻求企业效益增长的关键点。监察部门主动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于重点环节和立项项目进行解剖,发现管理的漏洞,研究制定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堵住企业效益流失的“明沟、暗渠”。
(二)主动参与企业重大管理活动,并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活动之中。监察部门要积极参加生产调度会、物资、工程招投标会议等管理活动,随时收集经营管理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起到“把脉”治“病”或“保健”的功效。注重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成本预警机制等措施和办法,为企业增加效益降低成本发挥保障作用。
(三)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效能监察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监察部门主动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按照“依靠不依赖、到位不越位、督办不包办”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能优势和业务专长,采取部门分工、各行其责、协作配合、加强督查的工作方法,真正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
三、把住源头,超前防范,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方面的作用 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建设中的作用,把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尽量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
(一)盯住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前介入,把住源头。决策是实现企业最优化目标的基础,须严格规范重大决策,如监察部在收集信息中发现,“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实施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执行意识淡薄,在处理重大决策过程中习惯于行政命令、以个人决定替代集体决策,二是对决策事项界定不清,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管理和班子团结造成不良影响。又如招投标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建设的源头,要把偏重事后“翻箱倒柜”地清查,引导向工程招标管理“聚焦”,严格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报名、公开投标单位和公开评标定标结果,对招投标过程,要严格把好“三关”,即:严把招投标单位资质关,严把招标程序关,严把招投标纪律关,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二)盯住容易出现问题的热点部门,超前防范,抓好监督。例如,物资采购既是物资管理中的热点部位,也是不廉洁问题的滋生点。注重研究把效能监察的重点向物资采购部门延伸,围绕市场准入、公开招标、岗位轮换等几个重要环节,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分段把关、相互制约、阳光采购,优质高效”的物资采购工作机制。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监控,采取“四查四看”的效能监察工作法,即:查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价格,看是否质次价高;查物资采购渠道,看是否舍近求远;查库存采购物资,看管理是否到位;查物资采购的收、发、存,看账物是否相符,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
四、建章立制,综合治理,变治标性监察为标本兼治 效能监察必须由单纯治标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转变,以此增强监察的综合效果。
(一)重视针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建章建制,规范管理。坚持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完成后,都要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此,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经济活动、集体决策、资金管理等系列制度,促使企业逐步走上规范管理、廉洁经营的轨道。如针对“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和《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办法》,对公司“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决策程序以及监督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对制度执行过程进行了规范。各单位严格按照执行,重大问题的上会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公司整体民主决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又如通过招标管理监察,查找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重新梳理流程,修订制度等规范工作,使招标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挖掘案源,查处违纪,促进廉政建设。腐败现象往往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相伴而生。因此,在效能监察活动中,要求效能监察人员要有案情观念,对可能成案的线索必须深入核查,能立案的要坚决立案查处。坚持把效能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决不允许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不允许企业的“蛀虫”继续危害企业和社会。搞好案件查处结果的宣传和教育,警示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勤奋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的防止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构筑一道依靠程序制约腐败现象发生的防线,并将经营管理与反腐败有机结合、为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重视边清查边整改,堵防结合,扩大成果。透过效能监察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影响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因素,积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效能监察中涉及到企业管理上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时向被监察单位发出《效能监察整改通知书》和《效能监察建议书》,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处理。
(四)搞好效能监察理论研究,提高工作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效能监察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在搞好每一项效能监察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向宽领域和深层次延伸,使效能监察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通过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搞好各个领域效能监察的预测性。通过效能监察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