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培养;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
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
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
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
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
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开通探索渠道,提升幼儿的探索价值
1.灵活而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幼儿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地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去的。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种植、饲养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利用“种植园”和“自然角”来使幼儿得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种植和养殖小动物,可以培养幼儿认识、观察自然的能力。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4.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然后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例如:我们在幼儿的区角活动及户外活动中开展“我发现”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向教师报告自己的 “发现”。通过“我发现”活动,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十分丰富,每天我们都指导幼儿进行交流,这样,既增进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发现”的兴趣,从中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幼儿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戈柔,对“记录”与“纪录”的再思考,学前教育研究;
3、于忠海,让儿童成为研究者,学前教育研究;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从理念到行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单位:盐城市幼儿园 江苏 224001】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培养;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
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
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
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
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
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开通探索渠道,提升幼儿的探索价值
1.灵活而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幼儿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地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去的。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种植、饲养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利用“种植园”和“自然角”来使幼儿得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种植和养殖小动物,可以培养幼儿认识、观察自然的能力。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4.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然后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例如:我们在幼儿的区角活动及户外活动中开展“我发现”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向教师报告自己的 “发现”。通过“我发现”活动,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十分丰富,每天我们都指导幼儿进行交流,这样,既增进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发现”的兴趣,从中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幼儿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戈柔,对“记录”与“纪录”的再思考,学前教育研究;
3、于忠海,让儿童成为研究者,学前教育研究;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从理念到行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单位:盐城市幼儿园 江苏 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