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纽约的楼盘,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拿其他地方的经验来比较,但差别往往会很大,即使是拿洛杉矶的经验来比较,两地差别也不会太小,更不要说目前上海和北京的房产现象和经验了。现在纽约房产市场基本上没有新建的房子,也没有中国流行的那种二手房——纽约的房产一般都经历了一二十次转手。纽约作为大都市,房产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多年,该盖房子的土地上全都盖上了房子,如果要建新房子,就得把旧房子拆掉后再盖,但这样的代价很高,所以纽约的“新房”多数是重新粉刷过的房子。
纽约的房子之所以转手率极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票市场的起伏不定。我有一个投资股票的朋友,在股票市场上狠赚了一大笔钱后,就从原来住的纽约皇后区搬到房价更高的曼哈顿区,却不料股票一亏,又只得搬到了房价稍微便宜的布鲁克林区,但股市情况并未好转,不得不再次从布鲁克林区搬到与纽约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这几次搬迁也不过3年多时间,他出售的房子马上有人接手。我问他在这几次房产转换的过程中亏了多少,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在这3年多搬进搬出的过程中,他共赚了10万美金!
在纽约市,尤其是曼哈顿区的楼盘中,公寓房的管理费极高成为其一大特点。举例来讲,如果你用四五十万在曼哈顿区较好的地段买下了一处两房一厅的房子后,每月就得付出1000~1500美元的管理费,因此没有相当收入的人是住不起的,不过这样也保证了住户的层次和素质。纽约的房产虽有起伏,但总是稳步上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年都有大量新移民涌入,也有前几年来到纽约的移民赚到钱后要买房子,而纽约已经没有任何闲置的土地可盖新房子,因此所有买卖的房子都是以前建造的老房子。在纽约,购房者永远多于出售的房子,买主一多,房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且供不应求。另外因为新移民不断增多和美国人的工作流动性较大,租房子的人也多了起来,于是买下房子来出租也就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
最近一个朋友来电话说自己找到赚钱的方式了:买房子出租。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说其中大有技巧。在美国买房子的规则之一就是:如果你是首次买房子,那么银行贷款利率就很低,第二次买房子就会高一些,以此类推。这位朋友似乎颇有投机天赋,他同时找到3家房地产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次买房子,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一查,没有发现他买房子的记录,于是3家公司都同时给了他第一次买房子的低利率贷款。我有些不解地问他:难道房地产公司和银行以后就不会查到你一下子买了3处房产,从而撤掉你名下的两处房产的低利率贷款?朋友笑哈哈地回答:银行一旦完成了贷款程序,就不会再去查了,好些朋友在几年前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一次性购买3处房产,必须得有足够的首期付款。这位鬼机灵的朋友是这么处理的:现在有不少房东因为股票赔了钱而急于出售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愿意给买主不少优惠,比如朋友这3处房产中的一处,房主就只要他付出百分之二的首期付款就成交了,这处房子是两房一厅的公寓,开价是10万美金,因此朋友只付了2000美金的首期。房子一到手,朋友就马上出租,用收取的租金来支付管理费和贷款金,每月还赚两百多美元,一年半以后,他所付的首期加上一些手续费都收回来了。他的3处房产首付的总支出是两万多美金,大约在两年半之内就全部收回来了,也就是说,两年半之后,他每个月都能从这3处房产得到800多美元的纯收入。我问朋友:这里面还是有风险的,万一其中一处或两处房子租不出去,你每月的贷款不就要自己付了吗?他反问我:难道你就不可以把租金降低一些出租?总之最多是持平,反正不会亏,纽约的房子,哪有租不出去的?我同意他的说法,虽说他买的房子都在纽约市相对边缘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纽约人都住在市外,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纽约人”,不过是因为他们在纽约市里工作而已。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纽约市内房租太高而搬到市外去住的。虽然这位朋友确实堪称投机高手,但这样的法律空子迟早会得到修补。
曼哈顿岛上房产的发展,最有名的就是苏荷街区。那一片街区原来是厂房,上世纪70年代初期厂家搬走之后,一群艺术家便陆续迁入,并逐渐发展成画廊区。由于艺术家的工作室需要宽大的空间,因此就保留了原来的厂房格局,只是在每一层的角落里隔出一两间卧室和卫生间,这种形式的房子被称为“LOFT”,中文意为“统仓”。这种形式不仅在艺术家圈子里面很流行,后来还蔓延到曼哈顿的富人群中。中国台湾画家姚庆章于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纽约,他当时仅用两万多美金就在苏荷买到了一层厂房,面积大约有300平方米,入住之后,他的画风和主题也马上开始转而表现纽约都市的现代性,其创作的纽约城市景观系列获得了画廊的赏识,也获得了成功。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就惊讶于他对这座繁华的城市中玻璃反光的捕捉,也对他采用这种新的绘画手法创作而感到惊诧。当时他问我:你觉得玻璃的反光让城市更拥挤还是更空旷?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刚从大陆来到纽约不久,还缺乏对这种大都市的视觉审美经验,他这一问,我就想象起来了。姚庆章看我在那里沉思,好像知道我一时回答不出来,于是便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更拥挤和更空旷都可以。但对我来说,玻璃反光就是一张张悬挂在那里的画,纽约市有很多这样的画,从这个意义上讲,纽约市的曼哈顿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大画廊。
时间一转就到了21世纪。2000年的某一天,我又在纽约遇到了他,他说自己已经把苏荷的统仓卖掉了——当年用两万美金买来,如今卖出了110多万美金,他说该好好享受生活了,这时他刚好60岁。我很羡慕他能从此潇洒地过着艺术家不愁金钱的美好日子。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我见到他之后不到两个月,就传来了他突然病逝的消息,这个噩耗让我着实悲伤了一阵。
世纪之交,纽约苏荷区的房产已经非常昂贵,因为房租一路攀升,那里的画廊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陆续迁出,搬到了一个租金相对便宜的街区去了,并在那里重新发展了起来。如今,苏荷的店面已被一家家名牌时装店取而代之。
时至今日,每当我走在上海或北京的某些街区,就会想起姚庆章的画作中的那些城市光影来。中国发展不到几十年,那么多楼盘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变化让人难以想象,充满了多少光怪陆离的画面!想到现代人的一生有那么多时间是在房子里面度过的,自然就知道了“盖房子”是最现代也是最原始的人类的永恒需求。
纽约的房子之所以转手率极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票市场的起伏不定。我有一个投资股票的朋友,在股票市场上狠赚了一大笔钱后,就从原来住的纽约皇后区搬到房价更高的曼哈顿区,却不料股票一亏,又只得搬到了房价稍微便宜的布鲁克林区,但股市情况并未好转,不得不再次从布鲁克林区搬到与纽约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这几次搬迁也不过3年多时间,他出售的房子马上有人接手。我问他在这几次房产转换的过程中亏了多少,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在这3年多搬进搬出的过程中,他共赚了10万美金!
在纽约市,尤其是曼哈顿区的楼盘中,公寓房的管理费极高成为其一大特点。举例来讲,如果你用四五十万在曼哈顿区较好的地段买下了一处两房一厅的房子后,每月就得付出1000~1500美元的管理费,因此没有相当收入的人是住不起的,不过这样也保证了住户的层次和素质。纽约的房产虽有起伏,但总是稳步上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年都有大量新移民涌入,也有前几年来到纽约的移民赚到钱后要买房子,而纽约已经没有任何闲置的土地可盖新房子,因此所有买卖的房子都是以前建造的老房子。在纽约,购房者永远多于出售的房子,买主一多,房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且供不应求。另外因为新移民不断增多和美国人的工作流动性较大,租房子的人也多了起来,于是买下房子来出租也就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
最近一个朋友来电话说自己找到赚钱的方式了:买房子出租。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说其中大有技巧。在美国买房子的规则之一就是:如果你是首次买房子,那么银行贷款利率就很低,第二次买房子就会高一些,以此类推。这位朋友似乎颇有投机天赋,他同时找到3家房地产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次买房子,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一查,没有发现他买房子的记录,于是3家公司都同时给了他第一次买房子的低利率贷款。我有些不解地问他:难道房地产公司和银行以后就不会查到你一下子买了3处房产,从而撤掉你名下的两处房产的低利率贷款?朋友笑哈哈地回答:银行一旦完成了贷款程序,就不会再去查了,好些朋友在几年前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一次性购买3处房产,必须得有足够的首期付款。这位鬼机灵的朋友是这么处理的:现在有不少房东因为股票赔了钱而急于出售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愿意给买主不少优惠,比如朋友这3处房产中的一处,房主就只要他付出百分之二的首期付款就成交了,这处房子是两房一厅的公寓,开价是10万美金,因此朋友只付了2000美金的首期。房子一到手,朋友就马上出租,用收取的租金来支付管理费和贷款金,每月还赚两百多美元,一年半以后,他所付的首期加上一些手续费都收回来了。他的3处房产首付的总支出是两万多美金,大约在两年半之内就全部收回来了,也就是说,两年半之后,他每个月都能从这3处房产得到800多美元的纯收入。我问朋友:这里面还是有风险的,万一其中一处或两处房子租不出去,你每月的贷款不就要自己付了吗?他反问我:难道你就不可以把租金降低一些出租?总之最多是持平,反正不会亏,纽约的房子,哪有租不出去的?我同意他的说法,虽说他买的房子都在纽约市相对边缘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纽约人都住在市外,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纽约人”,不过是因为他们在纽约市里工作而已。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纽约市内房租太高而搬到市外去住的。虽然这位朋友确实堪称投机高手,但这样的法律空子迟早会得到修补。
曼哈顿岛上房产的发展,最有名的就是苏荷街区。那一片街区原来是厂房,上世纪70年代初期厂家搬走之后,一群艺术家便陆续迁入,并逐渐发展成画廊区。由于艺术家的工作室需要宽大的空间,因此就保留了原来的厂房格局,只是在每一层的角落里隔出一两间卧室和卫生间,这种形式的房子被称为“LOFT”,中文意为“统仓”。这种形式不仅在艺术家圈子里面很流行,后来还蔓延到曼哈顿的富人群中。中国台湾画家姚庆章于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纽约,他当时仅用两万多美金就在苏荷买到了一层厂房,面积大约有300平方米,入住之后,他的画风和主题也马上开始转而表现纽约都市的现代性,其创作的纽约城市景观系列获得了画廊的赏识,也获得了成功。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就惊讶于他对这座繁华的城市中玻璃反光的捕捉,也对他采用这种新的绘画手法创作而感到惊诧。当时他问我:你觉得玻璃的反光让城市更拥挤还是更空旷?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刚从大陆来到纽约不久,还缺乏对这种大都市的视觉审美经验,他这一问,我就想象起来了。姚庆章看我在那里沉思,好像知道我一时回答不出来,于是便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更拥挤和更空旷都可以。但对我来说,玻璃反光就是一张张悬挂在那里的画,纽约市有很多这样的画,从这个意义上讲,纽约市的曼哈顿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大画廊。
时间一转就到了21世纪。2000年的某一天,我又在纽约遇到了他,他说自己已经把苏荷的统仓卖掉了——当年用两万美金买来,如今卖出了110多万美金,他说该好好享受生活了,这时他刚好60岁。我很羡慕他能从此潇洒地过着艺术家不愁金钱的美好日子。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我见到他之后不到两个月,就传来了他突然病逝的消息,这个噩耗让我着实悲伤了一阵。
世纪之交,纽约苏荷区的房产已经非常昂贵,因为房租一路攀升,那里的画廊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陆续迁出,搬到了一个租金相对便宜的街区去了,并在那里重新发展了起来。如今,苏荷的店面已被一家家名牌时装店取而代之。
时至今日,每当我走在上海或北京的某些街区,就会想起姚庆章的画作中的那些城市光影来。中国发展不到几十年,那么多楼盘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变化让人难以想象,充满了多少光怪陆离的画面!想到现代人的一生有那么多时间是在房子里面度过的,自然就知道了“盖房子”是最现代也是最原始的人类的永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