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一致性研究源于西方基于科学理性的课程评价研究背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一致性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模型,深入探索其在评价思路与思维程序中的异同,探讨其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的适应性问题,以实现课程评价研究的本土化目的。
关键词:一致性分析模型;高职教育;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
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里课程内容目标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其顶部是学习领域,中部是主题目标,底部是具体目标。韦伯从知识技能和认知要求两大维度来研究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核心框架包括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这四个维度。知识种类的一致性用来判断学业评价是否很好地反映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范围。知识深度的一致性被用来判断考察学生的知识深度水平与课程标准中期望学生获得的知识深度水平是否相符合。知识广度的一致性被用来判断设计的学业评价量具是否能让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合理的概念、观点都得到评价。
2.SEC一致性分析模型
波特SEC一致性分析模型,又称“二维矩阵法”,是由波特和史密森等人在韦伯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开发的研究模型,其方法比较灵活,不仅能分析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互之间的一致性,而且还能比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教材或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先建立一个包括“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的二维矩阵,将选取的样本与课程标准分别编码后赋值到此矩阵中,由此形成两个矩阵,经标准化处理后,使用波特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算出两个矩阵之间的一致性系数P,由此判断样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
3.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
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主要从“内容集中度、表现集中度、挑战、平衡和范围”四个维度来判断课程标准与评价的一致性,每个维度相应设置多个匹配程度等级。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中,应先用“定锚项目”对评估者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每个评估阶段、步骤和维度。然后将该模式应用于已分析过的测试中,来检测评估者对该模式的理解程度。最后正式分析课程标准与测试的内容。
1.必须充分考虑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择优建立本土化课程评价模型
根据高职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运行流程,其评价模型建设也应指向课程实施中的四个主要环节:一是背景评价指向课程背景;二是输入评价指向课程方案;三是过程评价指向课程实施;四是结果评价指向课程结果。每一个一致性分析研究模型在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韦伯模型能够为一致性判断提供详细、精确的定量研究结果,但缺乏对匹配程度的整体分析;SEC模型引入一致性指数算法,有利于不同样本在相同框架体系中的整体性分析,但缺乏针对性的微觀分析;成就模型的综合性、整体性都非常好,却缺乏恰当的临界值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课程评价一致性研究中不能盲目地模仿国外已有研究,必须依据课程自身特性和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工具。
2.坚持以职业导向为目标进行课程评价模型的构建
坚持以职业导向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企业培养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之,基于职业活动的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将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开发落实到高职的具体课程中
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评价一致性分析研究模型,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和改造国外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如遵循质性与量化相结合、从微观到整体的研究设计思路等;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与国外课程的差异性,包括课程标准的结构特征、课程内容主题设置等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际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思路和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诊断和评估,以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6-157.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0.
关键词:一致性分析模型;高职教育;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一致性分析模型
1.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
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里课程内容目标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其顶部是学习领域,中部是主题目标,底部是具体目标。韦伯从知识技能和认知要求两大维度来研究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核心框架包括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这四个维度。知识种类的一致性用来判断学业评价是否很好地反映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范围。知识深度的一致性被用来判断考察学生的知识深度水平与课程标准中期望学生获得的知识深度水平是否相符合。知识广度的一致性被用来判断设计的学业评价量具是否能让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合理的概念、观点都得到评价。
2.SEC一致性分析模型
波特SEC一致性分析模型,又称“二维矩阵法”,是由波特和史密森等人在韦伯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开发的研究模型,其方法比较灵活,不仅能分析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互之间的一致性,而且还能比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教材或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先建立一个包括“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的二维矩阵,将选取的样本与课程标准分别编码后赋值到此矩阵中,由此形成两个矩阵,经标准化处理后,使用波特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算出两个矩阵之间的一致性系数P,由此判断样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
3.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
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主要从“内容集中度、表现集中度、挑战、平衡和范围”四个维度来判断课程标准与评价的一致性,每个维度相应设置多个匹配程度等级。成就一致性分析模型中,应先用“定锚项目”对评估者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每个评估阶段、步骤和维度。然后将该模式应用于已分析过的测试中,来检测评估者对该模式的理解程度。最后正式分析课程标准与测试的内容。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建立课程评价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启示
1.必须充分考虑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择优建立本土化课程评价模型
根据高职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运行流程,其评价模型建设也应指向课程实施中的四个主要环节:一是背景评价指向课程背景;二是输入评价指向课程方案;三是过程评价指向课程实施;四是结果评价指向课程结果。每一个一致性分析研究模型在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韦伯模型能够为一致性判断提供详细、精确的定量研究结果,但缺乏对匹配程度的整体分析;SEC模型引入一致性指数算法,有利于不同样本在相同框架体系中的整体性分析,但缺乏针对性的微觀分析;成就模型的综合性、整体性都非常好,却缺乏恰当的临界值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课程评价一致性研究中不能盲目地模仿国外已有研究,必须依据课程自身特性和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工具。
2.坚持以职业导向为目标进行课程评价模型的构建
坚持以职业导向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企业培养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之,基于职业活动的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将一致性分析模型的开发落实到高职的具体课程中
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评价一致性分析研究模型,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和改造国外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如遵循质性与量化相结合、从微观到整体的研究设计思路等;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与国外课程的差异性,包括课程标准的结构特征、课程内容主题设置等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际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思路和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诊断和评估,以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6-157.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