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创客教育的形势下,本文结合自身在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经验和体会,立足于学校研究创新中的创客教育系统建设,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创客教育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的新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创客文化;创新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52-03
創新创业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政策,社会环境中的公民应该努力实现完全的产业创新,大学环境中的学生也应该努力实现。创业作为就业方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影响创业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但只有上述两个因素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如果高校可以将创新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将得到显著提高。
一、创客教育的定义及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创客教育的定义
“创客”是指把自己内心的创意想法付诸实践的人。这让人们可以梦想、创造或设计。创客教育相对简单,即创造定向教育和教学行为关心。尽管如此,目前没有针对教育工作者的专门培训课程,仍将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其他教育和培训系统,以实现综合教育的效果。
(二)创客教育及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客教育的实现有两个要素:职业教育和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空间元素的虚拟形式。存在于物理空间中,并不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而教育教学的框架却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具体的讨论空间。创客空间主要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吸引所有具有创新技能和创造力的人,人们可以在创作者的空间里交换或者吸收他人的意见;从信息交流的特点上看,与高校的讨论结构有一些共同之处。从事教师教育的受过教育的人才,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创造性、努力创造的人才;第二类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第三类是教师。从培训师的培训基本上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考察社会人才的所有条件 [1]。因此,在学校环境中实施创客教育,是创客教育与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完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和创造力之间有一些区别,但创新可以被归入创造力的范畴,因此对于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来说,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创客教育的一部分,创客教育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经验来教育创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高校创新创业的起源
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先后资助重要高校,鼓励师生开展创新训练实验,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支持创新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发明技术、开发新产品等实践活动。从那时起,创新和创业精神在美国大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谷是美国大学成就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和人才的摇篮。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重申了创新的重要性,重点大学应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好创新创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问题。以往基本上是用发展、资源消耗、投资消耗、出口的综合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性质和结构、经济发展表现形式的三大增长现象,影响了投资、创新和创业。现如今,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巨大的就业压力对质量提出了一定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首先要夯实基础,强化特色,然后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2]。
三、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创新创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不完善,校际合作不到位,学校地方联系不畅,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其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人才培养与工业需求不相适应
当前,区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过渡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培养的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难,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大力扶持的大数据智能产业,在地方高校毕业生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新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专业结构僵化、畸形。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职业培训。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培训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创业的根本途径。创新创业培训应该以教育为载体,将创新创业培训理念渗透到职业培训中,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建立有机系统的课程体系。为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化和课程开发都建立在传统教育的完整性基础上。作为一个闭环,知识更新相对缓慢,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难以与他们交流创新创业与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紧密相连,这在职业教育培训中难以充分体现,创新与创业培训缺乏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培训的实施效果。
(三)高校间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协调
创新型发展战略强调合作创新,克服创新主题之间的障碍,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在高校要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凝聚力效应,受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改革创新中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创业教育因此应运而生 [3]。高校的学科效益、师资等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高校的有效发展。 四、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优化策略
(一)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
强调推进高等教育综合素质改革,促进高质量创业和学生就业是必由之路,大众企业与大众创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力、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校综合改革刻不容缓,应大力培养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与人才素质,实现创新创业与职业培训的有机衔接,逐步从推动自主创业向推动大众创业转变。
(二)加强高校改革
教育必须改革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引进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尤其在外贸方面,我们有更积极的国际收支分配计划、人才培养与创新市场。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高校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培训质量,启动实施创新创业促进计划,丰富课程设置,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把科研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性、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三)形成积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应提倡和大力支持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使师生对创新创业充满热情,并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推动和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致力于营造开放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的支柱和主体,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要点,教师是教育的中心,教师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主体和工作群体。创新创业培训的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例如榜样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必须始终注重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要求教师对创业教育更具开放性,要有国际视野,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国锋,李丹. 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建议[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6-47.
[2] 刘桂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再认识[J]. 广东教育:职教,2019(03):10-12.
[3] 邵际珍.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01):95-100.
[4] 孙秀丽. 试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2(07):58-62.
[5] 董同强,马秀峰. 创客视角下高校個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2017(04):70-77.
(荐稿人:宇振盛,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关键词:创客文化;创新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52-03
創新创业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政策,社会环境中的公民应该努力实现完全的产业创新,大学环境中的学生也应该努力实现。创业作为就业方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影响创业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但只有上述两个因素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如果高校可以将创新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将得到显著提高。
一、创客教育的定义及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创客教育的定义
“创客”是指把自己内心的创意想法付诸实践的人。这让人们可以梦想、创造或设计。创客教育相对简单,即创造定向教育和教学行为关心。尽管如此,目前没有针对教育工作者的专门培训课程,仍将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其他教育和培训系统,以实现综合教育的效果。
(二)创客教育及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客教育的实现有两个要素:职业教育和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空间元素的虚拟形式。存在于物理空间中,并不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而教育教学的框架却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具体的讨论空间。创客空间主要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吸引所有具有创新技能和创造力的人,人们可以在创作者的空间里交换或者吸收他人的意见;从信息交流的特点上看,与高校的讨论结构有一些共同之处。从事教师教育的受过教育的人才,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创造性、努力创造的人才;第二类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第三类是教师。从培训师的培训基本上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考察社会人才的所有条件 [1]。因此,在学校环境中实施创客教育,是创客教育与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完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和创造力之间有一些区别,但创新可以被归入创造力的范畴,因此对于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来说,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创客教育的一部分,创客教育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经验来教育创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高校创新创业的起源
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先后资助重要高校,鼓励师生开展创新训练实验,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支持创新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发明技术、开发新产品等实践活动。从那时起,创新和创业精神在美国大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谷是美国大学成就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和人才的摇篮。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重申了创新的重要性,重点大学应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好创新创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问题。以往基本上是用发展、资源消耗、投资消耗、出口的综合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性质和结构、经济发展表现形式的三大增长现象,影响了投资、创新和创业。现如今,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巨大的就业压力对质量提出了一定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首先要夯实基础,强化特色,然后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2]。
三、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创新创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不完善,校际合作不到位,学校地方联系不畅,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其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人才培养与工业需求不相适应
当前,区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过渡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培养的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难,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大力扶持的大数据智能产业,在地方高校毕业生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新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专业结构僵化、畸形。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职业培训。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培训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创业的根本途径。创新创业培训应该以教育为载体,将创新创业培训理念渗透到职业培训中,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建立有机系统的课程体系。为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化和课程开发都建立在传统教育的完整性基础上。作为一个闭环,知识更新相对缓慢,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难以与他们交流创新创业与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紧密相连,这在职业教育培训中难以充分体现,创新与创业培训缺乏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培训的实施效果。
(三)高校间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协调
创新型发展战略强调合作创新,克服创新主题之间的障碍,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在高校要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凝聚力效应,受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改革创新中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创业教育因此应运而生 [3]。高校的学科效益、师资等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高校的有效发展。 四、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优化策略
(一)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
强调推进高等教育综合素质改革,促进高质量创业和学生就业是必由之路,大众企业与大众创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力、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校综合改革刻不容缓,应大力培养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与人才素质,实现创新创业与职业培训的有机衔接,逐步从推动自主创业向推动大众创业转变。
(二)加强高校改革
教育必须改革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引进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尤其在外贸方面,我们有更积极的国际收支分配计划、人才培养与创新市场。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高校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培训质量,启动实施创新创业促进计划,丰富课程设置,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把科研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性、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三)形成积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应提倡和大力支持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使师生对创新创业充满热情,并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推动和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致力于营造开放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的支柱和主体,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要点,教师是教育的中心,教师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主体和工作群体。创新创业培训的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例如榜样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必须始终注重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要求教师对创业教育更具开放性,要有国际视野,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国锋,李丹. 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建议[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6-47.
[2] 刘桂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再认识[J]. 广东教育:职教,2019(03):10-12.
[3] 邵际珍.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01):95-100.
[4] 孙秀丽. 试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2(07):58-62.
[5] 董同强,马秀峰. 创客视角下高校個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2017(04):70-77.
(荐稿人:宇振盛,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