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悖就是做R/A选择吗?——N.雷歇尔解悖方法论思想批判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辑悖论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边缘性、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历经两千余年、无数贤哲的不懈探究,该领域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日益陷入“文献众多但散乱、重复而又缺乏关联”的无序困境。以学术视野开阔著称的当代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尼古拉斯·雷歇尔(NicholasRescher)认为,
其他文献
直觉主义逻辑中的否定有直观而清晰的含义,意为“不可能”,其强于经典否定;而相干逻辑与弗协调逻辑中的否定缺乏直观性。一般地,非经典否定只有在能够借助经典否定说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清晰的含义。我们定义一个从弗协调逻辑到经典逻辑的半嵌入映射,
形而上学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追问并构建自身存在的预设前提,这个预设前提就是形而上学能够显现自身特质的“限度”。古典的对象性形而上学的预设前提或根基是“本体”,其固有的限度只能关注于“对象”的纯粹客观有效性。笛卡尔确证“我思”的明证有效性先于“我在”的对象客观性,这一转折性的“过度”揭开了近代哲学的帷幕,
自计算机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寻找一种证明程序正确性的好方法。早期的程序员为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在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运行这一程序。然而,这种运行程序的测试方法虽然可以证明一段不正确的程序是不正确的,但无法证明一段正确的程序是正确的。因此,采用一种在数学上完备的形式验证方法,是构造可靠软件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这一概念自诞生以来,通常被用来对个人或是个人的意志和行动进行描述,例如哲学史上著名的意志自由与必然性的问题,自由主义者为之振臂高呼的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结社自由等问题,都是以个人的意志或行动为研究对象的自由问题。
中国逻辑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关于20世纪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概况,张晴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2007)一书中做了详尽的描述与透彻的分析。近十年来,接续近代研究的热潮,中国逻辑史研究再度成为海内外学术界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间出现的大量论著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不同于20世纪初期的观念与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体现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趋势。
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在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版本,它区别于传统范畴语法的最突出特征,就是通过使用加标演绎的表述方式,实现了句法推演和语义组合的并行推理,弥补了传统范畴语法在语义解释方面的缺陷。或者说,它是范畴语法、尤其是兰贝克演算(Lambek calculus)与类型逻辑语义学的综合,
丰子义,1955年生于山西应县。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北京市“百人工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
弗雷格(Gottlob Frege)通过对旧逻辑中命题的主词和谓词赋予新的含义而提出了一种新逻辑即谓词逻辑,而从谓词逻辑发展而来的逻辑程序设计系统Prolog则提出了另一种新逻辑即非单调逻辑(nonmonotonic logic)。虽然Prolog的非单调逻辑并不是第一种非经典逻辑,但它却是在某些实践应用中被证明是极为有用的第一种非经典逻辑。
为了使坎普(H.Kamp)和海姆(I.R.Heim)的话语表现理论符合蒙太格语法的组合原则,胡能迪克(J.Groenendijk)与斯托克霍夫(M.Stikhof)于1991年提出了动态谓词逻辑(dynamic predicate logic),其目的是“把一阶谓词逻辑语言看做是朝着一个组合的,而非表现的话语语义理论方向发展的动态语义解释”。可以说,在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时,组合性原则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举办的“梵汉佛经对勘工作研讨会”于2010年6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包括佛教文献学、佛教语言学和佛教哲学等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以及出版社代表。会议为与会者提供了黄宝生先生起草的《梵汉佛经对勘丛书总序》以及他的《梵汉对勘人楞伽经》和《梵汉对勘人菩提行经》的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