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智慧城市正是在这一浪潮中应运而生。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将城市各种资源、设施数字化,从而实现智能开发、运行和管理,为居民提供更环保、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研究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099-01
引言
智慧城市是将高端的信息技术运用在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得城市发展更好、更快,人民生活更舒适便捷。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舒适为目的。因此对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可以给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供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理论
1.1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任何一个城市,在中心城区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的生态化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科学的管控机制,就能够将破坏环境降到最低限度。
1.2 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在实施具体的城市计划之前,为人民服务是首要考虑因素,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能够最终实现城市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城市规划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技术条件再好、物质投资再雄厚都是华而不实的。
2 人工智能的概述
什么是人工智能?通俗的讲,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的大脑一样工作,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加以分析,进而得出某个结论或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不再仅仅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电子地图的出行规划、手机上的Siri助手、出入口的人脸识别,还有更具科幻感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等等。或许这些技术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3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前景
3.1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如果单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智慧”一词的含义,城市本身还需要有感知、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就必须要以人工智能为依托。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越高,它可以应用到的场合就越多,发挥的效果也就越大。以下例举几种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1)智能交通
交通拥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尤为严重。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除了道路容量不足、汽车保有量过多等因素外,道路资源使用不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很少有一个城市的道路全部都处于拥堵状态的情况,通过人工智能有效的识别、分析各条道路车流量,然后对出行者进行合理的交通引导,避免路过拥堵路段,使车流量较平均的分布在城市各道路之中,就可以有效降低拥堵路段的交通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方向车流量的大小,动态的调整路口交通信号灯的状态,让车流量较大的方向拥有更长的通行时间,避免“绿灯无车通行,红灯堵成一片”的现象,提升道路的行车效率。
(2)自动驾驶
汽车驾驶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它要求驾驶员时刻留意道路的状况并准备随时采取措施,一旦分心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再加上各驾驶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使行车安全受到了更大的考验。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担心仍在于安全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终会得到解决。完善的自动驾驶技术不会犯出现在人类身上的一些低级错误,超速、超载将会得到杜绝,也不会存在情绪、药物或者酒精对驾驶的影响,这将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防监控
城市公共区域安装有数量庞大的摄像头,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录像数据。据统计,仅北京市,属于政府和社会公共机构的摄像头总数超过200万个,每天产生长达200多万天的录像,要从如此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情报,如果仅仅依靠人力,其难度可想而知。人工智能就很适合用来处理这类问题,它可以24小时快速不间断的分析这些数据,提取出人们想要的信息。如肇事逃逸车辆或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轨迹等,以帮助公安机关快速破案。除了对录像的检索,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实时视频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各种犯罪行为做出预警,可以对犯罪份子形成一种震慑作用,降低刑事案件发生的数量。
3.2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战略
(1)试点—缝隙型战略
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无法完成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可通过试点—缝隙型战略在城市的不同领域进行智能建设尝试,以区域优势选择一定项目在城市中试推广,提前做好全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
(2)主宰型战略
政府对智能化城市平台的运行进行管理,使传统工业与智能化城市的信息产业结合为共生一体化的产业。一体化的产业可将获得的利益及力量统一作用于利益相关者。通过产品、技术及系统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都能得到发展。此战略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智慧城市群”战略
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是由信息技术驱动共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组群。各城市間经济交往密切、资源共享频繁、产业分工合理,可实现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及产业空间整合。该模式或将成为国内一些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
3.3 加强法律与道德基础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当及早建立对法律、伦理问题的早期认识,及时采取相应的立法行动和社会互动行为,确保系统的设计者在合规以及道德的指导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建立公众信任机制,推动新市场的开发。故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跨学科教育和法律与道德的基础建设。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考虑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规定,还要顾及不同的伦理和文化观点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
3.4 政府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考虑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影响,如果政府能够准确及時地监控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便可让人工智能系统不间断地处于人类监管干预模式之下,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失控性的发展情况,保障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所用。此外,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应该和政府合作,及时向政府反馈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近期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4 结束语
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我们建设的经验和技术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建设一个完美的中国,使我国摆脱雾霾的困扰,以后的城市当中不再堵车,雨天路面不再有积水,市民的各种基础公共设施得到完善,行政职能系统变得简洁。在我国完全有能力建设好智慧城市的时候,智慧中国也将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6-12.
[2] 黄风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大科技,2015(18).
[3] 魏来.浅谈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研,2016(10):176.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研究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099-01
引言
智慧城市是将高端的信息技术运用在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得城市发展更好、更快,人民生活更舒适便捷。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舒适为目的。因此对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可以给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供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理论
1.1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任何一个城市,在中心城区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的生态化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科学的管控机制,就能够将破坏环境降到最低限度。
1.2 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在实施具体的城市计划之前,为人民服务是首要考虑因素,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能够最终实现城市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城市规划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技术条件再好、物质投资再雄厚都是华而不实的。
2 人工智能的概述
什么是人工智能?通俗的讲,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的大脑一样工作,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加以分析,进而得出某个结论或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不再仅仅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电子地图的出行规划、手机上的Siri助手、出入口的人脸识别,还有更具科幻感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等等。或许这些技术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3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前景
3.1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如果单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智慧”一词的含义,城市本身还需要有感知、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就必须要以人工智能为依托。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越高,它可以应用到的场合就越多,发挥的效果也就越大。以下例举几种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1)智能交通
交通拥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尤为严重。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除了道路容量不足、汽车保有量过多等因素外,道路资源使用不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很少有一个城市的道路全部都处于拥堵状态的情况,通过人工智能有效的识别、分析各条道路车流量,然后对出行者进行合理的交通引导,避免路过拥堵路段,使车流量较平均的分布在城市各道路之中,就可以有效降低拥堵路段的交通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方向车流量的大小,动态的调整路口交通信号灯的状态,让车流量较大的方向拥有更长的通行时间,避免“绿灯无车通行,红灯堵成一片”的现象,提升道路的行车效率。
(2)自动驾驶
汽车驾驶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它要求驾驶员时刻留意道路的状况并准备随时采取措施,一旦分心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再加上各驾驶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使行车安全受到了更大的考验。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担心仍在于安全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终会得到解决。完善的自动驾驶技术不会犯出现在人类身上的一些低级错误,超速、超载将会得到杜绝,也不会存在情绪、药物或者酒精对驾驶的影响,这将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防监控
城市公共区域安装有数量庞大的摄像头,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录像数据。据统计,仅北京市,属于政府和社会公共机构的摄像头总数超过200万个,每天产生长达200多万天的录像,要从如此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情报,如果仅仅依靠人力,其难度可想而知。人工智能就很适合用来处理这类问题,它可以24小时快速不间断的分析这些数据,提取出人们想要的信息。如肇事逃逸车辆或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轨迹等,以帮助公安机关快速破案。除了对录像的检索,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实时视频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各种犯罪行为做出预警,可以对犯罪份子形成一种震慑作用,降低刑事案件发生的数量。
3.2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战略
(1)试点—缝隙型战略
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无法完成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可通过试点—缝隙型战略在城市的不同领域进行智能建设尝试,以区域优势选择一定项目在城市中试推广,提前做好全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
(2)主宰型战略
政府对智能化城市平台的运行进行管理,使传统工业与智能化城市的信息产业结合为共生一体化的产业。一体化的产业可将获得的利益及力量统一作用于利益相关者。通过产品、技术及系统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都能得到发展。此战略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智慧城市群”战略
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是由信息技术驱动共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组群。各城市間经济交往密切、资源共享频繁、产业分工合理,可实现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及产业空间整合。该模式或将成为国内一些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
3.3 加强法律与道德基础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当及早建立对法律、伦理问题的早期认识,及时采取相应的立法行动和社会互动行为,确保系统的设计者在合规以及道德的指导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建立公众信任机制,推动新市场的开发。故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跨学科教育和法律与道德的基础建设。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考虑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规定,还要顾及不同的伦理和文化观点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
3.4 政府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考虑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影响,如果政府能够准确及時地监控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便可让人工智能系统不间断地处于人类监管干预模式之下,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失控性的发展情况,保障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所用。此外,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应该和政府合作,及时向政府反馈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近期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4 结束语
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我们建设的经验和技术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建设一个完美的中国,使我国摆脱雾霾的困扰,以后的城市当中不再堵车,雨天路面不再有积水,市民的各种基础公共设施得到完善,行政职能系统变得简洁。在我国完全有能力建设好智慧城市的时候,智慧中国也将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6-12.
[2] 黄风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大科技,2015(18).
[3] 魏来.浅谈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研,2016(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