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出发,提出开展以生涯发展为向度的本科生梯度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实践的任务,大致勾勒出梯度发展培养模式的任务、目标、形式以及基本内容。文章重点介绍了在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中开展导学活动,作为本科生梯度发展培养模式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生涯发展 大学生人才培养 梯度发展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汪双喜(1975- ),男,安徽安庆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1-02
对本科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高校都把做好学涯规划和职涯指导作为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何将生涯发展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结合起来,以引发人才培养思路、模式的选择,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是当前关注的热点。
一、生涯发展教育下的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为重的生涯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是从职业指导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起来的,历经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和生涯辅导等过程。生涯辅导作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的职业指导模式,进入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的视野并不长。可以说,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的生涯发展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对生涯发展教育自身教育功能和内容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涯发展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第二,不能与高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生涯发展教育还没有渗透到高校教育与管理环节中去。在现实中,生涯发展教育仍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在国内,还不能与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形成有机结合。
第三,生涯发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生涯发展教育活动层次往往也就局限在活动层面。同时,生涯发展教育停留在一般抽象层面上,与高校以专业学习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没有结合,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二、关于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培养模式的思考
所谓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生培养上,立足专业,面向个体全面发展,引进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创建一种以生涯发展为向度的人才成长梯度培养模式。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构建教学、行政、学工三位一体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形成全新的学生成长梯度发展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讨论的培养模式,是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术事务之外的,即正式课程途径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整合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非课程途径的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梯度培养模式大致如表1所示。
整合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本科生梯度发展模式教育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1)转型教育和人生导航。主要解决大学生入学后适应性和转型问题,帮助大学生较好完成转型任务。立足于新的角色和环境,完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概念和合理人生取向。(2)学涯规划和学习策略。主要解决大学生专业学习“学好”“会学”问题,同时解决符合自我生涯规划如何建造自我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问题。(3)生活规划和生活辅导。主要解决课堂学习之外校园生活、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政治思想进步等等问题。(4)职涯规划和职前教育。解决毕业后何处去问题,确立与生涯发展一致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掌握就业政策、技巧。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着力解决学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的结合问题,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的结合问题,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结合的问题。
这种模式主要在于:第一,有机结合高等教育目标和青年学子自我成长要求。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学子自身发展需要,符合青年学子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的要求。第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子求发展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青年学子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和规划,激发青年学子成才的内在动力,巩固青年学子主观努力。第三,有机结合一般教学教育管理与青年学子个性化需求。通过生涯规划和梯度发展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掌握青年学子个性化需求,整合教育管理资源,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针对性。
当然,这里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存在的,其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扁平化、批量化的弊端,建立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的针对性梯度发展培养模式;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行政管理平行无涉的现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学主导、学工协导、行政指导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如何组建一支业务精专、拥有生涯发展理念、具有生涯发展辅导技能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如何开展生涯发展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培养富有实干精神的研究型教育管理队伍。如何结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问题,整合教育教学管理资源,整体规划,协同推进,真正做到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三、新生导学: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模式的初步实践
步入大学的新生都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不适应问题,而首先面临的便是学习方面的不适应。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科目、学习要求、学习方式,新生们有着种种的迷茫和困惑。就笔者所在学院来说,每年招收英语专业学生大致在150人左右,无英语单科要求,学生外语水平和能力不一,各地生源差别较大。近几年,新生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中的成绩显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成绩总体水平差不多,无独特优势。学院曾经对新生英语专业新生做过学习不适应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有40%的新生在专业基础方面存在困难,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听力、语法、协作,涵盖了英语本科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中“听、说、读、写”。其中,问题更为集中在“语音、听力和口语”专业的应用性素质上。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开展建立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基础的新生活动导学,作为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模式的初步实践。学院对入学一个月后的英语专业133名新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活动援用结构性叙事方法,不采取预设框架由调查对象选择答题的方式,在较为开放的框架引导中,由新生自述自身入学后的困难和不足。研究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研读、讨论、归类和反复提取具有群体性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深入详尽地分析了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不适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在学力上,表现为学习目标茫然,动机乏力,学习热情缺乏等;在学识上,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缺乏,专业技能较低等;在学能上,学习元认知缺乏,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策略水平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从学力、学识和学能三个子系统构建导学活动。具体来说,项目建设包括一轮导学讲座、两个导师(本科生班主任和读书辅导老师)、三项计划(读书学分计划、自主学习计划、校园生涯规划计划)以及学习促进中心所开展的课外课文实训(课外阅读、课外听写、课外背诵)成果展示、团体辅导和校园文化互动等(见表2)。
主要的一轮讲座和三项计划分别是:
第一,导学讲座。从解决学力、学识、学能三种类型为题出发,提高本科生对问题的认知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指导建立相关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技能,设定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让英语专业学生理解新的学习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正确把握学习方向,学会中、长期规划,认识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发现并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生涯规划计划。紧扣 “适应与转型”主题,围绕转型教育和人生导航、学涯规划和学习策略、生活规划和生活辅导等内容,指导本科生进行学涯规划和职涯规划,努力帮助解决大学生立足于新的角色和环境,完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概念和合理人生取向,解决符合自我生涯规划如何建造自我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问题。
第三,读书学分计划。该计划在配备班主任和读书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学院本科生或是选择学院指令读书目录,或是自愿选择与语言、文学、文化有关的英文其他原著,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一学期至少阅读两本原著,每学年至少四本,分组汇报读书进度,分享阅读体会。
第四,自主学习计划。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入学院外语教学中心系统平台,利用课程网站、在线学习网站、视频点播系统等各类外语课程平台相关教学资源,学会在线学习服务支持策略,相衔接于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课后自主学习,培养外语学习者自主性素质。
导学活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辅助性项目,动员专业师资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设计实施方案,系统指导新生规划自己生涯和学涯,逐步摸索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学好”“会学”问题,同时努力选择校园生涯路径,发展终身受益的发展力和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丁妍.重视“大学第一年教育”已成全球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9-09-10.
[2]汪双喜,顾琦一,朱敏华,等.基于学习不适应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关键词]生涯发展 大学生人才培养 梯度发展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汪双喜(1975- ),男,安徽安庆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1-02
对本科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高校都把做好学涯规划和职涯指导作为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何将生涯发展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结合起来,以引发人才培养思路、模式的选择,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是当前关注的热点。
一、生涯发展教育下的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为重的生涯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是从职业指导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起来的,历经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和生涯辅导等过程。生涯辅导作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的职业指导模式,进入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的视野并不长。可以说,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的生涯发展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对生涯发展教育自身教育功能和内容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涯发展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第二,不能与高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生涯发展教育还没有渗透到高校教育与管理环节中去。在现实中,生涯发展教育仍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在国内,还不能与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形成有机结合。
第三,生涯发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生涯发展教育活动层次往往也就局限在活动层面。同时,生涯发展教育停留在一般抽象层面上,与高校以专业学习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没有结合,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二、关于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培养模式的思考
所谓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生培养上,立足专业,面向个体全面发展,引进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创建一种以生涯发展为向度的人才成长梯度培养模式。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构建教学、行政、学工三位一体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形成全新的学生成长梯度发展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讨论的培养模式,是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术事务之外的,即正式课程途径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整合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非课程途径的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梯度培养模式大致如表1所示。
整合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本科生梯度发展模式教育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1)转型教育和人生导航。主要解决大学生入学后适应性和转型问题,帮助大学生较好完成转型任务。立足于新的角色和环境,完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概念和合理人生取向。(2)学涯规划和学习策略。主要解决大学生专业学习“学好”“会学”问题,同时解决符合自我生涯规划如何建造自我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问题。(3)生活规划和生活辅导。主要解决课堂学习之外校园生活、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政治思想进步等等问题。(4)职涯规划和职前教育。解决毕业后何处去问题,确立与生涯发展一致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掌握就业政策、技巧。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着力解决学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的结合问题,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的结合问题,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结合的问题。
这种模式主要在于:第一,有机结合高等教育目标和青年学子自我成长要求。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学子自身发展需要,符合青年学子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的要求。第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子求发展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青年学子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和规划,激发青年学子成才的内在动力,巩固青年学子主观努力。第三,有机结合一般教学教育管理与青年学子个性化需求。通过生涯规划和梯度发展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掌握青年学子个性化需求,整合教育管理资源,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针对性。
当然,这里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存在的,其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扁平化、批量化的弊端,建立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的针对性梯度发展培养模式;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行政管理平行无涉的现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学主导、学工协导、行政指导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如何组建一支业务精专、拥有生涯发展理念、具有生涯发展辅导技能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如何开展生涯发展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培养富有实干精神的研究型教育管理队伍。如何结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问题,整合教育教学管理资源,整体规划,协同推进,真正做到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三、新生导学: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模式的初步实践
步入大学的新生都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不适应问题,而首先面临的便是学习方面的不适应。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科目、学习要求、学习方式,新生们有着种种的迷茫和困惑。就笔者所在学院来说,每年招收英语专业学生大致在150人左右,无英语单科要求,学生外语水平和能力不一,各地生源差别较大。近几年,新生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中的成绩显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成绩总体水平差不多,无独特优势。学院曾经对新生英语专业新生做过学习不适应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有40%的新生在专业基础方面存在困难,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听力、语法、协作,涵盖了英语本科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中“听、说、读、写”。其中,问题更为集中在“语音、听力和口语”专业的应用性素质上。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开展建立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基础的新生活动导学,作为本科生人才梯度发展模式的初步实践。学院对入学一个月后的英语专业133名新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活动援用结构性叙事方法,不采取预设框架由调查对象选择答题的方式,在较为开放的框架引导中,由新生自述自身入学后的困难和不足。研究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研读、讨论、归类和反复提取具有群体性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深入详尽地分析了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不适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在学力上,表现为学习目标茫然,动机乏力,学习热情缺乏等;在学识上,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缺乏,专业技能较低等;在学能上,学习元认知缺乏,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策略水平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从学力、学识和学能三个子系统构建导学活动。具体来说,项目建设包括一轮导学讲座、两个导师(本科生班主任和读书辅导老师)、三项计划(读书学分计划、自主学习计划、校园生涯规划计划)以及学习促进中心所开展的课外课文实训(课外阅读、课外听写、课外背诵)成果展示、团体辅导和校园文化互动等(见表2)。
主要的一轮讲座和三项计划分别是:
第一,导学讲座。从解决学力、学识、学能三种类型为题出发,提高本科生对问题的认知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指导建立相关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技能,设定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让英语专业学生理解新的学习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正确把握学习方向,学会中、长期规划,认识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发现并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生涯规划计划。紧扣 “适应与转型”主题,围绕转型教育和人生导航、学涯规划和学习策略、生活规划和生活辅导等内容,指导本科生进行学涯规划和职涯规划,努力帮助解决大学生立足于新的角色和环境,完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概念和合理人生取向,解决符合自我生涯规划如何建造自我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问题。
第三,读书学分计划。该计划在配备班主任和读书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学院本科生或是选择学院指令读书目录,或是自愿选择与语言、文学、文化有关的英文其他原著,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一学期至少阅读两本原著,每学年至少四本,分组汇报读书进度,分享阅读体会。
第四,自主学习计划。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入学院外语教学中心系统平台,利用课程网站、在线学习网站、视频点播系统等各类外语课程平台相关教学资源,学会在线学习服务支持策略,相衔接于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课后自主学习,培养外语学习者自主性素质。
导学活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辅助性项目,动员专业师资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设计实施方案,系统指导新生规划自己生涯和学涯,逐步摸索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学好”“会学”问题,同时努力选择校园生涯路径,发展终身受益的发展力和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丁妍.重视“大学第一年教育”已成全球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9-09-10.
[2]汪双喜,顾琦一,朱敏华,等.基于学习不适应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