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国情的角度来看,我国土地广袤、人口基数大。因此,虽然矿产资源丰富、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所以,如何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以及协调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如今矿产资源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以济源矿产为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济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58
1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人类目前使用大约80%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大约70%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而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矿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济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顺遂。
2济源矿产的概况
济源的矿产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就有30余种,被开发利用的也有十几种。济源矿产的分布特征是以风门口断层为界,它的南部和太行山南部的冲积平原主要产外生沉积矿产,西北部主要产内生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也就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自从五六十年代以来,济源就凭借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五小工业闻名全省。随着改革开放,矿产资源开发更是发展至高峰。由此,济源矿产经济得到发展,矿产开发也迅速成为济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济源矿产主要矿产应用类别以及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矿产资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大约90%的资源,无论我们的饮用水、农业灌溉水,还是建筑用材,抑或是工业中的冶炼、锻造等。矿产资源贯彻着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矿产资源产业可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3.2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开发矿产资源能够创造产值,为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一部分贡献,也是矿产资源产业劳动者获得报酬、企业获得利润以及上缴税金的来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矿产业以及地质勘查能够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矿产资源开发创造社会就业机会
开发矿产资源是一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可以一次性引入大量劳动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就以济源为例,仅一个小小的市就有超过五千人从事矿山方面的工作,而全国更是有2000多万人跻身于矿业。
3.4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济源市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不仅仅自身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完成很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凭借矿产资源开发为千千万万个城市提供了更好的设施条件,使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3.5矿产资源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
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硅等矿产资源,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了。无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娱乐享受,我们都已经离不开了矿产资源,它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生活环境。
4矿产资源开发中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及矿产资源与经济,便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们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够更广更深地挖掘矿产资源的价值,最合理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落实到具体应对措施。
4.1调整济源矿产产业结构,推动多种矿产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济源市矿产开发格局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和个体为辅。但是我们在支持国有矿产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个体矿产,加强对其监督指导,使其合理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多种矿产经济共同持续地发展。
4.2支持济源地质勘查工作,确保矿产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济源市的矿产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能够广泛开发利用的矿产种类相对还是较少,一些较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在济源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属矿产,例如铁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等。因此,只
有充分地进行地质勘查,才能够规避矿产开发中的投资风险,使济源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4.3回收矿产废物,促使矿产经济有效循环
矿产资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通过开采产生的矿产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倘若将矿产资源,比如金属等丢弃到环境中,不只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和卫生,更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水源、空气等污染。但是,如果能够对废物进行回收,就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5结语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也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我们才能充分地考虑到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关系,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更合理地调整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单海平.矿产资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2):1618.
[2]邓光君.浅析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J].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2):201202.
[3]汪松.河南省礦产资源整合系统、模式及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济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58
1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人类目前使用大约80%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大约70%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而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矿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济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顺遂。
2济源矿产的概况
济源的矿产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就有30余种,被开发利用的也有十几种。济源矿产的分布特征是以风门口断层为界,它的南部和太行山南部的冲积平原主要产外生沉积矿产,西北部主要产内生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也就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自从五六十年代以来,济源就凭借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五小工业闻名全省。随着改革开放,矿产资源开发更是发展至高峰。由此,济源矿产经济得到发展,矿产开发也迅速成为济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济源矿产主要矿产应用类别以及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矿产资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大约90%的资源,无论我们的饮用水、农业灌溉水,还是建筑用材,抑或是工业中的冶炼、锻造等。矿产资源贯彻着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矿产资源产业可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3.2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开发矿产资源能够创造产值,为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一部分贡献,也是矿产资源产业劳动者获得报酬、企业获得利润以及上缴税金的来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矿产业以及地质勘查能够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矿产资源开发创造社会就业机会
开发矿产资源是一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可以一次性引入大量劳动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就以济源为例,仅一个小小的市就有超过五千人从事矿山方面的工作,而全国更是有2000多万人跻身于矿业。
3.4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济源市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不仅仅自身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完成很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凭借矿产资源开发为千千万万个城市提供了更好的设施条件,使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3.5矿产资源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
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硅等矿产资源,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了。无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娱乐享受,我们都已经离不开了矿产资源,它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生活环境。
4矿产资源开发中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及矿产资源与经济,便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们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够更广更深地挖掘矿产资源的价值,最合理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落实到具体应对措施。
4.1调整济源矿产产业结构,推动多种矿产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济源市矿产开发格局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和个体为辅。但是我们在支持国有矿产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个体矿产,加强对其监督指导,使其合理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多种矿产经济共同持续地发展。
4.2支持济源地质勘查工作,确保矿产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济源市的矿产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能够广泛开发利用的矿产种类相对还是较少,一些较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在济源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属矿产,例如铁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等。因此,只
有充分地进行地质勘查,才能够规避矿产开发中的投资风险,使济源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4.3回收矿产废物,促使矿产经济有效循环
矿产资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通过开采产生的矿产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倘若将矿产资源,比如金属等丢弃到环境中,不只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和卫生,更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水源、空气等污染。但是,如果能够对废物进行回收,就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5结语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也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我们才能充分地考虑到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关系,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更合理地调整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单海平.矿产资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2):1618.
[2]邓光君.浅析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J].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2):201202.
[3]汪松.河南省礦产资源整合系统、模式及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