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马山县片联中心学校马山530616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下苦功夫,缺一不可,以下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
1.课前
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一般分为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1.1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备课,有个人备课也有集体备课,但无论哪种备课都围绕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七个方面进行并写教案。写好教案后还得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即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或课件。
1.2学生的课前准备。
小学生自学能力差,因此只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在心理上、知识上、身体上包括休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了。
2.课堂
2.1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图文声中更清晰地领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3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诱发求知欲。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觀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让学生自备玉米粒一抓,在自己的课桌上亲自动手摆放,老师统一指导并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在第一行摆放2粒,又在第二行摆放5个2,即以两粒为单位共10粒。这时老师提问:“第二行有几个2”?学生自然回答是5个2,老师点化:第二行有5个2,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5倍,也就是说10是2的5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数在桌面上是摆放不了的,关键要掌握它的规律就可以一通百通,老师让学生进一步分析10、2、5有什么数学关系,结果得出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反复操作达到有趣又能巩固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4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应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多思考、善于使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构建认知结构上进行探索,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主要靠课堂上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参与下思维过程的展示,过程的展示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学到的科学方法、掌握的内在规律愈深刻。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教给他们思考方法,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思考过程,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树上有5只鸟,枪声响了以后还剩下几只?”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使用的是砂枪还是气枪?②如果有一只耳聋呢?③如果有一只眼瞎呢?④如果枪法不准呢?经过老师这样的一步一步地引导和点化,学生的想象就大大丰富了,收获也就更大了。
2.5巧设生活情景。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黄、小兰两人吃一个月饼,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6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7体态语言,恰到好处。
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②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③动作:课堂教学中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2.8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课后
3.1写教案后记。
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3.2布置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做有以下意义:①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②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③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教师批改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3.3做好课后复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3.4作业批语带给学生无限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更多的爱,所以我们老师有责任把心中所有的爱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心中的爱传给学生呢?我觉得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一些温馨的评语这一个方法非常好。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写上相应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指导,使学生在评语中得到动力或发现问题。学生拿到作业后,看着老师给的评语,心中的被关注感得到了满足,在满足中,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越来越认真,与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以此促使学生做好作业,更好地学习。所以说,作业本上教师亲切无声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
综上所述,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群,何信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2]赵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2010年11月30日.
[3]李满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4]左麗帕尼沙玉苏甫.《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8期.
[5]赵香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2007,5.11.
[6]王冰芝.《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7]王海东.《给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
[8]何与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下苦功夫,缺一不可,以下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
1.课前
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一般分为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1.1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备课,有个人备课也有集体备课,但无论哪种备课都围绕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七个方面进行并写教案。写好教案后还得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即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或课件。
1.2学生的课前准备。
小学生自学能力差,因此只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在心理上、知识上、身体上包括休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了。
2.课堂
2.1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图文声中更清晰地领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3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诱发求知欲。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觀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让学生自备玉米粒一抓,在自己的课桌上亲自动手摆放,老师统一指导并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在第一行摆放2粒,又在第二行摆放5个2,即以两粒为单位共10粒。这时老师提问:“第二行有几个2”?学生自然回答是5个2,老师点化:第二行有5个2,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5倍,也就是说10是2的5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数在桌面上是摆放不了的,关键要掌握它的规律就可以一通百通,老师让学生进一步分析10、2、5有什么数学关系,结果得出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反复操作达到有趣又能巩固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4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应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多思考、善于使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构建认知结构上进行探索,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主要靠课堂上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参与下思维过程的展示,过程的展示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学到的科学方法、掌握的内在规律愈深刻。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教给他们思考方法,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思考过程,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树上有5只鸟,枪声响了以后还剩下几只?”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使用的是砂枪还是气枪?②如果有一只耳聋呢?③如果有一只眼瞎呢?④如果枪法不准呢?经过老师这样的一步一步地引导和点化,学生的想象就大大丰富了,收获也就更大了。
2.5巧设生活情景。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黄、小兰两人吃一个月饼,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6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7体态语言,恰到好处。
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②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③动作:课堂教学中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2.8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课后
3.1写教案后记。
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3.2布置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做有以下意义:①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②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③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教师批改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3.3做好课后复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3.4作业批语带给学生无限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更多的爱,所以我们老师有责任把心中所有的爱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心中的爱传给学生呢?我觉得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一些温馨的评语这一个方法非常好。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写上相应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指导,使学生在评语中得到动力或发现问题。学生拿到作业后,看着老师给的评语,心中的被关注感得到了满足,在满足中,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越来越认真,与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以此促使学生做好作业,更好地学习。所以说,作业本上教师亲切无声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
综上所述,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群,何信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2]赵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2010年11月30日.
[3]李满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4]左麗帕尼沙玉苏甫.《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8期.
[5]赵香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2007,5.11.
[6]王冰芝.《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7]王海东.《给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
[8]何与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