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应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气氛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在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应该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不可能按老师预先想好的同一思维轨道动行。课堂气氛越是活跃,学生勤于思考,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因此,课堂教学中意外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有精神准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发事件,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
  
  一、如何对待学生的“怪问”
  
  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茶馆式教学”过程中,极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不能斥之为奇谈怪论,要妥善对待。
  
  二、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有时候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冷静对待,保持心理平衡,积极主动地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1、连接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发生的偶发事件,联系上课内容巧妙地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上课内容上来。
  2、阻断法
  偶发事件与上课内容无关,如不及时制止,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采用幽默、警语故事等阻止其发展下去或直接阻断其发展。有一次,有几个学生在政治课上打瞌睡,周围还有几个学生看着他们发笑。为了使学生专心听课,我问“同学们知道 ‘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说:“闭着眼睛听政治课叫‘垂帘听政’?”引得全班轰堂大笑,瞌睡的学生完全清醒了。
  3、因势利导法
  有些偶发事件虽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教师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某青年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学生在黑板上给他画了肖像,引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结果,这个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肯定了这个学生有绘画才能,并鼓励他把这种特长发展下去,结果,这个令人难堪的场面,变成了极其有教育意义的课。学生的自信心被树起来了,假如,他当时狠狠地斥责这个作画的学生后果会怎样呢?显然,是没有教育意义的。所谓“因势利导”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三、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被打乱了怎么办?
  
  教师课前对学生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原先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无法实施或被中途打乱。此时,应当机立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千万不能硬着头皮去上课,更不能不知所措。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机智,根据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某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太了解。结果,原先安排的讨论课,学生都沉默不语,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内容,学生在下面没有一个议论,都低着头看书,这位教师表现出了尴尬的神情。其实,这件事并不难处理,教师在启发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应及时调整方法,可以安排学生看书思考,教师举例,再归纳等,也可以上好要讨论的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出现了教师没有实到的情况,应冷静对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其他文献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物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而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类型作用    1、图表直观比较法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对化学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能把学习搞好。所以只有真正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投入积极、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初中学生初次学习认识化学这门学科,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初中
期刊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思维意识的思维才能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
期刊
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随着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初中历史按时序性原则编排教材,古今中外跨度大立体网交织,试想如果按教材顺序,机械重复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复习效果,又如何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呢?为此,在今年的初三复习备考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
期刊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在总复习中的应用    1.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
期刊
写作的过程,一般可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即:素材的积累、文章构思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特别应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要让学生写作时有东西可写。现以习作《我的老师》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首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源泉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多练笔。为此,我开展了每周读书活动和每周随笔活动:让学生读优秀作文、精典散文、世
期刊
一、理论基础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奈瑟强调学生学习应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而不应该在抽象的、虚构的环境中展开;应该将概念性知识看作一整套工具,他们只有在真实环境中被运用才能被完全理解,而且通过活动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进入智利振奋状态,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采用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来完成化学概念
期刊
【摘要】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开展一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质疑、求异、解疑的“群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产生良好效果:(1)信息来源丰富,有多层性;(2)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3)调节课堂气氛,增进情感交流;(4)活动形式灵活多变;(5)便于“因材施教”;(6)需要注意“群言不起”、“群言不休”。通过学生的发言,调动他们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唤起课堂上的激情,扫除认知障碍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的重要素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拟就哲学常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引而不发—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