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坤的微博里最近有这样一句话转发量很高,他说:“每个人都会开窍,只是早晚而已。”陈坤自己绝对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人。
在他的成长中,有几个转变。从自卑到自信,从封闭到打开,从躁动到自省,从忧郁到达观。而这些改变,都让他一步步“开窍”。而让他醒悟这种突然就“开窍”了的,缘于他做的一个项目——行走的力量。
他说行走无关形式关乎内心,在这个身心重建的过程中,他不仅引领了大家也让自己有所顿悟。这种愉悦,从他的状态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神清气朗,就是这次,我们见到的陈坤。
采访的前一天陈坤刚从西宁探访16名支教的志愿者回来,旅途奔波刚回京就发烧了,他说是因为在西宁和孩子们玩得太兴奋,有点失控,天气冷穿得少就去黑板上写字,“当时根本没顾上那么多!”问他现在做老板了是不是比做演员有更多的主控权,累了病了可以把很多事情延后一下。他摇头,称“没有差别,自己做,责任感要更强一些”。继而笑言“我在公司其实是一个被使用者。”
面前的桌上,有一本书,名曰——《往西,宁静的方向》。这是陈坤跨界担纲图书出品人,推出的行走系列系列书第一期。谈起此举初衷,他说去年推出的自传体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促成了他与主编费勇的神交,于是有了目前还没有被清晰定位的“系列书”。但他喜欢这种敢为人先的尝试,它满足了他的两种诉求,一是他爱书,二是他想表达情怀。“做杂志书,满足了我另一种自恋!”他不无自嘲道。
虽然这段时间,陈坤没怎么拍戏,但他觉得生活是表演的催化剂,认真行走,体味生活,才能演绎出更生动的角色。“在生活中沉淀自己,在角色中释放自己!”所谓,选择出色。行走中的陈坤突然就开窍了。选择出色,也是陈坤代言的东风标致308彰显的一种态度。他希望自己的所有“行走”都是有态度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陈坤
用“行走的力量”再出发
Q:你曾把自己的转变定义为:从忧郁到话痨。但我觉得即使是忧郁时期的你,也很能聊……我们的每一次采访,你都被大家赞很有思想。
A:其实我觉得就是跟好朋友在一起可以聊出一些话题来。再来,可能是我现在的态度不像以前那样,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纠结和挣扎当中。我从事了这样一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里面我也在慢慢磨炼自己的态度,在成长。那到现在呢,我觉得一个是36岁了,再加上身边那么多好朋友,都在鼓励我说可不可以把你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事业里面的成长过程拿出来分享一下,所以一下就变成话痨了!
Q:这是我第一次来你的工作室,它从无到有的过程于你就是一种成长。很好奇,不拍戏的时候,每天出门来公司时是种怎样的心境?
A:在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前,我一直跟少红姐和婉姐合作,很感谢她们用十年的时间带我成长,最大的收获就是悟出了一种思维方式。十年之后,我才可以离开她们的照顾,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这时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什么样的呢?就是需要他们像我做事情的态度,并且跟我共同完成一些项目。所以这个团队的建立是为了行走的力量,我需要他们来帮我完成这个梦想。
Q:当梦想可以传达一种正能量,这种成就感于现在的你来说远比自己演的一部戏火了更大吧?
A:是的。做“行走的力量”这个项目确实需要拔地而起,它跟传统意义上的慈善公益还不一样。它来自于我内心的定力,和想跟大家分享的愿望,所以我很希望从零开始,而我和我的团队也真的当成一个未知的项目来开拓挖掘……所以,开始做的时候有些吃力,我们还在边做边学。(“行走的力量”已开始影响到一些人……)我也感受到了,特别欣慰。
Q: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打造“行走的力量”是你事业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怎么开始,从哪里开始,我想那时你会面临很多选择,比如各种公司的盛情邀约,在这些诱惑中抉择,会很纠结吗?
A:的确很纠结,但也正是这些纠结让我的心灵成长,其实就是在取舍中做选择。有的是给予我项目的合作,有的是给予我做事的推动。但为什么到最后我还是选择自己来做一个小公司小团队呢?是因为我觉得我内心深处真的想做“行走的力量”这个项目。哪怕我觉得这个项目有可能会赔钱。
其实在成立公司之前我是想要开一个禅修中心的。但我在跟一些向我伸出橄榄枝的团队谈合作时,发现他们更愿意投入力量完成我演员部分的塑造,但对于我有关的梦想要做的事,比如开个禅修中心,这种重塑心灵的项目,他们没有表现太大的兴趣。他们更想把我的演艺事业推到更好。
“行走”无关形式关乎内心
Q:前不久你又去了一次西宁,探访行走的力量留在当地支教的16名志愿者。从之前在青海行走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到现在为人师表的老师,这个过程你看到他们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我其实特别担心他们是否适应支教的生活。像去年我们第一期在西藏进行的“行走的力量”,只有10个学生,他们跟我行走了十多天,回到北京后,他们有时会跟我联系告诉我他们的成长。但第二期在青海的“行走的力量”,除了行走还有了支教的实际活动,这第二批的志愿者去了西宁的四所学校做老师。我这次去时还想着如果他们有什么不适应或者抱怨,要帮他们解决一下。但是见到他们后,看见的却是一双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谈到他们的学生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让我特别开心。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里面,也促动了我和我的团队的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反感莫过于你非要我做什么。在第一期中,我们事先并没有把规则讲清楚,有一些强制的意味,这就是方法的问题。这一次走下来,我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原来我以为自己是一个直觉很准的人,没想到自己还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我常自诩是一个大哥哥来照顾这些弟弟妹妹们,但实际上我忘记他们原本就有坚强和成熟的一面,甚至有些地方超过我。这是这次,我从西宁回来最深的感受。
Q:他们的转变让你反省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支教学校的孩子们让自己加速成长,这是一种相互触动。
A:所以人和人之间的这种触动特别重要。这也是“行走的力量”一再强调两个对景。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对立层面,二元对立,你永远是在跟外在环境产生关系。以前我们自己内心弱小的时候老是说是被环境带走,经常会抱怨上班环境不好工作状况不好,其实都是外景。另一方面,我们在适应这个环境的时候总是会有诸多抱怨,因为我们自己能量不够。那我一直推崇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当我们内心脆弱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好的环境去培养我们的正能量。要心随境变,当这个环境慢慢让你内心强大的时候,你去不好的环境遇见不好的人你也会产生正能量,同时又会带动到别人。这一层面则是境随心变,这个过程很有趣。
Q:有评论也说,“行走的力量”是因为陈坤做,陈坤是明星所以他会影响到很多人。如果是普通人做大家也许关注不到。
A:我完全不反对这种质疑。当然,我是明星,有很多人看到我,自然我做的事情就比你们影响大,可是如果我做坏事影响也会比别人大。那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产生好的影响力难道不好吗?在做好人这一点上,我们是平等的。你一个人就可以影响你的家里人和喜欢你的人。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不是更好吗。但并不代表我比你厉害,有可能你影响的人更实在,我影响的人可能刚开始只是一个泡沫,1000万个人看到行走的力量可能只有1000个人才愿意接受。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也绝不卑微。在人的那个层面只要做好事了,我影响的多跟你影响的少没差别。
你不一定要跟陈坤一起行走才叫“行走的力量”,你自己去做。你心里认为对的事情自己去静语,你和内心对话的方式不一定要参照我。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每天静下来十分钟观察你的呼吸,安安静静地呆着,这也叫行走的力量。“行走的力量”带给大家的是你找到内心的力量。
Q:内心强大了,外界的品评和声音就不会影响到你自己的评判。
A:不影响是一方面,还可能因为外界的监督让你变得更好。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比如,有人说你“二”,我管他们说不说我二,反正我挺二的。因为所有的名词对我们都是框架。假设你说我特别帅,我就很高兴。我们把这个帅好像当成一个开关一样,你说帅灯就亮了说不帅灯就灭了。这是因为帅和不帅在我们心中还有分别,其实帅和不帅有什么差别,我二和不二有什么差别,原则上看没有差别。有可能朋友只是一个善意的玩笑,那我觉得不用浪费那个能量守恒定律去跟他争吵说我不二,你不二就不会争吵了。
选择出色 用“行走”抒怀
Q:“行走的力量”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后一系列衍生品,比如“迹,影像展”,《突然就走到西藏》这本书,还有“行走系列”第一本书《往西,宁静的方向》。怎么想做这种“系列书”?
A:很多人都以为行走是一定要用脚去丈量世界,然后回馈到内心的一个烙印。我不这么简单地认为,我觉得方法有无数种,但你要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方法。你可以选择在家里用心读书,这其实就是内心的行走。你去外面郊游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呼吸不去闲言杂语三八别人的事,也是一个内心力量凝聚的行走。还有你在办公室里很专注地工作,也是一种行走的形式。那在这本书里我收集了任何一种在内心行走的形式。我们的主编费勇老师是一个非常通透的智者,他完成了八本佛教哲学经书。这可能对于很多佛教徒来说很有影响力,但我们要是做成行走的力量这种更普及的形式会对更多的人有触动。
Q:书里有一个栏目叫“谈天”,是你和慕容雪村关于行走的一次“漫谈”,火花四溅啊!
A:也就是闲聊。其实我在跟他学习,慕容雪村一直在内心行走,现在也累积到了一个程度。我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带着我自己的观点,最后当这种思想的碰撞落在文字上,相信会给大家在思维方式上一些启示。有些人是以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人的思维方式谁对他更有利,还有些人可能是想用这样一种很轻松的方式在我们的碰撞里面得到一个新的论点。所以这本书出现的时候,我一再强调我们的团队做的都是一些附庸风雅的项目。
Q:这让你会有另一种成就感?
A:悄悄告诉你我特有成就感!这跟赚不赚钱没关系,做一本书一毛钱一毛钱地抠,和我做一个商演相比所得差太远,可以说是没有利润。但当你看到一本书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真是太喜欢了,恨不得见谁就送一本,然后问人家看完之后感觉怎么样,这是我去做一个商演达不到的成就感。我们整个团队都有点热血青年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个状态在我们行走的力量和我们公司文化里面能持续多少年,但至少这两年我觉得热血跟激情对现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特别重要。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常规,慢慢就会懈怠,变成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没有激情,就像做一份工作没有愉悦感,我觉得这样就可惜了。
Q:既然没有利润,但市场又是很现实的,你把这种“系列书”做下去吗?
会
A:做完第一本后,我们的团队一直从各方收集一些很中肯的反馈。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做得好,我们就坚持做下去,跟销量无关,这是一种情怀。如果大家觉得这本书不够完美,那我们第二本再去改正。如果失败了,对我们也不算什么,毕竟用心跟大家分享过。
决定做这个系列书伊始,我提出三个要求:第一要雅,第二要优雅,第三要抽象。说完之后大家都觉得不太有卖点。但这就是我的审美。我是一个学习禅修的人,所以有属于禅修的审美,就直接把老祖宗的一些审美的东西用到了我这本书里面。我的态度是只要你的东西可以,我们就把所有有才华的那一部分拼贴在一起,把它呈现跟分享给很多朋友。所以这本书完成了我“另外一种自恋。”但因为准备时间有限,内容还有待提高,请大家相信我们,下一本书会做得更好。
Q:从明星的角度,做一个系列书的出品人,你又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A:首先我喜欢的东西是书,我对杂志是另外一个概念。杂志信息量很丰满,完成了各行各业各种审美的东西。而书有一个主题。那我觉得我的书属于连续书,是来自于它一年有四本,三个月一本,都是关于“行走”的。但是行走来自于什么,不仅仅只是户外的行走叫行走,我也想要在里面征集不同类型的心灵行走和事业上的行走,各方面内心成长的行走都可以放到我这本书里面。
Q:刚刚你也说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有感兴趣的剧本吗?大家都很期待你的新作品。
A:我很感谢在生活里可以沉淀一下,因为演员这个行业如果没有生活积累,呈现给大家的表演就是呆板的。像我这样一个梦想成为好演员的人,更要在生活里面好好感受。其实做公司做行走力量,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累积之后再演绎角色会更生动。前两天我在香港拍完一个电影叫《过界》,这部电影很触动我,我觉得这一个多月的拍摄是我最好的表演状态,很想这种状态能持续到下一部电影里面。我知道我对角色的激情一定可以通过我的表演传递出来。我会尽心尽力把角色演好,呈现给大家更真实的东西。
Q:你对自己的要求,跟你代言的东风标致308传达出的态度“选择出色”很一致,这也是你和东风标致308的契合点吧?
A:东风标致308很年轻、很有亲和力,而且很有态度。最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得到他们整个团队的诚意,而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诚意的。在为东风标致308做推广的同时,他们也在帮我推广“行走的力量”。所以我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更投入,这是相互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希望透过跟东风标致308的合作,把我内心年轻的一部分激发和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