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画是艺术,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它是能动的自主性活动;是智能底蕴和审美抒情的统一;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逐渐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大胆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每位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在活动中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起对美术活动的信心,保护幼儿宝贵的创造能力,真正实现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含义。
一、兴趣——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杜威在论述他的儿童观及发展和教育的关系的同时,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评,他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幼儿的兴趣点是我们该活动的切入口。画画游戏也迎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在实践中,我为幼儿设计了“手指点画”、“手印画”、“纸团印画”、“蔬菜印章”、“吹画”、“拉线画”等操作简单,又能使幼儿获得成功的画画游戏活动。如“菜根印章”,把各种蔬菜洗净晒干待用,作画时,用蔬菜蘸取颜料往纸上轻轻一按,就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花。在同一张纸上,让好多幼儿用不同的蔬菜蘸取不同的颜料,结果就会出现花的海洋。形式的多样,激发了幼儿兴趣,画画的成功,满足了幼儿的表现。
二、氛围——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热情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活动过程。以绘画活动为例,基本的活动过程都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教师再分步骤进行教画、幼儿参照范例及教师的教画进行绘画,最后由教师讲评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展示幼儿作品时,清一色的与范例一模一样。教师看到幼儿的作品心中充满成就感;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感叹“老师教的就是好!看孩子画得多好啊!”;我们的孩子只学会了模仿。基于以上这些方面,我们提出创设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投放多种材料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热情。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每个孩子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地、全身心的投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不愿被别人打扰。但是如果美术活动时间比较短,对于一些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来说会令他们感到紧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了,老师开始收幼儿作品,这时,一些动作慢的幼儿在老师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将还未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脸上还带着失望、挫败的表情;还有一些幼儿会在老师的催促下,胡乱地涂几笔颜色,将作品交给老师。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失败感,因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会令幼儿产生不成功的感觉,从而会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们不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绘画氛围,还要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的时间。
三、材料——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自然皆材料,样样能创造。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进行思维的。幼儿对感知的美好事物的不同材料都会感到好奇,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创造美的材料天地,让孩子在创造美的材料天地中去操作,去创造。如:瓜子壳、绒线、挂历纸、小瓶、易拉罐、可乐瓶、彩色小盒等,还有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树叶、稻草、花瓣、水果等。这些信手拈来的材料,都可以在幼儿已有的感知基础上,通过想象与审美,可以创造出幼儿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美术材料经过孩子的加工,孩子们将会告诉你:这梧桐叶是小猫的头、长长的弯弯的叶子是小船,扇子似的叶子是金鱼的尾巴。孩子还将告诉你:橘子上插几根牙签,贴上眼睛,就成了小猫。瓜子壳还能拼出猫头鹰……这些信手拈来的材料,通过孩子的观察、思考、选择,在手中变化着,变出美好的东西。
还比如:“滴管画”,餐具变画具。吸管、小勺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幼儿在操作时极易上手。在使用上蘸取颜料,吸管、小勺都有其特殊的优势。吸管可用作滴管画的工具,吸较稀薄的颜料滴到纸巾上印染作画。《美丽的花朵》,可用吸管将各种颜色分别染到同一朵花上,起到颜色绚丽多彩的效果。《梅花》可用吸管蘸取颜料水,还可以配合吹起,画出栩栩如生的梅花枝干。“玩水画”、“浆糊画”、“彩泥画”、“实物拓印画”等,都能引发孩子创造性使用材料、废旧物的兴趣。能力弱的孩子也容易从这类游戏中获得成功感。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能帮助孩子很轻松地把他们心中的对世界感知,对美的感受释放出来,同时积累使用多种材料的经验和能力。
四、鼓励——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积极情感
当幼儿在自由进行创作时,教师来回巡视,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建议,不要主宰幼儿想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加强指导,但是也只限于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素材、建议,不能为幼儿代劳,也不能主宰幼儿的想法。例如:在进行《未来的城市》创作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创作未来城市的材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去创作。教师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摒弃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要注意放手,让幼儿自主进行作品评价。例如:可以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并将作品表现的内容及自己的创作思路向同伴、老师进行讲述,在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一位幼儿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心中都会充满成功感,即使这件作品在别人眼中再难看,在幼儿眼中都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时,如果别人随口一句:‘你画得这是什么东西?难看死了。’那么孩子的自信心马上被击垮,等再进行美术活动时,他一定是惴惴不安的,也没有信心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创造性美术”与“材料创造性”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在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一、兴趣——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杜威在论述他的儿童观及发展和教育的关系的同时,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评,他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幼儿的兴趣点是我们该活动的切入口。画画游戏也迎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在实践中,我为幼儿设计了“手指点画”、“手印画”、“纸团印画”、“蔬菜印章”、“吹画”、“拉线画”等操作简单,又能使幼儿获得成功的画画游戏活动。如“菜根印章”,把各种蔬菜洗净晒干待用,作画时,用蔬菜蘸取颜料往纸上轻轻一按,就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花。在同一张纸上,让好多幼儿用不同的蔬菜蘸取不同的颜料,结果就会出现花的海洋。形式的多样,激发了幼儿兴趣,画画的成功,满足了幼儿的表现。
二、氛围——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热情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活动过程。以绘画活动为例,基本的活动过程都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教师再分步骤进行教画、幼儿参照范例及教师的教画进行绘画,最后由教师讲评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展示幼儿作品时,清一色的与范例一模一样。教师看到幼儿的作品心中充满成就感;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感叹“老师教的就是好!看孩子画得多好啊!”;我们的孩子只学会了模仿。基于以上这些方面,我们提出创设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投放多种材料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热情。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每个孩子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地、全身心的投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不愿被别人打扰。但是如果美术活动时间比较短,对于一些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来说会令他们感到紧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了,老师开始收幼儿作品,这时,一些动作慢的幼儿在老师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将还未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脸上还带着失望、挫败的表情;还有一些幼儿会在老师的催促下,胡乱地涂几笔颜色,将作品交给老师。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失败感,因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会令幼儿产生不成功的感觉,从而会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们不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绘画氛围,还要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的时间。
三、材料——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自然皆材料,样样能创造。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进行思维的。幼儿对感知的美好事物的不同材料都会感到好奇,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创造美的材料天地,让孩子在创造美的材料天地中去操作,去创造。如:瓜子壳、绒线、挂历纸、小瓶、易拉罐、可乐瓶、彩色小盒等,还有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树叶、稻草、花瓣、水果等。这些信手拈来的材料,都可以在幼儿已有的感知基础上,通过想象与审美,可以创造出幼儿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美术材料经过孩子的加工,孩子们将会告诉你:这梧桐叶是小猫的头、长长的弯弯的叶子是小船,扇子似的叶子是金鱼的尾巴。孩子还将告诉你:橘子上插几根牙签,贴上眼睛,就成了小猫。瓜子壳还能拼出猫头鹰……这些信手拈来的材料,通过孩子的观察、思考、选择,在手中变化着,变出美好的东西。
还比如:“滴管画”,餐具变画具。吸管、小勺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幼儿在操作时极易上手。在使用上蘸取颜料,吸管、小勺都有其特殊的优势。吸管可用作滴管画的工具,吸较稀薄的颜料滴到纸巾上印染作画。《美丽的花朵》,可用吸管将各种颜色分别染到同一朵花上,起到颜色绚丽多彩的效果。《梅花》可用吸管蘸取颜料水,还可以配合吹起,画出栩栩如生的梅花枝干。“玩水画”、“浆糊画”、“彩泥画”、“实物拓印画”等,都能引发孩子创造性使用材料、废旧物的兴趣。能力弱的孩子也容易从这类游戏中获得成功感。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能帮助孩子很轻松地把他们心中的对世界感知,对美的感受释放出来,同时积累使用多种材料的经验和能力。
四、鼓励——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积极情感
当幼儿在自由进行创作时,教师来回巡视,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建议,不要主宰幼儿想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加强指导,但是也只限于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素材、建议,不能为幼儿代劳,也不能主宰幼儿的想法。例如:在进行《未来的城市》创作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创作未来城市的材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去创作。教师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摒弃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要注意放手,让幼儿自主进行作品评价。例如:可以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并将作品表现的内容及自己的创作思路向同伴、老师进行讲述,在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一位幼儿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心中都会充满成功感,即使这件作品在别人眼中再难看,在幼儿眼中都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时,如果别人随口一句:‘你画得这是什么东西?难看死了。’那么孩子的自信心马上被击垮,等再进行美术活动时,他一定是惴惴不安的,也没有信心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创造性美术”与“材料创造性”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在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