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和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来的依旧是弱复苏甚至是“假复苏”的迹象,在未来几个季度中,经济将会震荡滑向低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至于流动性持续增加却并未对实体产生效果的现象,这是全社会杠杆进入高峰之后,利息稀释的结果。
从3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不仅开工水平低于市场预期,PPI代表的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开始呈现出疲弱的态势,从近期我们对工业产业链的调研情况来看,尽管环比季节性有一定恢复,但是实体企业利用略微改善的资金流来做中长期投资的意愿完全没有提高的迹象。因此,这决定了本轮需求是一个弱势的复苏,从2012年9月企稳以来已经持续了半年到三个季度的时间,我们判断本轮复苏已经进入后期,二、三季度将会是低增长低通胀的搭配。
就价格端来说,春节前企业库存回补加之需求的弱势企稳是导致价格开始回落的主要原因。从环比看,3月环比为零,在1、2月份环比都为正数的情况下,春节后新开工并没有带动工业品价格继续攀升。从3月的产业链调研所反馈的结果看,由于春节前补库存活动进行得比较快,而节后需求并不如之前想象得那么强烈,价格连续上升趋势打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的环比仍将维持窄幅波动。从5月开始,基数效应有望带动PPI明显抬升。
从生产端看,3月近1%的工业生产下行已经说明了问题。导致工业生产环比放缓的原因,首先是2013年春节在2月,一些地区存在正月之后才复工的现象,这对于3月中上旬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2013年的“两会”正值政府换届,个别企业存在出于安全压力而选择暂停生产的情况。这都与用电量等高频数据所给出的信号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前补库存动作较快,而节后实际的需求不达预期,很多企业,特别是中上游的企业,节后开工情况很不理想。
近期,机械、水泥等强周期行业开始有积极信号传出,通过对数据的拆解与分析,我们仍持“仅为结构性改善,整体需求仍然偏弱”的观点。
3月小型挖掘机销量同比由上月的-59%升至12%,但中大型挖掘机的销量仍在继续下滑,同比增速降至-75%。这一差异反映了机械行业的需求转暖仅是结构性的,来自政府定向投资的需求,这部分对整体机械销量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
近期水泥厂商上调出厂价格,为旺季效应的另一积极信号。但对于二季度需求和价格高点的进一步提升,我们略偏谨慎。其一,生产线并没有完全开启,随价格上涨存在来自供给随之上涨的压力。其二,外部水泥已然蠢蠢欲动,不同市场间的运输调配可能影响价格进一步上涨。其三,江浙皖的需求呈现区域性,皖北、苏北最好,然后苏南,再浙江。5月皖北将进入农忙,影响需求。水泥旺季提价具有季节性,从目前来看,并未超预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3月的经济数据如此羸弱,2012年以来的流动性其实相当宽裕,甚至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出现了明显的放量。我们认为,随着全社会杠杆的提高,这种流动性的增加更多的是被利息所稀释,真正体现投资需求的部分并没有改善。
仅考虑表内的人民币贷款情况,目前国内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56万亿元,如果算上表外、民间借贷等远超60万亿元,当前的加权贷款利率在6%-7%,那么存量贷款一年产生的利息就在4万亿元-5万亿元左右,如果全年新增贷款是9万亿元的话,那么意味着2013年有一半的新增信贷都是用于存量贷款的利息偿付。
因此,尽管当前的信贷规模总量上来看是很大的,但是其中很大的部分都是用于利息支付,真正能够投入投资或者再生产的量并没有很好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性目的货币的增长与实地调研、宏观数据反映出的需求较差情况就对应的很好了。
从3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不仅开工水平低于市场预期,PPI代表的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开始呈现出疲弱的态势,从近期我们对工业产业链的调研情况来看,尽管环比季节性有一定恢复,但是实体企业利用略微改善的资金流来做中长期投资的意愿完全没有提高的迹象。因此,这决定了本轮需求是一个弱势的复苏,从2012年9月企稳以来已经持续了半年到三个季度的时间,我们判断本轮复苏已经进入后期,二、三季度将会是低增长低通胀的搭配。
就价格端来说,春节前企业库存回补加之需求的弱势企稳是导致价格开始回落的主要原因。从环比看,3月环比为零,在1、2月份环比都为正数的情况下,春节后新开工并没有带动工业品价格继续攀升。从3月的产业链调研所反馈的结果看,由于春节前补库存活动进行得比较快,而节后需求并不如之前想象得那么强烈,价格连续上升趋势打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的环比仍将维持窄幅波动。从5月开始,基数效应有望带动PPI明显抬升。
从生产端看,3月近1%的工业生产下行已经说明了问题。导致工业生产环比放缓的原因,首先是2013年春节在2月,一些地区存在正月之后才复工的现象,这对于3月中上旬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2013年的“两会”正值政府换届,个别企业存在出于安全压力而选择暂停生产的情况。这都与用电量等高频数据所给出的信号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前补库存动作较快,而节后实际的需求不达预期,很多企业,特别是中上游的企业,节后开工情况很不理想。
近期,机械、水泥等强周期行业开始有积极信号传出,通过对数据的拆解与分析,我们仍持“仅为结构性改善,整体需求仍然偏弱”的观点。
3月小型挖掘机销量同比由上月的-59%升至12%,但中大型挖掘机的销量仍在继续下滑,同比增速降至-75%。这一差异反映了机械行业的需求转暖仅是结构性的,来自政府定向投资的需求,这部分对整体机械销量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
近期水泥厂商上调出厂价格,为旺季效应的另一积极信号。但对于二季度需求和价格高点的进一步提升,我们略偏谨慎。其一,生产线并没有完全开启,随价格上涨存在来自供给随之上涨的压力。其二,外部水泥已然蠢蠢欲动,不同市场间的运输调配可能影响价格进一步上涨。其三,江浙皖的需求呈现区域性,皖北、苏北最好,然后苏南,再浙江。5月皖北将进入农忙,影响需求。水泥旺季提价具有季节性,从目前来看,并未超预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3月的经济数据如此羸弱,2012年以来的流动性其实相当宽裕,甚至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出现了明显的放量。我们认为,随着全社会杠杆的提高,这种流动性的增加更多的是被利息所稀释,真正体现投资需求的部分并没有改善。
仅考虑表内的人民币贷款情况,目前国内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56万亿元,如果算上表外、民间借贷等远超60万亿元,当前的加权贷款利率在6%-7%,那么存量贷款一年产生的利息就在4万亿元-5万亿元左右,如果全年新增贷款是9万亿元的话,那么意味着2013年有一半的新增信贷都是用于存量贷款的利息偿付。
因此,尽管当前的信贷规模总量上来看是很大的,但是其中很大的部分都是用于利息支付,真正能够投入投资或者再生产的量并没有很好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性目的货币的增长与实地调研、宏观数据反映出的需求较差情况就对应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