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儿子2岁走路才稳当,3岁才会说话,羞怯而又内向。最初,感觉儿子各方面能力都不如同龄孩子,很明显发育迟缓,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上幼儿园以后他会赶上来。
2014年9月,儿子满3周岁,我们送他进了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儿子哭了一个月,每天哭到反胃、呕吐,又病了大半个月。他经常尿裤子,不太听老师指挥,上课低头不语,很少与老师互动。两个月后,同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都能跟家长告别了,我儿子仍会抱着我们的腿哭得死去活来。看园内的视频,他午饭经常只吃几口,午休一直哭,不跟小朋友一起玩。虽有一万个不愿意,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儿子发育慢、适应慢,心智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拥有教育学硕士学历的园长邀我探讨“推迟入园”的问题。看到我脸上的尴尬,她宽慰我:“孩子只是在这个阶段不适应,不代表孩子不够优秀。”
园长说:“很多国家的幼儿要经过相应的考察确定去上午班(在幼儿园待半天)还是全天班。”园长给我一份美国流行的入园测试卷。根据这个测试卷,满分100分,如果分数达80分以上,就应晚一年入园。经测试,我儿子接近满分。我理智上同意这样的结果,心理上却难以接受。
让儿子在家里等半年,亲戚朋友的质疑与好奇让我感到压力。我努力调整心态,告诉别人我的儿子是“slow(晚一点)”而非“stupid(笨一点)”。好在,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明,很多人的鼓励让我更相信自己做对了决定。
儿子非常开心,他不再像入园期间屡屡生病,情绪和健康状况都明显好转。老公安慰我:“儿子是大器晚成,让他无忧无虑地玩半年吧,咱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在老公的建议下,我仔细阅读了幼儿园的相关测试,关注儿子特别缺乏的几方面内容,比如独立性、注意力、手指动作熟练程度、听从老师指挥、合作性、自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让他渐渐赶上别人,我刻意训练他遵守规矩、跟人交友。我把在家的时间划分为“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上课时间”从20分钟开始,要求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不愿按我的指令做时,我就以“老师”而非“妈妈”的身份跟他讲道理。渐渐地,儿子尝试着将一件事情做完,懂得“上课时间”有相应的规矩。我还根据儿子的兴趣给他报了积木和画画两个兴趣班,他每天去上课,学习合作与分享。
针对儿子做精细动作时手指不灵活的情况,我教他用细小的镊子夹零件、穿针、穿珠子、剥毛豆、敲电脑键盘、反复书写标点符号等,并坚持每天训练半小时以上。渐渐地,他在蜡笔涂色等活动上进步很大。
一天,我无意中读到凯瑟琳·麦肯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讲到一个5岁小孩参观小学一年级课堂的感受:我们走进一个有舞台的大屋子……一个老师站了出来,神色不安,好像丢了一个学生,我希望他不是丢了我。有些孩子表演唱歌,他们在台上跳舞踢腿,我希望老师不会让我上去跳……我有些担心,假如在这里上学的话,我的书里面就没有图画了……我觉得他们学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不喜欢这里。
这些文字,帮助我进入孩子的世界。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忽然进入小学的生活是可怕的!以此类推,对我这个心智发育比较晚的儿子来说,进入幼儿园也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
在美国生活的闺蜜告诉我,美国有相当部分的孩子——男孩占多数——需要参加为期半年的“幼小衔接”课程,保证孩子身心发育到相宜的程度再正式进入小学。有些孩子会读“小学学前班的预备班”,再读“小学学前班”,之后或许还要读“一年级预备班”。
我想,中国的家长假如看到孩子在一年级之前先“留级”三次,岂不崩溃?闺蜜说:“在起跑线上晚一步的孩子,并不会落后。相反,当他们基础扎实之后,在后期学习中潜力惊人。”
联想到我儿子,半年的预备让他在各方面迅速进步。儿子去兴趣班时不再哭泣,说话不再低着头,能够投入到集体活动中。
半年后,经过测试与观察,园长认为我儿子完全可以入园。如果他在“托班”适应得好,可以在几个月后“跳班”到同龄人的队伍中。
晚半年入园的锤炼让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我明白“绑架”不适龄的孩子去幼儿园是揠苗助长!我也知道对发育较晚的孩子切不可打击他的自信,也不要将他与别人相比。上帝创造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只要尊重他独立的个性,耐心地训练和鼓励,就一定会有收获。
2014年9月,儿子满3周岁,我们送他进了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儿子哭了一个月,每天哭到反胃、呕吐,又病了大半个月。他经常尿裤子,不太听老师指挥,上课低头不语,很少与老师互动。两个月后,同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都能跟家长告别了,我儿子仍会抱着我们的腿哭得死去活来。看园内的视频,他午饭经常只吃几口,午休一直哭,不跟小朋友一起玩。虽有一万个不愿意,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儿子发育慢、适应慢,心智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拥有教育学硕士学历的园长邀我探讨“推迟入园”的问题。看到我脸上的尴尬,她宽慰我:“孩子只是在这个阶段不适应,不代表孩子不够优秀。”
园长说:“很多国家的幼儿要经过相应的考察确定去上午班(在幼儿园待半天)还是全天班。”园长给我一份美国流行的入园测试卷。根据这个测试卷,满分100分,如果分数达80分以上,就应晚一年入园。经测试,我儿子接近满分。我理智上同意这样的结果,心理上却难以接受。
让儿子在家里等半年,亲戚朋友的质疑与好奇让我感到压力。我努力调整心态,告诉别人我的儿子是“slow(晚一点)”而非“stupid(笨一点)”。好在,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明,很多人的鼓励让我更相信自己做对了决定。
儿子非常开心,他不再像入园期间屡屡生病,情绪和健康状况都明显好转。老公安慰我:“儿子是大器晚成,让他无忧无虑地玩半年吧,咱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在老公的建议下,我仔细阅读了幼儿园的相关测试,关注儿子特别缺乏的几方面内容,比如独立性、注意力、手指动作熟练程度、听从老师指挥、合作性、自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让他渐渐赶上别人,我刻意训练他遵守规矩、跟人交友。我把在家的时间划分为“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上课时间”从20分钟开始,要求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不愿按我的指令做时,我就以“老师”而非“妈妈”的身份跟他讲道理。渐渐地,儿子尝试着将一件事情做完,懂得“上课时间”有相应的规矩。我还根据儿子的兴趣给他报了积木和画画两个兴趣班,他每天去上课,学习合作与分享。
针对儿子做精细动作时手指不灵活的情况,我教他用细小的镊子夹零件、穿针、穿珠子、剥毛豆、敲电脑键盘、反复书写标点符号等,并坚持每天训练半小时以上。渐渐地,他在蜡笔涂色等活动上进步很大。
一天,我无意中读到凯瑟琳·麦肯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讲到一个5岁小孩参观小学一年级课堂的感受:我们走进一个有舞台的大屋子……一个老师站了出来,神色不安,好像丢了一个学生,我希望他不是丢了我。有些孩子表演唱歌,他们在台上跳舞踢腿,我希望老师不会让我上去跳……我有些担心,假如在这里上学的话,我的书里面就没有图画了……我觉得他们学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不喜欢这里。
这些文字,帮助我进入孩子的世界。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忽然进入小学的生活是可怕的!以此类推,对我这个心智发育比较晚的儿子来说,进入幼儿园也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
在美国生活的闺蜜告诉我,美国有相当部分的孩子——男孩占多数——需要参加为期半年的“幼小衔接”课程,保证孩子身心发育到相宜的程度再正式进入小学。有些孩子会读“小学学前班的预备班”,再读“小学学前班”,之后或许还要读“一年级预备班”。
我想,中国的家长假如看到孩子在一年级之前先“留级”三次,岂不崩溃?闺蜜说:“在起跑线上晚一步的孩子,并不会落后。相反,当他们基础扎实之后,在后期学习中潜力惊人。”
联想到我儿子,半年的预备让他在各方面迅速进步。儿子去兴趣班时不再哭泣,说话不再低着头,能够投入到集体活动中。
半年后,经过测试与观察,园长认为我儿子完全可以入园。如果他在“托班”适应得好,可以在几个月后“跳班”到同龄人的队伍中。
晚半年入园的锤炼让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我明白“绑架”不适龄的孩子去幼儿园是揠苗助长!我也知道对发育较晚的孩子切不可打击他的自信,也不要将他与别人相比。上帝创造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只要尊重他独立的个性,耐心地训练和鼓励,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