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向伯恩斯坦致敬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球博览
  
  今年秋季可谓是纽约爱乐的“双喜年”。除了伯恩斯坦驻团65年纪念之外,还是纽约爱乐乐团90年的周年纪念。
  
  


  1943年11月14日,一位身材瘦削的年轻指挥家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舞台,指挥一个在全国播出的音乐会。这位不为人知的美国人,身着体面的灰色西服,自信满满的站在那里,替补传奇大师布鲁诺·沃尔特(Bruno Walter)演出。结果,伯恩斯坦成功了。15年后,这位陌生的年轻人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这一年也成为了纽约爱乐的一个历史事件。
  今年,是伯恩斯坦在纽约爱乐的第65年周年,为此,纽约爱乐以及纽约市区相关的音乐机构都开始举办隆重的纪念庆典。于本月开始的“尽善尽美的伯恩斯坦”音乐节将在全市范围展开,旨在颂扬爱乐乐团这位已故的桂冠指挥家。乐团的节目突出了这位出众音乐家的诸多方面。
  为此,乐团将在林肯中心音乐厅(Avery Fisher Hall)举行两场捐款节目,并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场音乐会。届时,所有的美国籍指挥家包括: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大卫·罗伯逊(David Robertson)和艾伦·吉尔伯特(Alan Gilbert)都将一一亮相。本次音乐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机构参与,从百老汇到世界最重要的音乐厅,举办的活动将超过30个。只有这样的规模,才能配得上这位大师。伯恩斯坦不但是一位备受敬仰的指挥家,同时也是一位开拓者、作曲家、文化大使、媒体先驱、教育家、政治活动家、观众与同事心中亲爱的人。尽管伯恩斯坦的事业基地在纽约,但他属于全世界。现在,他的城市要以自己壮丽的方式为他祝贺。
  纽约爱乐乐团的档案管理员、历史学家芭芭拉·哈斯(Barbara Haws)在撰写的伯恩斯坦传记中这样写到:“伯恩斯坦在20世纪后50年代拥有诸多之最:拍照最频繁,出镜率最高,记载最完备,审查最细致,分析最彻底,批评最多,最后也是最受崇拜,最著名的艺术家。”有关这位大师的许多事迹,都会在挤满了音乐会、电影放映、讲座、展览以及教育活动的音乐节中得到展示。当然,纽约爱乐乐团的节目主要集中在伯恩斯坦这位音乐家身上。其中就包括9月25日至27日,由洛林·马泽尔执棒纽约爱乐演奏的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The Age of Anxiety)以及马勒(Mahler)、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和马泽尔作曲的作品。马勒曾在1909年至1911年间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这次选用他的作品也是为了赞颂伯恩斯坦在推介其前任作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因为马勒的作品以前很少有人演奏。马泽尔说:“通过那些伟大的倡导者们,其中包括雷纳多·伯恩斯坦,我们的观众渐渐了解马勒的音乐。在担任乐团指挥期间,我已经成为一名拥护马勒作品的指挥家,并要把他的作品带入即将到来的几十年”。
  作为美国作曲家的鼎力支持者,伯恩斯坦还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美国新作。10月30日至11月1日,美国指挥家大卫·罗伯逊指挥演出了包括伯恩斯坦的第一交响曲《耶利米》(Jeremiah)以及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克里斯多夫·劳斯(Christopher Rouse)、亚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的作品。
  爱乐乐团的庆祝活动将在11月14日的卡内基音乐厅达到高潮。这一天记录了65年前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处女秀。届时,艾伦·吉尔伯特指挥的曲目包括摘录自电影背景音乐的《码头风云交响乐组曲》(On the Waterfront Symphonic Suit),曾在百老汇十分走红的音乐剧《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与《小夜曲》(根据柏拉图对话集中的《会饮篇》而作)的组曲。
  11月24日,吉尔伯特将回到林肯中心音乐厅,为朱莉亚音乐学院交响乐团(Juilliard Orchestra)的推介会指挥伯恩斯坦的第三交响曲《祈祷》(Kaddish)以及贝多芬的《Eroicaon》。此次,推出朱莉亚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也是伯恩斯坦毕生教育承诺的一份礼物。作为对伯恩斯坦鼓励青年音乐爱好者的突出贡献的答谢——10月18日,青年人音乐会首场演出了《音乐首都:伯恩斯坦的纽约》(The Capitals of Music:Bernstein’s New York),由伯恩斯坦的女儿杰米(Jamie)主持,大卫·吉艾(Delta David Gier)指挥。
  雷纳多·伯恩斯坦是20世纪的杰出人物,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独特的印记。爱乐乐团主席兼执行总监扎林·梅塔说:“从伯恩斯坦传奇般的指挥处女秀到他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他一直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直到今天,伯恩斯坦,作为一名指挥家、作曲家及教育家,他留下来的东西仍能产生共鸣。能与我们的伙伴,卡内基音乐厅一道庆祝雷纳德·伯恩斯坦和他的音乐,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希望所有的纽约人加入我们”。
  ■刘甜译自《playbillarts》
其他文献
台前幕后    11月22日,由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曹诚渊四年磨一剑编创的《色相》,以及舞团执行艺术总监李捍忠和舞者马波重排10年前作品《不定空间》将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演出。两部作品一新一旧,新的在于作者四年思考的积淀,旧的是对青春的回顾与礼赞。    48张座椅围成6圈散落在排练场,13位舞者,身着色彩斑斓的服饰,代表着形形色色人际关系中不同的角色,他们和她们鬼使神差般地汇集在神秘幽暗的舞台
期刊
八面来风    河南20首新作亮相合唱节  10月17日,第三届河南省合唱节在豫东平原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隆重举行。本届合唱节的主题歌《辉煌灿烂三十年》,唱出了合唱节的主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歌唱崛起新河南”。  本届合唱节是继2004年第二届河南省合唱节之后的又一次合唱盛会。合唱节历时三天,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51个合唱团参赛,参赛队员达三千余人。参赛团分老年组、综合组、院校组和童声组四个组别依
期刊
10月27日晚,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为观众奉上了一台名为“东方纪元IV 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刘青的《入漫》、权吉浩的《京剧印象》、王宁的《庆节令》、金湘的《索》、姜万通《谐谑曲》及高为杰的《霓裳羽衣舞》,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作品均出自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笔下。    音乐会结束后,作曲家们异常兴奋,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不愧是一支‘国字’号的职业乐
期刊
倾听  黄南淞:4岁开始学习钢琴,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2007年被学校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11月4日,作曲家黄安伦作品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举行,担纲演奏的都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张晋老师的爱徒们,这支“张家军”成员年纪不大,却都是游刃于黑白琴键的好手。本栏目将陆续介绍在该音乐会上有出色表现的年轻音乐家们。      关于音乐  还记得自己打心眼里真正爱上音
期刊
10月26日,罗小慈个人作品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此次音乐会也是上海民族乐团第一次在演出季中安排个人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演的6首曲目全部由罗小慈自己创作,包括筝独奏《墨·戏》、筝和大提琴《静夜思》、筝与康加鼓《弦·趣》、筝与箫《如梦令》、为筝与群鼓而作《律·动》以及为筝、女高音、民族管弦乐、合唱而作的音诗《文姬归汉》。    作为民乐领域少有的创作型才女,罗小慈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较高造诣,此
期刊
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会邀请,并受文化部派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宋琨率领的“中国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访朝艺术团”一行98人,分别于10月21日和23日分乘2架中国空军包机抵达朝鲜顺安国际机场。该团分别于25日和26日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专场演出,并参观、访问平壤、妙香山和开城等地的遗址和名胜。  此团是继2003年9月中国舞剧《白毛女》访朝以来的又一大型中国舞剧团访问平壤。朝观众对
期刊
10月31日,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柏辽兹专场音乐会”,两位留美音乐家沈晔、刘晖应邀与深交一道,演奏柏辽兹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和《幻想交响曲》。    沈晔出生于湖南长沙,十一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小提琴,附中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匹波蒂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和室内乐,获得学士学位和高级表演证书。2003年,沈晔被美国交响乐协会选为当年四位美国优秀青年指挥之一
期刊
海外传真    《西区故事》原书的作者阿瑟·劳伦茨近日透露,明年二月,音乐剧《西区故事》以英语和西班牙的双语形式与公众见面,届时,新版的《西区故事》将以基调更暗、回味更浓的风格示人。《西区故事》由原书的作者阿瑟·劳伦茨亲自指导。  阿瑟·劳伦茨说该剧将采用提升演出激情和真实性的元素,大部分对白和唱段都将用西班牙语。“用西班牙语表演的场景更加令人兴奋,因为更不受拘束。我觉得不会有很多人眼睛盯着翻译。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无数催人泪下的悲剧,波兰作曲家高历斯基却把眼泪变成音符,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又名《悲愁之歌交响曲》,感动全球古典流行乐迷。作曲家创作灵感来自1944年一位被纳粹德军囚禁的十八岁波兰少女,在狱中墙壁上刮出的文字,以及讲述1919年西里西亚起义,一位母亲寻找起义中牺牲的儿子的歌曲。乐曲于1992年灌录成大碟,立即高踞英美流行音乐销量榜冠军。高历斯基认为此曲之所以深受乐迷欢迎,原因是“也
期刊
在音乐史上,拉赫玛尼诺夫(S.Rakhmaninov,1873-1943)往往只被列为作曲家,人们似乎遗忘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他堪称钢琴巨人,二十世纪钢琴大师之一。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俄罗斯贵族,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9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少年班)师从捷米扬斯基(V.Demiyancky)习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拜兹维列夫(N.Zverev)、济洛季(A.Ziloti)为师,同时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