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寺院文化的探索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南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属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当地藏传佛教的历史及宗教文化的传承、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等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了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丰富多样的寺院文化,包括它的建筑与绘画艺术、藏传佛教经文的刻印、寺院僧侣教育、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文化、藏传佛教的法舞艺术,历代高僧的成就和主要著作,以及寺院的旅游文化等方面。同时还从经济、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进行阐述,进一步说明藏传佛教寺院文化兴衰的原因,以及寺院文化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世俗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寺院文化,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甘南藏区;寺院文化;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同时又有很多其他民族居住的地区。在甘南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主要是藏族,还有土族和一部分的汉族。甘南的藏族主要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形成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藏族是在公元7世纪时期,随着吐蕃王朝的东扩迁徙来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最早信仰的是苯教,苯教是藏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后来,佛教传入藏区,在和苯教的长期互相斗争和影响中,藏传佛教形成了独特的、并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寺院文化。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地处东经 100°46′~104°45′,和北纬 33°
  06′~35°34′的地区,总面积约为 44,000 余平方公里。甘南东连本省的渭源、岷县、武都等县,南面与四川省接壤,西面与青海省相连,北面与宁夏回族自治州为邻。由于其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势呈西部偏高,东南较低的走向。境内多山脉,主要有岷山、西倾山、
  积石山三座较大的山脉,主峰的海拔多在 3500~4500 之間。甘南境内的河流纵横,属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属于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白龙江以及白龙江的支流伊曲河、达拉沟河、腊子沟河,另外还有瓦沟河、大峪沟河、拱坝河等;而属于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黑河、洮河、大夏河等。湖泊众多也是甘南的一个重要地理特点,主要的湖泊有尕海湖、常爷池(又叫冶海)、骨麻海、大力加翠湖等。
  甘南全州聚居着藏族、回族、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等 24 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族和回族占相当大比例的多民族聚居区。在甘南,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主要是藏族,还有土族和一部分的汉族。甘南的藏族主要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经民族融合形成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藏族是从在公元 7 世纪时期,随着吐蕃王朝的东扩迁徙来的。
  二、甘南州藏传佛教寺院文化
  藏传佛教本身就具备完备的经典,即大乘空宗的思想体系,又吸收了苯教的一些成分,包括它的一些巫术、崇拜仪式和神祗,发展为多种教派的独具一格的寺院文化。
  (一)寺院建筑风格
  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主要建筑是经堂、佛殿、佛塔、活佛居住的佛宫——“昂欠”和僧舍等等。总的来说,这些寺院建筑结合了汉文化和藏文化风格的古代建筑群。建筑技巧都十分杰出,并且总体的建筑风格是有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在寺院里面,所有的建筑外面都绘上了佛画,每根柱子上都被绘上了精美的绣像。在当时,藏传佛教的寺院作为甘南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等等的中心,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拉卜楞寺原有四座佛塔,现只剩下两座。一座在夏不丹殿前面的广场山,高16米,叫做离合塔;一座位于东北角广场上,高18米,叫做菩提塔。现存在的是八十年代群众集资新建的,大经堂一座、天文历算学院经院、释迦佛殿、弥勒佛殿、四大金刚殿、古雅活佛拉章、僧官衙署及近千间僧舍。比起历史上的辉煌,规模小了很多。
  (二)寺院的各种艺术
  绘画,在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中起到了装饰和美观的作用,同时为了满足人们供奉的需要。这些艺术品的内容大多是佛教经典的故事,也有的是历史著名的人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等等。同时这些的艺术品的制作都严格的宗教仪式。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绘画种类繁多,主要有壁画、唐卡、卷轴佛画、堆绣、刺绣、酥油画等等。
  壁画,藏语叫作“江塘”。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宗教故事和历史故事。如佛本生的故事,菩萨和六道轮回等等,而佛本生的故事是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在世传教的一生经历以及前几世的经历。这些宗教历史故事还可细分为显宗的绘画,密宗绘画,藏传佛教历代高僧的故事、四大天王等护法神祗等等。另一种描绘平民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如狩猎、歌舞等。这些壁画的画面颜色鲜艳,整体布局工整、对称。
  画法多样,主要有连环画形式和独立成画的形式。
  唐卡,是一种最具有藏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也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卷轴佛画。它大多数画在一种特制的绢布上,也有画在纸上的,再用特殊的工艺作成织锦或用彩绸装裱成卷轴的形式。如拉卜楞寺著名的唐卡是喜金刚学院的十一面观音像、弥勒佛殿的尊雕佛母像和白度母像、闻思学院的佛本生故事、班禅大师应化史等。其中最珍贵的唐卡是班禅应化彩织唐卡一套总共17幅;历史年代最久远的唐卡是嘉木样二世从西藏带回来的《宇妥·元丹贡布唐嘎》,它是公元8世纪藏族医药学的奠基人,是藏传佛教医学院的主要供像,后人奉为医圣的医药大师。
  经幡和玛尼堆。经幡的种类很多,如用来是迎佛的飞幡,一般用绸或缎缝成,呈长条形,五颜六色;还有用来悬挂在寺院的正殿的柱子顶端的柱幡,大小规格不一,一般是依据寺院的柱子来定;另外还有在寺院或在山口、树枝上等悬挂的一种印着经文的布幡,也叫“风幡”。形状有长条形的和串行的。
  三、 思考与建议
  (一)藏传佛教的思想和寺院文化的社会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原始社会中产生的,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藏传佛教寺院文化的社会影响很大,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首先是积极方面。藏传佛教的僧伽组织制度、宣扬的一些教义如“放生节”,以及一些保护野生稀有动物的措施,都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解放前,藏传佛教的寺院曾保护过当地的文物和民众。藏传佛教的很多活佛都有爱国主义的精神,也曾为祖国作出过贡献。另外,宗教给信奉者带来一种精神的安慰和支持。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藏传佛教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如藏传佛教丰富的寺院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二)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寺院文化
  要保护和发展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除了在政治上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宗教人生观。这就需要我们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来看待。即宗教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来对待和研究的话,它也是属于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需要学者们的收集资料、研究并想办法去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另一个方面,对于民族宗教里面的消极内容,我们要对它们进行一系列宗教改革政策,使它们能够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并且还要有利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运用了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区的藏传佛教丰富多样的寺院文化,探讨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寺院文化。在面对多极世界和多元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宜,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求同存异、增进沟通和理解的原则,并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龙珠多杰.藏族寺院建筑选址文化探微[J].中国藏学,2010,03.
  [2]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0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表演训练是各有侧重点的,这也造成了戏剧学院学生在走向"开麦拉"初期,都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好听"的舞台化说话方式,如果不加以生活化的改造而照搬到电影表演中,则会形成"虚假做作"的现象。  【关键词】:戏剧语言;影视语言;艺术形式;人物形象  刨除某些特殊主题、体裁、风格的戏剧和影视作品外,在表现现代生活的影视作品和话剧表演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使观众明确和清
期刊
【摘要】:佛教在公元七世纪从印度传入吐蕃,在传播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不断地与吐蕃本土文化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经过了前弘期与后弘期,相继出现了宁玛派、噶当、噶举、萨迦、觉囊、格鲁等教派。而整个藏传佛教发展和形成教派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有一个校正器,即原教旨主义。本文对宗喀巴大师的原教旨主义进行简单分析,并从这个观点解读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关键词】:宗喀巴;格鲁派;原教旨主义  一、藏传佛教史中的本土化主
期刊
在广西诸多璀璨的文化代表中,漓江画派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漓江画派是以表现桂林漓江山水为起点,进而按圈层扩展,拓展到表现南方亚热带风光人文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自提出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多次表示:在中国诸多画派中,漓江画派已基本成形。  正如中国画坛的其他画派,漓江画派凝聚了广西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力量,担负了提升广西甚至大西南文化地位的重任。因此漓江画
期刊
【摘要】: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这里的石,指的就是山。山石的采集和堆叠,理水和四季气候的变化与建筑主体里的水榭亭台如何处理得当,都是一座园林的精髓所在,文中列举几处名园实例和南北代表性园林的特点进行比对,无不体现出园林的分山裁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分山;裁水;造园家;造园专著;传统文化  一、太湖石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书画的风流皇帝,他画过许多工
期刊
【摘要】:关系从句属于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由关系代词引出的关系从句是常见的一种定语从句。下面,重点讨论下由关系代词wer, was及关系副词wo, wohin, woher, wie所带起的关系从句。  【关键词】:德语语言; 定语从句  一、前言  关系从句属于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定语从句修饰的对象是主句中的一个名词或代词,也可以是整个句子。定语从句大部分是关系从句,它们可以
期刊
【摘要】:外宣翻译是为了以更为貼切目的语读者习以为常的方式达到准确地传达对外宣传的信息文化。文章运用翻译模因论,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相应的翻译策略,重点探讨翻译模因论下的外宣材料翻译策略模因,从而强化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外宣翻译;模因理论;模因翻译策略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也越发重要。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媒介和方式
期刊
【摘要】: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少数名族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多,为中国56个民族罕见。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纽带,苗族传统服饰文化是苗族内部认同和外部识别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名族服饰文化不可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期刊
【摘要】:旅游地的國际形象受其对外宣传平台的影响,旅游文本的翻译直接引导了国际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认同,是旅游地国际化的重要营销手段。本文通过对比泰国清迈、中国成都两地景点的英文旅游文本翻译中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在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宣传推广中的差异,可供国内旅游城市对外宣传借鉴之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清迈;成都  引言  近年来,国际旅游的增长,尤其是许多自助旅行的游客的增加,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旅游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发生,旅游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文章针对旅游和文化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旅游人类学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业;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一、前言 
期刊
【摘要】: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人民最灿烂的文化,也是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的结合体。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神山的崇拜是极为独特。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景色迷人,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是大自然赐予雪域高原的恩赐,而这里的人们及其崇拜每一座山,每一流水,似乎把山称为神山,水称为圣水。也就只有这里,所有的山都能显示出神奇的力量,所有的山都是神的化身。  【关键词】:藏区;神山崇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