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沪光内蒙人的媳妇爱内蒙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 话
  
  作曲家辛沪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曲家,因为嫁给了内蒙古同学包玉山,以及后来在内蒙古生活工作26年,她的主要作品交响诗《嘎达梅林》、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清唱剧《草原小姐妹》以及其近千首声乐、器乐作品,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草原息息相关——
  
  伴着春日午后暖暖的阳光,我走进了作曲家辛沪光位于京城北三环外的家,辛老师已准备好了一杯热茶等我,听说要给她照张相,辛老师欣喜地找出一件大红的毛衣穿上,并对着镜子拢了拢头发,转过头微笑,一脸的开心。接下来的话,却说得很耐人寻味。
  歌写好了并不容易,写歌选词很重要,首先词要上口,有些词很不好写。但也有些很不好写的词写好了效果非常好,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很不规则,不方整的7字一句或5字一句,就像是在说话,但经聂耳之手,把它写成了经典。一般来说,我建议初学者还是要选择相对规整的词作,同时注意具体的字,汉字四声的发音在歌中要运用得当,避免出现倒字现向。千万不要让人听着意思“满拧”了。
  我个人觉得,寫歌需要章法,也需要起承转合的层次感,但一切从理论着手不行,搞音乐创作还是要先从“情”入手,注重情感表现,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作品分析得清清楚楚,但音乐不动人,这是最大的失败。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中,理性是工具、是手段,但不是作曲的全部和重心。音乐最重要的是带给听者更多耳朵和身心的享受,同时,要想让别人享受音乐,首先自己要喜爱并感受到它的美好。
  
  1987年,辛沪光创作了歌曲《祖国啊,母亲》。翻出自己的作品,辛老师像捧着最疼爱的孙儿,手指着谱子哼唱,及至乐曲高潮处,手舞足蹈,俨然面前指挥着一个60人的大乐队,外加一个80人的合唱团。
  我的创作习惯是,即使是简单的单旋律声乐作品,也要有立体构思,主旋律与伴奏和声、层次、织体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在构思之列,甚至连伴奏乐器的音色都事前考虑清楚。合唱作品每个声部的特点不同,或厚重、或清亮、或柔美、或坚实,创作时更要在整体构思、立体构思上多下功夫,考虑把各声部声音的优势发挥出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高的音乐修养和扎实的音乐基础。
  2006年,应北京牧人合唱团之约,我创作了韩冷作词的《牧人歌谣》:“牧人在哪里呀牧歌在哪里,牧歌在哪里呀牧场在哪里,牧场在哪里呀牛羊在哪里,牛羊在哪里呀兴旺在哪里……蓝天和白云在一起,绿草和鲜花在一起,骏马和雄鹰在一起,风雨和彩虹在一起,歌声和琴声在一起,银碗和哈达在一起,小伙子和姑娘在一起,吉祥和幸福在一起。”一般看到歌词我首先要考虑它适合什么样的旋律,可一看到这个词就想到那首经典的老歌:“星星和月亮在一起”,因此,总是跳不出固有的框架。怎样才能又有新意,又兼顾蒙古风格呢?为了把歌词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我最后决定采用内蒙带有说唱性和叙述性的“好来宝”(联韵唱词)形式来写,利用男声小合唱浑厚、高亢的特点,歌词前面加了很长的一段衬词部分造势,在歌词与歌词中间也加入很多衬托气氛的虚词,充分利用不同声部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呼应和速度的变化营造气氛,通过加快速度、轮唱和快速反复的衬字营造高潮。事实证明,这样处理之后,歌曲民族风味更加浓郁,演出效果非常好。
  
  谈话间,辛老师犹犹豫豫地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烟,摸索着找打火机,身边藤椅上的老伴不满地哼了一声:“还抽!血压高!”辛老师一脸陪笑地点上了烟,冲我挤了挤眼睛,一如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我现在作品写得少了,但听别人作品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写同一类型、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作品最难的就是避免雷同,我写了一辈子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对这一点深有体会。生活的积累非常重要,平时要多听多看多练多写多分析,要确定自己对好作品的评判标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善于吸收、摘取和采纳别人作品的优点。作曲这项工作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现买现卖。
  我在写《嘎达梅林》的时候,对蒙古民歌还了解不深,也没有机会去内蒙古采风,只能在学院通过唱片和民歌谱集收集一些蒙古民歌进行恶补。1958年,我深入牧区和牧民生活在一起长达半年之久,其间记录了很多原始的民歌,为此,我还发明了一种速记法。这次以及以后的数次下牧区采风为我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积淀,也让我深深地爱上委婉、大气、动人的内蒙古民族音乐。
其他文献
书林碟海      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经典》之李家全专辑近期面世,该系列专辑收录了中国当代50位著名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李家全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高密市文化馆业务副馆长。他长期深入基层生活,经常投入全国各地进行民间音乐采风,至今为止,李家全共创作作品近千首,先后60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  《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经典》之
期刊
眼 光    《喀秋莎》是一首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广泛传唱的歌曲。创作于69年前,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就流行于苏联各地。成为当时苏联人民最喜爱的歌曲之一。50年代在我国也广泛流行,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成为许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同时,这首歌还被改编为器乐曲,也成为许多乐队经常演奏的曲目。那么《喀秋莎》这首歌是怎样诞生的呢?  《喀秋莎》的词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抒情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曲作者是前苏联著
期刊
海外传真    美国邮政管理局近日公布年度最受欢迎邮票,1993年发行的“猫王”纪念邮票依旧排名榜首不仅如此,直至2005年10月,“猫王”一直是全球“最赚钱的已故名人”排在次席的,是2006年发行的“美国奇观”,这套邮票有8750万张被收藏  美国邮政管理局每年都在1万户美国居民中开展调查,评选出年度最受欢迎邮票美国邮政管理局局长约翰·E·波特说:“集邮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业余爱好之一它是一项每个家
期刊
音乐人生    从小学到高中栾峰最好的两门功课是音乐和美术。15岁那年,他对母亲说:“我要学习声乐”。1974年17岁的栾峰考上总政歌舞团。“在歌舞团我开始接触外国声乐作品,后来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带来了一份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教授伊莉斯·科拉岱蒂1968年在前苏联教学的讲义,其中谈到了关于意大利科学发声方法,我整天抱着讲义啃。这使我萌生了要去音乐学院系统学习的想法。1982年我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跟
期刊
推 介    阿龙正罡对于广大歌迷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认识阿龙正罡,首先要从他的名字开始。“阿龙”缘于阿龙正罡曾经是中国“四小龙”演出集团的成员之一;而“正罡”是他的本名。  应该说,阿龙正罡属于“大器晚成”型的歌者。十年前,中国本土原创流行音乐正萌芽发展。阿龙正罡一踏入广州这块流行音乐的热土,就以东北汉子硬朗的形象和良好的乐感,被音乐人毕晓笛所欣赏,初试啼声的第一支原创单曲《有情人的天》一经推
期刊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朝鮮族是跨界民族,绝大部分人口于1860年后从朝鲜半岛迁入,在我国境内主要聚居于东北三省各地,并以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集中。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有本民族文字,居民以农业为主,曾信仰多种宗教。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在音乐上也基本保留了原迁出国的样式和风格。不过历史上的朝鲜民族曾与我国来往密切,音乐受到唐宋时期中国音
期刊
     
期刊
品 味    我国有3亿多青少年,为少年儿童和青年写歌这是一个浩大而壮观的事业。所以,进行少儿歌词创作,是对前辈的呼应和对后辈的回答。是受天命、献爱心的功德之举,是为天使而歌唱。因此,我要讲:为孩子写好歌。  我们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就是说,我们去深入生活,构思作品,潜心创作,一切从孩子出发,想孩子所想,唱孩子所唱,题材的选择,作品的剪裁,此举的运用都应从
期刊
侃 山    奥运歌曲就其本质而论,应当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歌曲。作为歌曲艺术一大领域的体育歌曲,其受众群体对于歌曲的消费需求,同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某些特征。  体育歌曲就其最为本质的特质而论,应当是由体育赛场的特质所决定的。而概括起来,所有体育赛场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无不充满了你争我夺、挑战极限、誓决雌雄的强烈竞技性与一种不畏强手、挑战极限、誓夺笫一的凛然气概与不屈精神。在这一点上,体育歌曲同军旅
期刊
“那不是电视里装婴儿学英语那个人吗?不给钱他就哭,特逗!”观众认出了台上正表演口技《欢庆锣鼓》的李进军。“李谷一又来了!这是她第三回回来了吧?”几个年长的师傅交头接耳,其中一人拿着李谷一在大港油田劳动锻炼时的照片:年轻神气的李谷一站在拖拉机上。  这生动的一幕出现在1月22日,大港油田中成公司潜油电泵车间里。中国音协“送欢乐、下基层”艺术家团正红红火火地演出。    徐沛东开场,透着实在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