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为其树立未来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解题能力的提升,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领。基于此,文章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阅读效果不佳[1]。新课标颁布后,教学模式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质量,而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未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1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严格落实“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2]。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不仅能够有效落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
1.2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了人文素养、语言积累以及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提高自身全面发展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对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1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同样也是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阅读课上如果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出现上课走神等情况[3]。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文章的主旨,明确阅读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课后分享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例如,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教材中《三国演义》的节选,如《草船借箭》《群英会》《杨修之死》等,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再来开展“全班同学品三国”的自由讨论会。讨论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出阅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然后尝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从而让阅读真正地展现人本主义思想,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同样如此。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独特新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与阅读意识。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并使其将积累的知识转变为语文学习能力。如归纳总结习惯、读思结合习惯等,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时,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图片、实物以及视频等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其深刻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乐趣。
2.3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环节,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第二学时,几乎都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读。讲读课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讲读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然而然就会有目标,会带着问题去认真地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在遇到阅读问题时,便会产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阅读解题能力便会随之有所提高。
例如,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这篇课文对闻一多人物形象的描写,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的内容,教师只展示“概括出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对阅读问题理解得更深入,教师还需让学生将“学者”时期的闻一多和“民主战士”时期的闻一多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异同,通过对具体课文的阅读,提升阅读解题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内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必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智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1):41-42.
[2]胡平凡.渗透方法 加强指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0):29-30.
[3]王万治,王晓丽.浅论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77+79.
[4]赵昌.探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名师在线,2020(33):62-6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阅读效果不佳[1]。新课标颁布后,教学模式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质量,而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未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1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严格落实“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2]。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不仅能够有效落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
1.2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了人文素养、语言积累以及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提高自身全面发展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对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1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同样也是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阅读课上如果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出现上课走神等情况[3]。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文章的主旨,明确阅读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课后分享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例如,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教材中《三国演义》的节选,如《草船借箭》《群英会》《杨修之死》等,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再来开展“全班同学品三国”的自由讨论会。讨论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出阅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然后尝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从而让阅读真正地展现人本主义思想,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同样如此。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独特新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与阅读意识。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并使其将积累的知识转变为语文学习能力。如归纳总结习惯、读思结合习惯等,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时,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图片、实物以及视频等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其深刻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乐趣。
2.3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环节,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第二学时,几乎都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读。讲读课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讲读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然而然就会有目标,会带着问题去认真地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在遇到阅读问题时,便会产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阅读解题能力便会随之有所提高。
例如,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这篇课文对闻一多人物形象的描写,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的内容,教师只展示“概括出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对阅读问题理解得更深入,教师还需让学生将“学者”时期的闻一多和“民主战士”时期的闻一多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异同,通过对具体课文的阅读,提升阅读解题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内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必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智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1):41-42.
[2]胡平凡.渗透方法 加强指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0):29-30.
[3]王万治,王晓丽.浅论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77+79.
[4]赵昌.探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名师在线,2020(3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