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了,玩手机的人日益增长,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查看各类信息。根据高校上课情况的调研及微课程本身的特点,在高校实施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势在必得了。
关键词:微课程;课堂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68-02
Exploration curriculum based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YOU Q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mobile Internet era, all kinds of mobile devic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the growing cell phone to play,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using a cell phone to view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micro-curriculum class situation itself features in micro Teaching Model at Universities aspirations of reform.
Key words: micro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e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广告等微型文化形式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并逐步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在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教学媒体的变化。就大多数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开发,资源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用不方便。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大多数的时候需要的是能直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资源类型,根据“微课程”自身的特点恰好能担此重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各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将微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组织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有如下方面的特点:
1)课堂内容数字化,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更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特点和碎片化学习。
3)教师不出现在视频中,让学生无拘束感。
4)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进行研讨和学习。
5)微课程教学使得教学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颠覆了多媒体的传统课堂模式。
6)角色发生了转变:一类是教师的角色;另一类是学生的角色。
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传授者和督促者和变为引导者、助学者和帮助者。当然教师这个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微课程设计、学习单元设计、根据学生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自我引导学习,遇到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学生求助,无错误积累基于理解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学生在一般的网络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但是现在的大部分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0-60分钟左右,学生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程的微型化、碎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效性得到增强,学生能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而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2.2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课程的制作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对于一些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二进制的转换”,教师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件,通过构思制作成微课程,解决了乏味知识的课堂讲解,而学生也容易接受,节约了学习和研究时间。最终,教师通过这类具体真实发生的案例的教与学情景可以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基于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3.1 改革内容
设计是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进行微课程开发的具体策划。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主要从制定教学目标、被接受者的分析、教学内容需求分析及教学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经过上述设计,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程设计制作理念,同时能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构建微课体系
根据知识体系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把所选教学内容做成微课;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习题,然后把这些习题解答做成微课;设计制作课程资源使用微课,包括获取参考资料的微课、问题解答的微课、参考资源使用的微课、项目案例微课等。
2)建立一支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团队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题组成员各有分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方法传授的微课程制作,青年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微课程制作,企业的工程师负责项目案例和资源的开发,通过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大家互相学习、促进,最终打造一支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团队。
3)构建微课程的跨平台化使用
微课程可以在跨平台的云端和更多移动媒介的结合方面实现发展。学生用个人的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可以使用安卓系统、苹果系统和微软系统来进行计算机基础技能的信息化学习。学生将数字化的微内容替代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技能。
3.2 改革目标
微课程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将微课程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合理地利用微课,才能真正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实施方案
1)组建课程团队:以课程为体系,协调课程团队结构及分配任务;
2)以微课、微课程、大型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等关键词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理清各名词的概念,了解各自研究与应用情况;
3)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历年教学资料(课件、教案、作业、资源等),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知识体系、课程作业体系、课程资源体系;
4)分工制作教学内容微课、解答微课、项目案例微课、资源使用微课等;
5)运用各类微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先选取1-2个班级试验实施,摸索出一套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在所有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班级运用;
6)整改后向整个专业、学校甚至同类高职院校推广。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微课程的优势进行分析,确定了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提出针对性的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具体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磊,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
[2] 张静,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 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4] 刘长海.微课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关键词:微课程;课堂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68-02
Exploration curriculum based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YOU Q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mobile Internet era, all kinds of mobile devic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the growing cell phone to play,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using a cell phone to view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micro-curriculum class situation itself features in micro Teaching Model at Universities aspirations of reform.
Key words: micro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e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广告等微型文化形式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并逐步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在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教学媒体的变化。就大多数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开发,资源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用不方便。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大多数的时候需要的是能直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资源类型,根据“微课程”自身的特点恰好能担此重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各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将微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组织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有如下方面的特点:
1)课堂内容数字化,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更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特点和碎片化学习。
3)教师不出现在视频中,让学生无拘束感。
4)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进行研讨和学习。
5)微课程教学使得教学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颠覆了多媒体的传统课堂模式。
6)角色发生了转变:一类是教师的角色;另一类是学生的角色。
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传授者和督促者和变为引导者、助学者和帮助者。当然教师这个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微课程设计、学习单元设计、根据学生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自我引导学习,遇到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学生求助,无错误积累基于理解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学生在一般的网络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但是现在的大部分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0-60分钟左右,学生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程的微型化、碎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效性得到增强,学生能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而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2.2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课程的制作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对于一些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二进制的转换”,教师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件,通过构思制作成微课程,解决了乏味知识的课堂讲解,而学生也容易接受,节约了学习和研究时间。最终,教师通过这类具体真实发生的案例的教与学情景可以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基于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3.1 改革内容
设计是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进行微课程开发的具体策划。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主要从制定教学目标、被接受者的分析、教学内容需求分析及教学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经过上述设计,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程设计制作理念,同时能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构建微课体系
根据知识体系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把所选教学内容做成微课;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习题,然后把这些习题解答做成微课;设计制作课程资源使用微课,包括获取参考资料的微课、问题解答的微课、参考资源使用的微课、项目案例微课等。
2)建立一支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团队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题组成员各有分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方法传授的微课程制作,青年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微课程制作,企业的工程师负责项目案例和资源的开发,通过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大家互相学习、促进,最终打造一支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团队。
3)构建微课程的跨平台化使用
微课程可以在跨平台的云端和更多移动媒介的结合方面实现发展。学生用个人的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可以使用安卓系统、苹果系统和微软系统来进行计算机基础技能的信息化学习。学生将数字化的微内容替代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技能。
3.2 改革目标
微课程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将微课程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合理地利用微课,才能真正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实施方案
1)组建课程团队:以课程为体系,协调课程团队结构及分配任务;
2)以微课、微课程、大型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等关键词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理清各名词的概念,了解各自研究与应用情况;
3)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历年教学资料(课件、教案、作业、资源等),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知识体系、课程作业体系、课程资源体系;
4)分工制作教学内容微课、解答微课、项目案例微课、资源使用微课等;
5)运用各类微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先选取1-2个班级试验实施,摸索出一套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在所有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班级运用;
6)整改后向整个专业、学校甚至同类高职院校推广。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微课程的优势进行分析,确定了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提出针对性的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具体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磊,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
[2] 张静,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 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4] 刘长海.微课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