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让孩子凸显生命的张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踏进华沟中学,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年少时学校的样子近在眼前:一排排青砖造的瓦房,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从外观上看,这座学校没有华丽的外表,同当地的人民一样是那样的质朴,显然此校已经经历了沧桑。
  走进校园,在西面的墙壁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宣传画映入眼帘,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的图片在这个极为不起眼的农村中学悬挂,确实让我们震撼,而与之相比较,这么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借此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立、坚强,有责任心的画面不正是给孩子树立良好教育的范例吗?而我们往往是忽略了这些震撼人之心的东西,没有抓住教育的最好时机,有时候我们也在想,教师“教书育人”,应如何恰如其分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抓住教育的最好时机。
  看到熟悉的伟大人物的画面,让我们思考很多。这就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走进课堂,看到的是孩子们富有张力的展示,一张张活泼可爱、追求上进的脸庞,课堂上他们积极大方的展示,有效的合作,较高的效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一)小组有效的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编排小组,兵教兵的效果在课堂上显示的淋漓尽致,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学生先是静静的独学,如有解决不掉的问题,组长带领其组员解决疑难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那么的融洽,水到渠成的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合作是那么的自然,毫不做作,很是默契,令人感动,足以看出他们对待课堂的敬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这正是我们的课堂上所缺失的,课堂上他们神采飞扬,自信的展示,让我们为之深思,自信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我们也运用小组合作,有的组长将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负担,课堂上孩子们“小心翼翼”“轻声细语”,有时候用心的侧着耳朵听,也听不到他们的发言,我们在思考,到底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归根到底,还是孩子们不够自信,对所学知识不能够系统的掌握,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底气,没有积极主动性。
  (二) 有效地评价机制让孩子有展示的欲望
  看他们的课堂,大多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引路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编号的设置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捆绑式的评价机制,更有效的调动孩子的合作欲望,课型的设置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看他们的导学案,足以看出教师是在用心的研究教学,前置预习的设置,教师与学生都已成为了习惯,前置预习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要给学生设置可操作性的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做,看他们精心设计的备课,非常实际,紧扣教学大纲,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课堂上我们着实看到了孩子们的风采,相比较着实让我们汗颜!
  (三)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就感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学生能够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信心,每个学生都能够抓住彰显自我个性的瞬间,课堂上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和谐,真是令我们羡慕不已。学生大胆的展示,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洒脱,我们静静地聆听的同时,收获的是孩子们的那份令人敬畏的自信,整个学校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大胆的发言,踊跃的表达,是我们课堂上罕见的,确实,我们的课堂上关注学生太少了,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才会让其扬帆远航。
  我们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反之,则是一潭死水。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合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课堂改革需要我们下大力度,用心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的追求,只有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学习状态,这些特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寻找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有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效指导。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主要职能由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很快,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基本素养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目前农村中学的学生。在问及今后打算做什么时,很多回答都是“不知道”。这让家长无所适从,也让教师莫可奈何。所以必须加强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转变教师观念,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德育在农村初中教育中
期刊
现今的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有不少中学生不知道晏殊,也不知道温庭筠;不懂李商隐的朦胧,也不懂刘禹锡的深沉; 想象不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恬淡;更体会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凉……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对蕴含丰富、语言凝炼、气象万千的古典诗词提不起兴趣来呢?  学生漠视甚至排斥古典诗词的主要原因:  1.时代的差距产生的“阅读隔阂”。古典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期刊
首先,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取材于学习和生活,让作文再现学生的生活经历。  众所周知,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社会生活,所有的创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都是无病呻吟。初中的学生也是这样,背离了这一规律,初中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机械地摘抄句段的竞赛。  其实,初中生作文有着广泛的取材范围,如:与父母、朋友、老师、陌生人的交往经历等等。在这一系列的交往过程中,都曾发生过许多让学生值得
期刊
一、合理分层,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一定时间去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将学生大体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他们易树立信心,奋发向上,愉悦发展。  二、目标分层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如果我说,我班上所有的学生每天都坚持写随笔感悟,都特别喜欢写作,可能10个老师中有5个不相信;如果我说,我们是一所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我班上所有的学生每天都坚持写随笔感悟,都特别喜欢写作,我估计10个老师中可能有9个不相信。但是,如果你走进我们班,亲眼看到同学们特别喜欢写作的情景,你一定会相信我说的话。  我们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中,我班上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他们从小学升上来的语文成绩(市里有
期刊
在家庭教育中,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最明智的举动莫过于用鼓励与赞美给孩子支撑起人生信念的风帆,帮助他们步入成功的殿堂。戴尔·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卡耐基本来就打算不接受这个继母,在他心中,
期刊
一、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广阔天地,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生活的最高体现,这决定着语文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只有把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参与丰富的语言实践,才能有较深厚的语言沉淀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我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