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 师生情 构建 师生关系
师生情是体现师生关系的常用词,这就说明师生之间也需要构建一种和谐关系。教师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学生应当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接受教师的教导,对教师有礼貌,帮助教师改进工作。
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老师,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教师适应学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学着去适应环境。”可是我们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吗?还是像《劝学》里说的:“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面对学生,我们是成年人,是老师,是相对于学生的强势群体,要想学生喜欢我们,我们就要先喜欢学生。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们要做一个百变之人,改变自己,变换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当学生接受了我们的育人理念,也就认可了我们的价值,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二、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主动找你探讨学习之外的问题,你首先不应反感,而应感到高兴,因为学生是信任你的,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其次,你要想我该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你要做一个参考人,绝不要做决策者。你要恰当地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悟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而这一引导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学生愿不愿听,要不要听,能不能听,这都是未知的,所以老师在担任某一学科教授者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心理学的研究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简单地判断某一学生的个性心理,只有抓住这一点,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听大话、空话,那些大道理他们比老师懂得都多。他们从老师这里想要寻求一种见效快、最直接的方法,因而我们就不要强词夺理,强加给他们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方式,而要引导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要用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我给每一届学生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国王,一天,他的一个仇敌向他挑战,比赛谁更聪明,比赛的规则是:失败的一方将输掉自己的王国,国王的仇敌有权选择游戏,仇敌问:“国王,我放在背后的手上有一只鸽子,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国王立即意识到,如果他回答“活的”,敌人就套握紧拳头捏死鸽子;如果他回答“死的”,敌人就张开手掌,让鸽子飞走。每个人都紧张地等待着国王的答案,国王答道:“我们的生死掌握在你手中。”
当我们从各自独立的状态走向一个基于需要而不是年长年少的相互依存的时代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成长为全新的、更加健康的理性的敢于把握人生的孩子。这种新型的、富有爱心的理想中的人性应该如何培养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三、要把一切都看作皆有可能
当学生因为爱挑衅闹事、对一切都表现得不在乎、不守规矩而受到压制时,他们的灵魂常常迷失在不断应付生理冲动的忙碌当中。如果你肯花时间与学生待在一起,试着去了解他,向他说明他的内在品质,关心他所关心的事情,安抚他,给他一种真实的感觉,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渴望老师能看到他们所感受到但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但真正要理解一个学生灵魂深处的品质需要时间、观察力、倾听的能力及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这些努力与关注很可能会让一个最有毅力、最有耐心的教师精疲力竭、伤透脑筋,但当我们真的能说出他们心中所想、发现他们的内在品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将会看到,我们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或一个高兴的表情都会深深地触动他们。我们一定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那一刹那,我们感觉自己被别人关注并理解,没有什么感觉比这种感觉更好了。当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迎接一切学生所带来的挑战,就会发现,我们离他们的心越来越近了。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这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了面对学生,就应抛开一切羁绊,去体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无限期盼。
四、师生分享生活感悟
老师应该是学生除父母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有时候这种师生关系很微妙。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学生可以视我们为老师,也可以视我们为大哥、大姐、知己或长辈。我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称谓越多,越能体现师生情谊之深,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无需因身份的差别而影响我们的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分享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与收获,学生听后很受用。毕竟我们是过来人,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浪费学生上课的时间,可是一个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多而学生听得很少,这岂不是在浪费学生整堂课的时间吗?而且老师应该是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如果我们能敞开心扉,告诉学生我们人生中的得与失,就会时不时把自己的困惑展现在他人面前以求帮助。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在心理交流这方面表现出强势,这种能力同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我现在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星期都要求学生写随笔,他们有不少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我的只言片语,写随笔的劲头越来越足,从而提高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女孩子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起初在QQ空间上,总会在大家的日志里体味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寂寞、低落已成为90后的内心独白。其实,我们可以像娜姐(学生课下对我的称呼)那样,用一颗空无杂念的心看世界,看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细微的美好与幸福。我喜欢上语文课,那是一种享受。”在学生面前,我们有时可以将自己生活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不单由学生自己支配,还会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喜欢程度的深与浅上。所以我们绝不能做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罪人,而要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课堂上,学生能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这不但体现出教师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学生爱你的程度。让我们为这一目标努力前进。
关键词: 师生情 构建 师生关系
师生情是体现师生关系的常用词,这就说明师生之间也需要构建一种和谐关系。教师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学生应当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接受教师的教导,对教师有礼貌,帮助教师改进工作。
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老师,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教师适应学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学着去适应环境。”可是我们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吗?还是像《劝学》里说的:“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面对学生,我们是成年人,是老师,是相对于学生的强势群体,要想学生喜欢我们,我们就要先喜欢学生。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们要做一个百变之人,改变自己,变换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当学生接受了我们的育人理念,也就认可了我们的价值,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二、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主动找你探讨学习之外的问题,你首先不应反感,而应感到高兴,因为学生是信任你的,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其次,你要想我该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你要做一个参考人,绝不要做决策者。你要恰当地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悟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而这一引导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学生愿不愿听,要不要听,能不能听,这都是未知的,所以老师在担任某一学科教授者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心理学的研究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简单地判断某一学生的个性心理,只有抓住这一点,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听大话、空话,那些大道理他们比老师懂得都多。他们从老师这里想要寻求一种见效快、最直接的方法,因而我们就不要强词夺理,强加给他们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方式,而要引导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要用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我给每一届学生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国王,一天,他的一个仇敌向他挑战,比赛谁更聪明,比赛的规则是:失败的一方将输掉自己的王国,国王的仇敌有权选择游戏,仇敌问:“国王,我放在背后的手上有一只鸽子,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国王立即意识到,如果他回答“活的”,敌人就套握紧拳头捏死鸽子;如果他回答“死的”,敌人就张开手掌,让鸽子飞走。每个人都紧张地等待着国王的答案,国王答道:“我们的生死掌握在你手中。”
当我们从各自独立的状态走向一个基于需要而不是年长年少的相互依存的时代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成长为全新的、更加健康的理性的敢于把握人生的孩子。这种新型的、富有爱心的理想中的人性应该如何培养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三、要把一切都看作皆有可能
当学生因为爱挑衅闹事、对一切都表现得不在乎、不守规矩而受到压制时,他们的灵魂常常迷失在不断应付生理冲动的忙碌当中。如果你肯花时间与学生待在一起,试着去了解他,向他说明他的内在品质,关心他所关心的事情,安抚他,给他一种真实的感觉,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渴望老师能看到他们所感受到但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但真正要理解一个学生灵魂深处的品质需要时间、观察力、倾听的能力及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这些努力与关注很可能会让一个最有毅力、最有耐心的教师精疲力竭、伤透脑筋,但当我们真的能说出他们心中所想、发现他们的内在品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将会看到,我们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或一个高兴的表情都会深深地触动他们。我们一定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那一刹那,我们感觉自己被别人关注并理解,没有什么感觉比这种感觉更好了。当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迎接一切学生所带来的挑战,就会发现,我们离他们的心越来越近了。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这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了面对学生,就应抛开一切羁绊,去体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无限期盼。
四、师生分享生活感悟
老师应该是学生除父母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有时候这种师生关系很微妙。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学生可以视我们为老师,也可以视我们为大哥、大姐、知己或长辈。我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称谓越多,越能体现师生情谊之深,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无需因身份的差别而影响我们的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分享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与收获,学生听后很受用。毕竟我们是过来人,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浪费学生上课的时间,可是一个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多而学生听得很少,这岂不是在浪费学生整堂课的时间吗?而且老师应该是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如果我们能敞开心扉,告诉学生我们人生中的得与失,就会时不时把自己的困惑展现在他人面前以求帮助。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在心理交流这方面表现出强势,这种能力同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我现在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星期都要求学生写随笔,他们有不少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我的只言片语,写随笔的劲头越来越足,从而提高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女孩子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起初在QQ空间上,总会在大家的日志里体味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寂寞、低落已成为90后的内心独白。其实,我们可以像娜姐(学生课下对我的称呼)那样,用一颗空无杂念的心看世界,看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细微的美好与幸福。我喜欢上语文课,那是一种享受。”在学生面前,我们有时可以将自己生活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不单由学生自己支配,还会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喜欢程度的深与浅上。所以我们绝不能做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罪人,而要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课堂上,学生能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这不但体现出教师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出学生爱你的程度。让我们为这一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