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不论是从绘画观念、内容、形式、意境及水墨技法、题材选择、着色应用到作品完成,都必须在求新求异创新的基础才有发展,数年来历代画家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发展中国画,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画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进步。本文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创作中的作用及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作及如何探索创新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画的生命在于创新。
中国画创新创作运用探索发展前进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50-02
1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创新就是要不断超越别人,超越自己。那就是,表达新的观点,新的情感、意象、境界及创作语言和方法,避免重复或停滞。翻开中国绘画史,使我们不难看到历代画家的成长及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吸收和形成、发展和推动。这就是说,吸收前人传统之优秀,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发展艺术之广大,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如: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尤擅人物肖像,他主张肖像要流露真本性情,不仅仅满足于外貌的肖似,而是“以形写神”,以传达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创立了“传神”论。借鉴了汉代中的帛画和壁画中的以线造型之妙笔,并继承了壁画中的《百戏图》,绘画细致,线条简洁流畅,那种墨线,有粗有细,刚中带柔,用笔轻重、虚实、转折、顿挫都能掌控自如的表现。顾恺之在完成《洛神赋》《女史箴图》作品中继承了传统中的壁画用线,有强调了传神,创立了中国古代仕女画的一代画风,反映了盛世时期上层社会妇女丰满富丽的真实形象。他的仕女画线条刻画匀整细腻,富有弹性,表现了肌肤及丝织衣物的质感。对中国画来说创新才能同时代合拍,事实证明,创新就如流水之源,清澈甘甜;不创新就如一潭死水,就会使水变质发臭,创新对于中国画来是生命的延续和进展。中国画自成体系,具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东方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材料工具和传统的技法与时代的相结合。
2创新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创新要在观念上、创作形式上、表现手法及材料应用上创新,就是说:中国画要发展就必须探索画理研究技法,怎样使传统笔墨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中国画应在传统的材料,宣纸、技法、透视、水墨.淡彩等方面在继承中求变化,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国画创作实践中的多种探索,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中国画,那就是传统型和融合性的中国画。前者只是固守前人技巧、风格致使作品出现缺少新异,后者画家则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上进行革命创造,从而使作品出现了新的面貌。中国画大师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齐白石,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现代中国画家,熔古代文人画与民间艺术诗、书、画、印、修养于一炉,创出了雅俗共赏的中国画。如《枯荷蜻蜓》、《虾》等优秀作品。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将欧洲写实画法与传统技巧结合在一起,把生动有力的造型与忧国忧民密切关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引入了中国画创作当中,他的画马与前人唐代画家曹霸、韩幹,韩滉和宋代画家李公麟等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都在不同的时代,对生活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他们的作品都来源与生活。蒋兆和的《流民图》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把西方的素描画法与中国传统人物画从线条为主的造型风格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历代画家的创新推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3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人类的情感是无限丰富的,它要求艺术家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因此,对同一题材,不仅在某一时期内有多种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无论是同一时期,还是不同时代,只要它是从不同于其它作品的新的角度去表现的,就具有创造性。
人类情感更新性,也要求艺术家的不断创造。更新性,也就是人类情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特性,要求我们创造出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过去的艺术语言和方法已经无力去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去满足广大欣赏者,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出新的语言和方法以适应表达这种新情感的需要。
求新、求奇是艺术欣赏者心理的特点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创造,不断地推出创新的作品,才能满足人民各种欣赏心理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通过一定的作品途径召唤人们对美的觉悟和发现能力,提高人们欣赏美的水平,引导人们对美的向往、追求,启发人们去进行美的创作。
4探索、创新、发展,乐在吃苦中。
艺术创造,作品创新与想象是分不开的,艺术家的天赋和敏感就在巢湖寻常的聽觉、视觉、记忆力,明确掌握现实形象的兴趣以及次要事物“假遗忘”的情境里得到发展,我们需从现实中吸收各种现象的图形,加以整合创作。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前进,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画理,刻苦实践,学习老一辈的苦学苦练的求知精神。画家齐白石,起初也是绘画平平,后来他受到画家陈师曾的点悟,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创造的意义,决定改变,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可见其创造意识的强烈和变化创新的决心。衰年变法,齐白石终于创造了自己的画风,而成为一代大师。临终前流下最后一幅手迹是“精于勤”三个字。题画诗云:“老把精神苦抛却,功夫深浅心自明。”可知当年他用功之勤奋。黄宪虹先生晚年为了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浑厚华茂,辛勤不倦的在墨上用功夫,苦学一生,穷追一世。前一辈老艺术家的用功之苦,如灯塔照亮我们艺术之路。
我们要重视长期的实践磨练,走进自然,拜自然为师,这样的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就能最完美的反映生活,就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老一辈的经验告诉我们,不重视基本功的锻炼,实事认识上的浅见,必定要吃大亏。也正是有了古今数以千计的苦学派的探索和努力,变法和创新才使时代有了发展和前进。也正是不同时代的造就使中国画这个古老而久远的文化传承到今天,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闪烁着他独有灿烂的光芒。
也正是这些无数历代的艺术大师的艰苦和拼搏,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促使着人类的进步,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震撼着人类的心灵,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并在世界艺术殿堂中是那样的灿烂和辉煌。
中国画创新创作运用探索发展前进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50-02
1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创新就是要不断超越别人,超越自己。那就是,表达新的观点,新的情感、意象、境界及创作语言和方法,避免重复或停滞。翻开中国绘画史,使我们不难看到历代画家的成长及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吸收和形成、发展和推动。这就是说,吸收前人传统之优秀,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发展艺术之广大,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如: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尤擅人物肖像,他主张肖像要流露真本性情,不仅仅满足于外貌的肖似,而是“以形写神”,以传达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创立了“传神”论。借鉴了汉代中的帛画和壁画中的以线造型之妙笔,并继承了壁画中的《百戏图》,绘画细致,线条简洁流畅,那种墨线,有粗有细,刚中带柔,用笔轻重、虚实、转折、顿挫都能掌控自如的表现。顾恺之在完成《洛神赋》《女史箴图》作品中继承了传统中的壁画用线,有强调了传神,创立了中国古代仕女画的一代画风,反映了盛世时期上层社会妇女丰满富丽的真实形象。他的仕女画线条刻画匀整细腻,富有弹性,表现了肌肤及丝织衣物的质感。对中国画来说创新才能同时代合拍,事实证明,创新就如流水之源,清澈甘甜;不创新就如一潭死水,就会使水变质发臭,创新对于中国画来是生命的延续和进展。中国画自成体系,具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东方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材料工具和传统的技法与时代的相结合。
2创新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创新要在观念上、创作形式上、表现手法及材料应用上创新,就是说:中国画要发展就必须探索画理研究技法,怎样使传统笔墨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中国画应在传统的材料,宣纸、技法、透视、水墨.淡彩等方面在继承中求变化,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国画创作实践中的多种探索,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中国画,那就是传统型和融合性的中国画。前者只是固守前人技巧、风格致使作品出现缺少新异,后者画家则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上进行革命创造,从而使作品出现了新的面貌。中国画大师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齐白石,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现代中国画家,熔古代文人画与民间艺术诗、书、画、印、修养于一炉,创出了雅俗共赏的中国画。如《枯荷蜻蜓》、《虾》等优秀作品。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将欧洲写实画法与传统技巧结合在一起,把生动有力的造型与忧国忧民密切关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引入了中国画创作当中,他的画马与前人唐代画家曹霸、韩幹,韩滉和宋代画家李公麟等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都在不同的时代,对生活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他们的作品都来源与生活。蒋兆和的《流民图》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把西方的素描画法与中国传统人物画从线条为主的造型风格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历代画家的创新推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3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人类的情感是无限丰富的,它要求艺术家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因此,对同一题材,不仅在某一时期内有多种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无论是同一时期,还是不同时代,只要它是从不同于其它作品的新的角度去表现的,就具有创造性。
人类情感更新性,也要求艺术家的不断创造。更新性,也就是人类情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特性,要求我们创造出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过去的艺术语言和方法已经无力去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去满足广大欣赏者,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出新的语言和方法以适应表达这种新情感的需要。
求新、求奇是艺术欣赏者心理的特点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创造,不断地推出创新的作品,才能满足人民各种欣赏心理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通过一定的作品途径召唤人们对美的觉悟和发现能力,提高人们欣赏美的水平,引导人们对美的向往、追求,启发人们去进行美的创作。
4探索、创新、发展,乐在吃苦中。
艺术创造,作品创新与想象是分不开的,艺术家的天赋和敏感就在巢湖寻常的聽觉、视觉、记忆力,明确掌握现实形象的兴趣以及次要事物“假遗忘”的情境里得到发展,我们需从现实中吸收各种现象的图形,加以整合创作。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前进,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画理,刻苦实践,学习老一辈的苦学苦练的求知精神。画家齐白石,起初也是绘画平平,后来他受到画家陈师曾的点悟,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创造的意义,决定改变,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可见其创造意识的强烈和变化创新的决心。衰年变法,齐白石终于创造了自己的画风,而成为一代大师。临终前流下最后一幅手迹是“精于勤”三个字。题画诗云:“老把精神苦抛却,功夫深浅心自明。”可知当年他用功之勤奋。黄宪虹先生晚年为了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浑厚华茂,辛勤不倦的在墨上用功夫,苦学一生,穷追一世。前一辈老艺术家的用功之苦,如灯塔照亮我们艺术之路。
我们要重视长期的实践磨练,走进自然,拜自然为师,这样的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就能最完美的反映生活,就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老一辈的经验告诉我们,不重视基本功的锻炼,实事认识上的浅见,必定要吃大亏。也正是有了古今数以千计的苦学派的探索和努力,变法和创新才使时代有了发展和前进。也正是不同时代的造就使中国画这个古老而久远的文化传承到今天,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闪烁着他独有灿烂的光芒。
也正是这些无数历代的艺术大师的艰苦和拼搏,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促使着人类的进步,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震撼着人类的心灵,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并在世界艺术殿堂中是那样的灿烂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