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试着从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在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教学目标的定位存在问题。长久以来的历史教学模式,一般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历史知识变成条条框框,让学生模仿,死记硬背。而很少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安排学习内容,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他们的需求。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别人的价值判断,容易认可既定的事实而不去挑战。教师经此长期的教学过程,也会麻痹,最后转变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机械性的教给学生知识,生搬硬套,强迫学生记忆,对学生缺少真诚的鼓励和深入的理解。
1.2 导语设计与课程相脱离。近年来,随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一些老师普遍注重课前启发,在导语上下功夫,力求创造出能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这些做法我们很提倡。但是,有些老师过分重视导语上,追求奇异,东拉西扯胡乱联系,与实际教学发生冲突。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运用导语方面存在误区。比如,教授一节课,老师课堂开始时拿出了地图,对地图上的城市详加分析,学生也很感兴趣,能了解一些知识。但正课给耽误了,这种设计与实际有些脱节,学生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是通过考试。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方式。新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目标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履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才可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开发的评价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学校只是刚刚接触,还没有理解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真正内涵及要求。特别是历史考试中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对历史课堂教学冲击很大,一些老师在历史课上,东拉西扯,讲授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完全注重课外知识,而忽略了对课堂知识的传授。
2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歷史教学模式的改变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原来的课堂是“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成为主导者。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国家教委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可见,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年级学生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也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初中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活动课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在教学期间适当的穿插一些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第一,活动的主体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制定计划,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地点、伙伴。第二,活动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包括: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第三,活动的开放性。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有历史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相结合,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笔者觉得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发掘学生的潜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很大,适用不当会对学生和老师产生反作用。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体系,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评价中制定出切实合理的评价制度,重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既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评价,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历史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评价也要参与,结合教学实际,与学校一起制定出可行的评价体系。
2.3 搭建辩论舞台,创设适度竞争的学习氛围。辩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辩论法如果应用得适当,不但可以对某些事实观点进行反思和测查,还可以复习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问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看待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同学们为赢得比赛的胜利,积极上网查阅资料,认真组织材料等,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比老师唱一言堂的课堂效果好得多。
2.4 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得多读书,从书中获得正确的评价标准与法,阅读历史要以倾听历史文献中“人”及其“作品”或“件”的声音为主,来开阔视野和积淀智慧。同时,我们也传授正确的历史评价观念,去分辨历史的精品与垃圾。其次,让学生明白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才能形成,如“昭君出塞”“江南地区的开发”,肯定是有原因的,让学生从事件来分析原因,分析其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了解其本质属性,才不至贬低或抬高。
3 结束语
如果老师的观念首先转变过来,历史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能顺利走下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在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教学目标的定位存在问题。长久以来的历史教学模式,一般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历史知识变成条条框框,让学生模仿,死记硬背。而很少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安排学习内容,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他们的需求。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别人的价值判断,容易认可既定的事实而不去挑战。教师经此长期的教学过程,也会麻痹,最后转变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机械性的教给学生知识,生搬硬套,强迫学生记忆,对学生缺少真诚的鼓励和深入的理解。
1.2 导语设计与课程相脱离。近年来,随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一些老师普遍注重课前启发,在导语上下功夫,力求创造出能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这些做法我们很提倡。但是,有些老师过分重视导语上,追求奇异,东拉西扯胡乱联系,与实际教学发生冲突。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运用导语方面存在误区。比如,教授一节课,老师课堂开始时拿出了地图,对地图上的城市详加分析,学生也很感兴趣,能了解一些知识。但正课给耽误了,这种设计与实际有些脱节,学生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是通过考试。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方式。新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目标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履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才可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开发的评价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学校只是刚刚接触,还没有理解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真正内涵及要求。特别是历史考试中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对历史课堂教学冲击很大,一些老师在历史课上,东拉西扯,讲授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完全注重课外知识,而忽略了对课堂知识的传授。
2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歷史教学模式的改变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原来的课堂是“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成为主导者。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国家教委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可见,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年级学生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也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初中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活动课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在教学期间适当的穿插一些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第一,活动的主体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制定计划,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地点、伙伴。第二,活动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包括: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第三,活动的开放性。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有历史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相结合,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笔者觉得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发掘学生的潜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很大,适用不当会对学生和老师产生反作用。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体系,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评价中制定出切实合理的评价制度,重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既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评价,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历史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评价也要参与,结合教学实际,与学校一起制定出可行的评价体系。
2.3 搭建辩论舞台,创设适度竞争的学习氛围。辩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辩论法如果应用得适当,不但可以对某些事实观点进行反思和测查,还可以复习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问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看待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同学们为赢得比赛的胜利,积极上网查阅资料,认真组织材料等,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比老师唱一言堂的课堂效果好得多。
2.4 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得多读书,从书中获得正确的评价标准与法,阅读历史要以倾听历史文献中“人”及其“作品”或“件”的声音为主,来开阔视野和积淀智慧。同时,我们也传授正确的历史评价观念,去分辨历史的精品与垃圾。其次,让学生明白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才能形成,如“昭君出塞”“江南地区的开发”,肯定是有原因的,让学生从事件来分析原因,分析其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了解其本质属性,才不至贬低或抬高。
3 结束语
如果老师的观念首先转变过来,历史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能顺利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