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蒙古民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本文分别从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蒙古族地区文化传播,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对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进行论述。
关键词:蒙古族马文化;媒介素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70-02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斯特劳巴哈曾说:21世纪的信息消费越来越支撑着我们的社会。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新技术来满足于更多的信息需求。“信息泛滥”“信息冗余”这样一些名词的出现表明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判断和分析能力,也就是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指的是受众了解媒介是如何运作,以及媒介组织建构与其政治上与经济相关体的隐性关系,从而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考及辨析,能够对媒介信息背后所包含的媒体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以及选择能力。
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约为10 643万人。而其能否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实现自身文化的有效传播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蒙古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载入史册。马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马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以及人类精神财富总和。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艺术以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一、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带来各领域的矛盾,传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传统文化就算是其中一种,如何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关系,大众传播的普及对传统文化是弊是利以及传媒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至关重要性。
1.媒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助推器”
诚然,少数民族文化有其绚丽多姿的一面,充满独特的民族风情,但是另外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和有限的认知水平,其民族风俗中蕴藏着许多愚昧与落后的元素。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交通闭塞的地区,所谓“十里不同风”,封闭的环境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信息时代未到来之前,民族文化单纯依靠人际传播并局限于封闭的地域,口耳相传的传播特征使得大量语言文化元素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失传,纸质的记载也因为保存不当或时代久远而残缺或失传。
2.少数民族文化是媒介的“调色盘”
媒介的选择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把关人”根据新闻信息选择标准以及个人偏好对进行传播的信息进行挑选。新闻传播中有一条重要标准是“独特性”,正是因为追求独家和特殊,媒体往往关注于信息选择的猎奇性。在这个媒体处处丛生,个人也可成为媒体的年代,媒体致力于追踪充满性与暴力的新奇性新闻,却导致所有媒介出奇一致的报道内容。对于大众主流文化的推崇,对于西方先进文化的追随,对于血腥与美国大片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传播,已经让受众疲惫不堪,我们看到的媒介文化充斥着“红色”(血腥与暴力)与“黄色”(煽情性新闻)。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就像一股清泉涌入媒介传播,一方面拥有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个人英雄主义和拜金思想充斥的思想传播下注入淳朴与回归自然的思想。马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民间传说。马赞是蒙古族传统的赞词、祝颂词最丰富、最有特色的一类。在蒙古族史诗中,英雄与马从来都是以整合形象体现的,马象征英雄。《江格尔》中英雄的坐骑,就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
二、蒙古族马文化传播的问题以及根源
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2004年后我国涌现出关于媒介素养的大量研究。但是在其向我国普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市集中化”“精英集中化”的趋势。大众媒介传播带来的文化侵袭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加明显。
1.媒介识别能力低下——外来文化一味服从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在政府政策关照下以及自身经济发展下,媒体普及水平大大提高。可是虽然硬件水平提升,“软件”水平依旧处于低下状态。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缺少自己的媒介话语权。大众媒介在传播上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主流文化,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一方面传播现代化文明,将现代思想引入少数民族地区,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现代化文明的一味追随与尊崇,势必会带来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消散与摒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对媒介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时,更为重要的是将本民族的优良文化发扬。
2.忽略媒介功能——影响本土经济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一是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二是不善于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第三產业——旅游业,导致经济发展依旧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由于媒介素养的欠缺,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媒介功能的使用往往只局限于其娱乐上,殊不知现在传媒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市场经济下,信息就是金钱,传媒就是资源,用传媒资源带动农牧业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打开传媒市场,利用媒介进行宣传,积极发展健康有益的旅游业。而内蒙古地区今年来也在逐渐重视马文化作为自身经济优势卖点进行宣传,但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从小在草原生长的内蒙古人对于马是司空见惯的。如中国——锡林郭勒盟国际马术耐力赛、中国——太仆寺旗马术绕桶赛、中国草原大赛马等活动虽然很有意义,却鲜有人知,追踪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媒介,没有将自身文化特色进行宣传。虽然在马术活动上积极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赛马规则,但是由于地域的偏远,信息的闭塞,宣传力度几乎为零,几次活动引起的效应平平。 三、如何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来促进蒙古族马文化
1.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
新工具与新制度的诞生,第一步就是树立意识上的认同,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也是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最大的障碍还是意识上的落后,大多数人对媒介以及媒介信息还是被动接受。并没有想要自己创立自媒体将自己特色文化散播出去的意识,也没有在各大上星卫视进行特色宣传的意识。总结来讲,少数民族媒介素养还处于自发状态。因此,構建少数民族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先决条件是促成决策者与接受者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并由此基础上构建健全的媒介素养教育制度。
大约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蒙古族先民就在世界上驯养了蒙古高原上生存的野马。基于马强悍有力,驰骋如飞等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是“九十九天神”之一,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有着通神之灵。蒙古族有千千万个关于马的传说故事,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少之又少,除却内蒙古地区外全国范围内知道的更是屈指可数。
2.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意见领袖”
在两级传播的理论中,受众接受信息与观点并不是直接受媒介影响,而是受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影响。意见领袖的观点影响受众的决定,而意见领袖通常是一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地位的人,并且比起一般受众更加关心时政大事。
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就是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他们的媒介素养状况关系到我国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加强其媒介素养将对今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处在社会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核心群体,除直接担负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使命外,在民族文化的大众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3.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
媒介素养课程应从培养少数民族接触新闻的习惯入手,讲解媒体的本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制作能力,使他们在接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运用媒介信息为自己服务,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显性教育是将媒介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出,隐形教育是指将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融合,贯穿在其他课程之中。
在内蒙古地区进行马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应该以马术学校为主,学校一方面可以教授学生骑马,驯马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应该培育学生对于马文化的认知和感情。学校有专门的传媒以及马文化工作者,在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内对传递的文化进行选择和改造。并传授媒介的基础知识,推广国际上对于马术运动的标准知识,让学生对马文化有国际化的意识,有走出地区限制的意识。在国外,马术学校和培养马术人才均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完整的考试晋级制度和整套复杂科学的管理体制。而在我国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族自身娱乐与比赛的工具。作为得天独厚的内蒙古,更应建立马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文化,内蒙古地区更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将马文化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苏日塔拉.科尔沁草原上的马文化[J].西部大开发,2011(8).
[2]庄晓东.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2004(4).
[4]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基本现状[J].新闻大学,2008(4).
关键词:蒙古族马文化;媒介素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70-02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斯特劳巴哈曾说:21世纪的信息消费越来越支撑着我们的社会。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新技术来满足于更多的信息需求。“信息泛滥”“信息冗余”这样一些名词的出现表明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判断和分析能力,也就是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指的是受众了解媒介是如何运作,以及媒介组织建构与其政治上与经济相关体的隐性关系,从而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考及辨析,能够对媒介信息背后所包含的媒体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以及选择能力。
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约为10 643万人。而其能否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实现自身文化的有效传播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蒙古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载入史册。马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马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以及人类精神财富总和。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艺术以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一、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带来各领域的矛盾,传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传统文化就算是其中一种,如何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关系,大众传播的普及对传统文化是弊是利以及传媒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至关重要性。
1.媒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助推器”
诚然,少数民族文化有其绚丽多姿的一面,充满独特的民族风情,但是另外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和有限的认知水平,其民族风俗中蕴藏着许多愚昧与落后的元素。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交通闭塞的地区,所谓“十里不同风”,封闭的环境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信息时代未到来之前,民族文化单纯依靠人际传播并局限于封闭的地域,口耳相传的传播特征使得大量语言文化元素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失传,纸质的记载也因为保存不当或时代久远而残缺或失传。
2.少数民族文化是媒介的“调色盘”
媒介的选择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把关人”根据新闻信息选择标准以及个人偏好对进行传播的信息进行挑选。新闻传播中有一条重要标准是“独特性”,正是因为追求独家和特殊,媒体往往关注于信息选择的猎奇性。在这个媒体处处丛生,个人也可成为媒体的年代,媒体致力于追踪充满性与暴力的新奇性新闻,却导致所有媒介出奇一致的报道内容。对于大众主流文化的推崇,对于西方先进文化的追随,对于血腥与美国大片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传播,已经让受众疲惫不堪,我们看到的媒介文化充斥着“红色”(血腥与暴力)与“黄色”(煽情性新闻)。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就像一股清泉涌入媒介传播,一方面拥有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个人英雄主义和拜金思想充斥的思想传播下注入淳朴与回归自然的思想。马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民间传说。马赞是蒙古族传统的赞词、祝颂词最丰富、最有特色的一类。在蒙古族史诗中,英雄与马从来都是以整合形象体现的,马象征英雄。《江格尔》中英雄的坐骑,就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
二、蒙古族马文化传播的问题以及根源
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2004年后我国涌现出关于媒介素养的大量研究。但是在其向我国普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市集中化”“精英集中化”的趋势。大众媒介传播带来的文化侵袭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加明显。
1.媒介识别能力低下——外来文化一味服从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在政府政策关照下以及自身经济发展下,媒体普及水平大大提高。可是虽然硬件水平提升,“软件”水平依旧处于低下状态。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缺少自己的媒介话语权。大众媒介在传播上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主流文化,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一方面传播现代化文明,将现代思想引入少数民族地区,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现代化文明的一味追随与尊崇,势必会带来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消散与摒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对媒介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时,更为重要的是将本民族的优良文化发扬。
2.忽略媒介功能——影响本土经济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一是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二是不善于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第三產业——旅游业,导致经济发展依旧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由于媒介素养的欠缺,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媒介功能的使用往往只局限于其娱乐上,殊不知现在传媒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市场经济下,信息就是金钱,传媒就是资源,用传媒资源带动农牧业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打开传媒市场,利用媒介进行宣传,积极发展健康有益的旅游业。而内蒙古地区今年来也在逐渐重视马文化作为自身经济优势卖点进行宣传,但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从小在草原生长的内蒙古人对于马是司空见惯的。如中国——锡林郭勒盟国际马术耐力赛、中国——太仆寺旗马术绕桶赛、中国草原大赛马等活动虽然很有意义,却鲜有人知,追踪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媒介,没有将自身文化特色进行宣传。虽然在马术活动上积极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赛马规则,但是由于地域的偏远,信息的闭塞,宣传力度几乎为零,几次活动引起的效应平平。 三、如何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来促进蒙古族马文化
1.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
新工具与新制度的诞生,第一步就是树立意识上的认同,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也是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最大的障碍还是意识上的落后,大多数人对媒介以及媒介信息还是被动接受。并没有想要自己创立自媒体将自己特色文化散播出去的意识,也没有在各大上星卫视进行特色宣传的意识。总结来讲,少数民族媒介素养还处于自发状态。因此,構建少数民族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先决条件是促成决策者与接受者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并由此基础上构建健全的媒介素养教育制度。
大约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蒙古族先民就在世界上驯养了蒙古高原上生存的野马。基于马强悍有力,驰骋如飞等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是“九十九天神”之一,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有着通神之灵。蒙古族有千千万个关于马的传说故事,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少之又少,除却内蒙古地区外全国范围内知道的更是屈指可数。
2.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意见领袖”
在两级传播的理论中,受众接受信息与观点并不是直接受媒介影响,而是受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影响。意见领袖的观点影响受众的决定,而意见领袖通常是一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地位的人,并且比起一般受众更加关心时政大事。
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就是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他们的媒介素养状况关系到我国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加强其媒介素养将对今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处在社会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核心群体,除直接担负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使命外,在民族文化的大众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3.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
媒介素养课程应从培养少数民族接触新闻的习惯入手,讲解媒体的本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制作能力,使他们在接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运用媒介信息为自己服务,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显性教育是将媒介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出,隐形教育是指将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融合,贯穿在其他课程之中。
在内蒙古地区进行马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应该以马术学校为主,学校一方面可以教授学生骑马,驯马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应该培育学生对于马文化的认知和感情。学校有专门的传媒以及马文化工作者,在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内对传递的文化进行选择和改造。并传授媒介的基础知识,推广国际上对于马术运动的标准知识,让学生对马文化有国际化的意识,有走出地区限制的意识。在国外,马术学校和培养马术人才均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完整的考试晋级制度和整套复杂科学的管理体制。而在我国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族自身娱乐与比赛的工具。作为得天独厚的内蒙古,更应建立马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文化,内蒙古地区更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将马文化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苏日塔拉.科尔沁草原上的马文化[J].西部大开发,2011(8).
[2]庄晓东.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2004(4).
[4]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基本现状[J].新闻大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