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教师在课堂中适当放手、适当开放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两方面讲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参与式学习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构成的,对教学的科学评价不在于“教”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在于“学”的效果是否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理解、沟通、参与、互动是构建现代教学场不可或缺的四个活性因子。其中参与是基础性因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
一、参与式学习的界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参与是人们满足生存、发展、表现欲望的基本途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参与是形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创造教学活动的行为基础,没有师生关系的活动,一切教育都将是抽象的。
参与式学习是强调以人为本,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它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双向交流,让学生的思想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展示自己,提出真知灼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是一种主动性、自主性的学习。
二、参与式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身份的主体性
参与式学习实现了一次革命,即将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成了主体,使学生由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知识的探求者。教师在更多情况下承担起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接受咨询者角色。
2、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有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生。参与式学习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位置,极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相关环节能与同学相互争论、质疑,与教师讨论、咨询。这一做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能产生极大促进作用。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养成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能知不足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
3、教与学主体间的平等性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更多地处于被支配、服从地位。参与式学习方式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种变革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合作者,是师长更应是朋友。
4、学习方法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不再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强调设疑、诱导、探究。参与式学习具备了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思维、主动表达、付诸行动。这样一种做法对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提高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习者自己思考,尊重学习者的不同观点,哪怕是奇思怪想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允许学生自由争论,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切忌急于下结论,把标准套于学习者,以便形成有利发展学习者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参与式学习的价值追求
1、参与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构建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养成,动力的形成,学习效果的产生等有较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更应关注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主体性以及宽松的氛围。参与式学习对传统那种单向灌输方式进行了突破,努力创设一种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学习模式,使得使学生能自主、自觉、自由的与教师及其同学进行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环境是宽松、和谐和民主的。例如:在講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让学生自觉地查找资料收集证据,初步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少。而且在师生共处的有限时间内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教师能转变观念进行引导并认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力,情况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在完成“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实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剪切、计数、配对、分组、调整、粘贴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参与式学习不仅能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认知交流,而且情感等非认知交流必然增多,久而久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自然形成,教学的效果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2、参与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增强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已经习惯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而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够,这可以从考试中客观题数量过大,统一设定标准答案等做法中窥见一般。这种集中思维固然需要培养,需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应注意到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场所,其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因而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权威,敢于突破传统习惯的思维定势。在课堂上,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参与、思索、假设、验证,提出相应的观点,长期以望,能养成主动思维敢于突破的良好习惯,最终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2) 给予学生足够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参与式学习置学生于学习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强调教学计划灵活性、时间的相对自主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较自由的去思考,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更主动的思考,发现问题,更自觉地动手实践,来检验相关知识、理论,培养自己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全面发展自我。例如:要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并制作小型生态系统,通过参与、推理、质疑,探求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参与式学习有益于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种发展过程,是在个人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之间通过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相互之间是否能融洽的、持续的相互作用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重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责任感毫无疑问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或追求。我们认为在生物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上要认真考虑责任感的培养,如:道德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等以增强其主体意识,相互之间进行多样的讨论学习活动等。而参与式学习为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和交流创造了机会。如果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学习氛围融洽、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乃至忧患意识会培养得更好。
其次,参与式学习有助于合群性和合作精神的养成。参与式学习的重要性是参与和合作,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通过分工、协作,相互质疑、辨论等互动方式来辨是非,明事理。
最后,参与式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社交技能。主体参与是建立在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之上的,社交技能就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主体参与的频繁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社会技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参与式学习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构成的,对教学的科学评价不在于“教”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在于“学”的效果是否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理解、沟通、参与、互动是构建现代教学场不可或缺的四个活性因子。其中参与是基础性因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
一、参与式学习的界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参与是人们满足生存、发展、表现欲望的基本途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参与是形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创造教学活动的行为基础,没有师生关系的活动,一切教育都将是抽象的。
参与式学习是强调以人为本,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它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双向交流,让学生的思想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展示自己,提出真知灼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是一种主动性、自主性的学习。
二、参与式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身份的主体性
参与式学习实现了一次革命,即将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成了主体,使学生由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知识的探求者。教师在更多情况下承担起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接受咨询者角色。
2、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有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生。参与式学习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位置,极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相关环节能与同学相互争论、质疑,与教师讨论、咨询。这一做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能产生极大促进作用。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养成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能知不足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
3、教与学主体间的平等性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更多地处于被支配、服从地位。参与式学习方式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种变革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合作者,是师长更应是朋友。
4、学习方法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不再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强调设疑、诱导、探究。参与式学习具备了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思维、主动表达、付诸行动。这样一种做法对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提高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习者自己思考,尊重学习者的不同观点,哪怕是奇思怪想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允许学生自由争论,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切忌急于下结论,把标准套于学习者,以便形成有利发展学习者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参与式学习的价值追求
1、参与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构建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养成,动力的形成,学习效果的产生等有较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更应关注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主体性以及宽松的氛围。参与式学习对传统那种单向灌输方式进行了突破,努力创设一种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学习模式,使得使学生能自主、自觉、自由的与教师及其同学进行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环境是宽松、和谐和民主的。例如:在講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让学生自觉地查找资料收集证据,初步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少。而且在师生共处的有限时间内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教师能转变观念进行引导并认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力,情况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在完成“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实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剪切、计数、配对、分组、调整、粘贴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参与式学习不仅能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认知交流,而且情感等非认知交流必然增多,久而久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自然形成,教学的效果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2、参与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增强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已经习惯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而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够,这可以从考试中客观题数量过大,统一设定标准答案等做法中窥见一般。这种集中思维固然需要培养,需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应注意到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场所,其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因而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权威,敢于突破传统习惯的思维定势。在课堂上,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参与、思索、假设、验证,提出相应的观点,长期以望,能养成主动思维敢于突破的良好习惯,最终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2) 给予学生足够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参与式学习置学生于学习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强调教学计划灵活性、时间的相对自主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较自由的去思考,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更主动的思考,发现问题,更自觉地动手实践,来检验相关知识、理论,培养自己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全面发展自我。例如:要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并制作小型生态系统,通过参与、推理、质疑,探求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参与式学习有益于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种发展过程,是在个人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之间通过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相互之间是否能融洽的、持续的相互作用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重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责任感毫无疑问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或追求。我们认为在生物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上要认真考虑责任感的培养,如:道德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等以增强其主体意识,相互之间进行多样的讨论学习活动等。而参与式学习为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和交流创造了机会。如果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学习氛围融洽、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乃至忧患意识会培养得更好。
其次,参与式学习有助于合群性和合作精神的养成。参与式学习的重要性是参与和合作,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通过分工、协作,相互质疑、辨论等互动方式来辨是非,明事理。
最后,参与式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社交技能。主体参与是建立在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之上的,社交技能就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主体参与的频繁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社会技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