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中失却已久的遗珠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历经五百余年沧桑,它埋藏民间近半个多世纪。它是一种失落的文化、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它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現,它就是滑县木版年画。
  2006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我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在探访豫北新发現的古画乡后,向世人宣告:“滑县木版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发現的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它是一种失落的文化、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滑县木版年画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現,对研究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到木版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天津的杨柳青、开封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等中国传统木版画。但河南省滑县的木版画却一直不为人知。
  众所周知,木版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这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迎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故而称之为“年画”。滑县木版年画所用画版均采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无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上,都与其他年画有很大不同。
  滑县木版年画在形式上以卷轴中堂为主,而与之相隔仅百里之遥的朱仙镇年画以门画和斗方为主。从绘画风格上,它与朱仙镇大不相同。比如色彩,朱仙镇多用紫色,强调黄紫对比,而滑县的木版画则很少使用紫色。此外,这里的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呈半透明,比较淡雅。朱仙镇的颜色不加水,基本上是用原色,对比强烈。朱仙镇的年画是以套版为主,但滑县的年画是以单线印刷加手绘为主,比较接近天津杨柳青的画法。
  此外,滑县木版年画还有一种“文气”——它把字和画很好地结合起来,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大气,这也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冯骥才说:“从它的内容到它的绘画技艺、构图刻板、字画的结合,到它的印刷,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所以说,这个古画乡的发現是豫北地区民间文化抢救的重要发現。”
  据了解,滑县木版画主要集中在慈周寨乡李方屯(今前二村、前一村)、老店乡的马兰村以及八里营的官寨村等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山西洪洞艺人韩朝英(1476~1537年)于1506年迁居滑县。此人心灵善钻,巧妙地将本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融入画中,印刷后颇受乡邻的喜爱,成为年节争相张贴的画符。从此,韩家的木版画生意也日渐兴旺。清乾隆年间,出現了以韩凤歧、韩凤仪、韩凤祥为代表的“兴隆号”“兴义号”“兴盛号”三家木版画作坊。在直隶(今河北省)、山东、河南、山西、安徽等省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南来北往的商贩纷至沓来,争相定购木版画。先来者得到了货源,后来者则要等十天半月才能取到。有的商户做木版画生意竟成世家,三四代人以此为生。之后,列强入侵,国势渐衰。滑县木版年画从鼎盛时期年产百万张渐萎缩至民国时期年产50余万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很多木版制作艺人纷纷改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心欢畅,风调雨顺,滑县木版年画又时兴起来。然而到了1958年,由于“大跃进”,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等活动的开展,滑县木版画又被迫停滞。1962年,随着党的政策有所放宽,木版画市场才得以复苏。到1963年,慈周寨李方屯全村400余人,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就有200余人。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版,一人一天就能印出100多张,全村一年能卖出10多万张。那时每张画的价格为4元至5元人民币,并且卖出的画都要有政府委派的专人盖章,作为纳税的手续。1966年,“文革”开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滑县木版画遭遇了灭顶之灾,十年浩劫中,不计其数的雕版被砸被烧。但也有不少家庭不忍毁掉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将印板偷偷地埋于地下,或藏于房顶、夹墙,使其得以保存。改革开放后,保存下来的雕版得以重见天日。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手工艺珍品,消费市场虽风光不再,但其收藏和观赏价值却日益提升。慈周寨乡前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韩建峰(滑县木版画第27代传人)告诉笔者,来自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古董商人与收藏爱好者深谙木版画的价值,纷纷来到滑县,以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一两千元的价格,买走了大量的珍稀古版。他痛心地说:“光河北省蓟县的王连章,他一人就买走古雕版200多块”。此事引起了滑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专门成立了“保护滑县木版年画领导小组”。冯骥才先生再三叮嘱滑县人:“要保护好古画板,绝对不能再卖一块古版给任何人。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个东西的价值会渐渐显現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古版是你们的一个根,祖祖辈辈创造的一个积累,卖掉了就不会再有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河南省民间文化抢救的力度大,及早发現,这块土地上木版画的遗存最多再有五年就会消泯于无,荡然无存”。
  滑县木版年画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不衰,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主要与民间信仰联系在一起,体現了先人与天地之间一种和谐的期望,是豫北地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形式。木版画内容丰富,题材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美好祝愿,主要以人物、神话、典故、吉祥、福、禄、寿、喜、财为主要表現内容,以家族族谱、中堂、对联等为表現形式,种类繁多。
  如具有代表性的《全神图》,民间一般在春节前挂在正门,以三皇、如来佛、玉帝、千手观音、土地、泰山老奶、关公为主要表現人物,土地、雷神、田祖及侍人等全福共79像,它充分体現了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次,还有主要表現天爷、送子观音、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帝圣君(关公)的神像图,其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有坐像和站像两种表現形式。
  而《钟馗捉鬼图》则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民间习惯将此图贴挂在门侧,以避鬼邪,祛病镇宅,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另一幅《老虎》版画,常被人们悬挂在中堂或卧室,也是镇宅之物。此画图中老虎为下山猛虎,根根毛竖、威风凛凛,眼睛炯炯有神,腰边还站着一只小老虎,形态可爱,曾被称为“中国版画第一虎”。
  经过500多年的发展,“一个作品曾远销东北与西北的黄河流域的北方年画中心”、“一个在题材、体裁、风格、技术和相关民俗上特立独行的古画乡”却未能成为像天津杨柳青年画那样有稳定名号的“大年画”,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县尤其是地处边界地区的李方屯一带,区划关系多次变革(曾归历史上的白马县、直隶省大名府、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濮阳县、长垣县、东明县等),使得这一艺术珍品在各地的史志书籍中鲜有记载。此外,在技艺的传承中,艺人相互之间对技术保密,且只传族内韩姓男子等陈规旧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滑县木版年画的发展。
  有幸的是,借用冯骥才先生的话说,“幸亏今天的中州人,对历史有情,对民间文化有义,才从草莽中找到这颗失却已久的遗珠”。随着全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随着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日益重视,滑县木版年画这颗遗失于草莽中的明珠得以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作为民间木版年画抢救项目的重点,滑县木版年画越来越受重视,并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滑县木版画第27代传人韩建峰为主要负责人的专门保护机构,正对滑县木版年画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以进一步了解木版年画的源渊使其再現历史原貌。他们在大力广泛收集年画旧版的基础上,对一些残缺、腐烂的色板,进行了修复整理,保持了固有的艺术特色。这些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研究滑县木版年画提供了实物佐证,同时也为了解李方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有力的证据。
  (责任编辑:文丹)
其他文献
196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侯马晋国遗址考古大会战,揭开了从考古学上探索晋国历史的序幕。1963年,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和山西省文管会副主任张颔先生商定,接收北大考古专业学生到曲村三张古城(即后来的侯马古城)进行毕业实习,北大指定青年教师高明总负责,山西派出从北大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万钟担任实地辅导,从此北大和山西便开启了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的合作探索晋文化之路。近五十年来,我们在这条路
期刊
福建省上杭县杭中路82号的老屋,构成我所有记忆的起点和生命延展的原点。孩提时的晨晖中,太太(客家人管外曾祖母叫太太)总是牵着我的小手带我穿过三个厅堂,绕过两个天井,跨过五道“高高的”的石门槛,带我去“遥远”的上杭县城东幼儿园上学。走在曲折悠长的杭中路上,我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遭的世界:为何脚下的青石板路刻有漂亮的花花?为何老屋顶上会蹲个胖墩墩的“石狮狗狗”?为何别家院子一进门会有个雕花的木屏风
期刊
2011年9月26日,故宫博物院《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开幕。这是东方文物首次亮相卢浮宫。按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说法,在未开设中国艺术展厅的卢浮宫举办紫禁城文物特展,打破了中国文物只能在吉美博物馆等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惯例。  同是建立在古代皇宫基础上的博物馆。紫禁城拥有180多万件藏品;卢浮宫拥有30余万件藏品、6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亨利?卢瓦耶特说,
期刊
1912年1月1日,随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序幕。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南京、武汉、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国建筑,它们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独特个性和成就。  对于民国建筑的认识,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今天的家喻户晓,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也
期刊
一、涪陵白鹤梁  ——从古代水文站到水下博物馆的藏品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中靠近城区(也就是南岸)的一道纵向石梁。长江上游的洪水和枯水水位差异很大,在每年的丰水时期和一般年份的枯水时节,白鹤梁全部被淹没在水下;但在上游来水较少的枯水年份的枯水期,白鹤梁会部分暴露在水面,据说在多年一遇的水位极低的年份,石梁露出水面的高度可至2米、长度在1500米以上。不同枯水年份的最低水位有所不同,古人注
期刊
“大道之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影像展”于2011年8月~11月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湖北美术馆、江西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华侨博物院、东莞展览馆、云南省红河州图书馆等十一地相继展出。  该展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策划并与多家博物馆通力合作,展出的120张珍贵历史照片,系从世界各地万余幅历史图片中遴选的精品,有相当部分属首度公开发表
期刊
截至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入遗产地总数为936项,其中183项为自然遗产,725项为文化遗产,28项为混合遗产。可以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工作之一。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申遗的方式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发展地方文化旅游、带动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但过多过热地进行申遗活动,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给文化遗产背上
期刊
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工作。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2010年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文章《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正
期刊
人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试图拨开重重云雾,去探索古人的城市生活。无奈,有限的文献记载只提供了模糊破碎的想象画面,散乱的文物遗珍也仅仅让考古学家还原出一小部分真相。正当大家望洋兴叹时,考古学界的震撼发现带来意外惊喜。虽然我们无法拥有时间机器,一些在人类视野中消失已久的历史名城却在时空胶囊的保护下穿越到现代,几近完整地呈递在世人面前。  18世纪开始发掘的庞贝古城因为受火山灰保护而躲过一场场历史浩劫
期刊
设在杭州西子湖畔、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荣膺全国艺术院校之最的国立杭州艺专,一代艺术大师林风眠、林文铮、吴大羽、潘天授(寿)、雷圭元、王子云、滕固、傅雷、常书鸡、庞薰琹、吕凤子、刘开渠、董希文等,与李霖灿、刘宝森、闵希文、雷震、赵春翔、邹道龙、姚继勋、卢是、许用保等一批师生一起,经歷了抗战、流徙,他们参与的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是中国西北内陆文物古迹史上浓重的一笔。六十年之后,我们再一次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