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双语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使得高校培养出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本文重点讨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如何运用双语+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构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旨在为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基础    双语   微课    教学改革
  一、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有着其不可替代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各高校都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求各高校努力创造条件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积极推动双语教学。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统授课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通识教育里很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大学生进入高校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实操性强、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也发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2.1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明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主观意识里就认为这门课已经学过,没有新意,过于简单,缺乏学习的动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计算机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差异明显,有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上课时无法跟上进度,学习效果欠佳。目前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对象主要还是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进度,而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让一个学生虚度时光,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每一位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2.2学生英文水平较差
  信息化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前沿学科更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各种编程语言的文档都是英文编制,高品质的论文期刊多以英文为主,虽然很多学生一直在坚持学习英文,但是由于缺乏学习英文的大环境,在英语的应用方面很欠缺。举个常见的例子,生活中经常需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而时不时出现的英文安装界面也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因此能够掌握一定计算机领域的英文专有词汇、熟悉常用软件的英文界面、读懂英文文档和出错信息,就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3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缺乏衔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性,需要面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它的适用性、和专业的匹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个例子说明,会计专业和文秘专业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就计算机能力而言,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和数据相关的工作,所以在面对此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可能会侧重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而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文档的排版和制作是他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由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模块、Excel模块、PPT模块、网络安全、大数据等模块构成,内容涉及众多,而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认真契合人才培养方案,摒弃“一刀切”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选取相关模块进行重点授课,其余部分则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项目作业等多种途径自主学习。
  2.4教学手段缺乏新颖
  如今很多高校针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知识,进行上机演示,学生机房完成实验任务,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辅导答疑。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同基础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容易在统一单调的授课内容里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充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双语+微课的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双语课程。但由于学生第二外语水平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在具体的授课环境中,还是存在不小的语言障碍,而且标准统一的授课内容让有不同基础的同学齐步走,教學效果难免会打折扣。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是每一位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效果最大化。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些特点,即本身知识点连贯性不强,Word、Excel等模块应用场景不同,可以将其授课内容分割成独立的单元,每个知识单元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自主学习,真正把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因此,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而言,将微课和双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配合其它的一些现代化教学工具是很好的一种尝试。
  四、双语+微课的教学改革策略
  双语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不同的专业基础可以灵活多变,作者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和深入研究,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案例之后,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4.1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展开,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现在的课程由于采用了各类信息化工具和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时长与效率,为此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量计算机前沿知识,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内容也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另外,由于这门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特色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进而差异化教学。具体来讲可以将各章节内容分割成独立的模块,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自由组合学习的模块。这样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教学模式的创新
  1.微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在课堂,由教师讲授为主。双语课程对学生的听课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而课堂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微课打破授课的时长和空间的限制。具体说来,围绕重要知识点,提前录好相关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而且可以随时供学生课后复习回顾,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己把握学习的进度。
  2.翻转课堂: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微课视频提前预习,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可以转变为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比如分组讨论、答疑、学生演示等,把教学的主角让位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将双语和微课统一的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3.分层次教学: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面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此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充分发挥微课的特点,每个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知识模块,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3教学过程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其操作性强,主要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频率高;另一方面,由于是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授课群体涉及的专业众多,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准备。课前高水平的课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突出双语教学,虽然是全英文设计,但是应该突出重点、图文并茂,讲解清晰,难点的地方应该有详细的中文备注,为课堂上的双语教学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示环节将采用英文版操作界面,增加学生英文菜单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的中涉及的专业名词由英文表述,其余讲解部分可以中文和英文穿插進行(英文讲解比例大致30%-80%左右),具体比例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英文基础自行调整。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可以先用英文讲解一遍,再用中文进行补充,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懂。课后的知识巩固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查漏补缺,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4.4教学过程的量化
  严谨恰当的教学考核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教学过程的量化应该是阶段性的,有时效性的。学生不应只是一味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而更应该关注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效率。教师可以把课程的考核方式设定为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更加突出学习过程的检验,熟练运用各学习平台把控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运用学习平台上的问卷调查、抢答、分组讨论、随堂测验等功能,构建立体的有深度的学习体验。例如可以将微课设置成相关任务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观看并完成相应答题,该项任务将按照一定比例被纳入日常考核,如图1展示了某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另外,这门课程的授课群体人数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来进行实验部分的管理和考核。实验的平台应该具备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每个模块的实验完成情况需要有客观详尽的数据支撑,教师可以在后台随时查阅学生完成实验的进度,并进行跟踪反馈。如图2所示,以某学习实验平台为例,展示了学生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也需要推陈出新。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变化、以至教学工具的升级都需要做深入的思考和改进。该文正是以双语教学和微课为突破口,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更多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郭金良,杨彩.基于过程管理的计算机实验量化考核方案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125-127.
  [2] 李玫,陈海,郑义.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77-178
  [3]李莹,艾明晶.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5):34-36
其他文献
【摘要】 校本教研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在某些学科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校本教研的当前发展趋势,并提出以信息化课例研究为载体,发展校本教研工作,进而提升信息化课例研究在教学期间对提升校本教研的具体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 课例研究 校本教研 研究策略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时音视频应用正逐步融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在会议协作、在线教育、智慧工厂、网络直播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本文在介绍WebRTC技术的基础上,基于Janus网关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浏览器中运行的音视频客户端系统,具备音视频设备调试,音视频直播放映,基于SIP协议的Web话机,会议协作等功能,具有跨平台,即点即用,低成本,稳定可靠等特点,论证了使用Jan
【摘要】 基于对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探讨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在总结大学英语在线课堂建设与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设计与新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 在线课堂 混合式教学 课堂设计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各学校积极展开线上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组在总结了在线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将传统的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CAD/CAM技术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在中职教学中,CAD/CAM课程资源更新快,这就给中国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困难。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学阶段,教师通过互联网方式融入多种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教育更具有丰富性。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主要对中职CAD/CAM技术网络教学进行分
本文通过研判5G时代智慧城市发展趋势,阐述了5G新基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赋予的新动能,分析当前5G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剖析电信运营商在5G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研究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电信运营商如何赋能助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旅游、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政务便民、生态生活等方方面面.医疗健康作为其中最重要也是人们最为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物联网随着技术发展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之中,展现出自身信息交流、通信传输、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文中重点讲述了NKN区块链技术物联网中的应用,并利用NKN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融合技术,解决现有网络中去中心化、数据安全、可追溯、访问控制、资源管理等问题,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物联网信息网络。结合NKN区块链技术,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化的改进方面,以及依靠智能物联网构建智能化社会的设想。
【摘要】 高等数学是高职学校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不一,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教师应加强分层次数学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各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本文主要就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模式
【摘要】 便携天线是一种可快速展开使用及收藏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文中设计了一种环焦形式的Ka/Ku双频段便携天线,它与传统的偏馈形式便携天线相比,Ka/Ku双频段共用形式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并且馈源比较小巧,满足便携天线小型化的要求。在进行天线电气设计时将馈源模型与天线模型装配完成后,使用CST软件对整天线方向图进行联合仿真计算,并进行优化处理。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天线电气性能优良,具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