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理想平台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薛荣久接触到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从此开启了长达42年世贸研究教学。从被动研究到主动研究,并转变成一种使命,薛荣久在推动我国“复关”、入世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敬佩。
  开启研究:研读英文资料 重新看待世贸
  谈起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世贸研究之路的,薛荣久打开了话匣子。1974,他借调到外贸部国际组,为邓小平参加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准备发言稿材料,由于英文有些基础,第一次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关于GATT英文资料,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改变原有在大学、研究生时期和文革前接受的观点和看法。
  “我认为GATT定位为‘富人俱乐部’不够准确,对IMF和IBRD也改变了看法”。这也使薛荣久开始深入思考GATT的起点,隐约意识到中国应该重新看待GATT。
  1976年,他回校后继续借阅书籍,加强对GATT的认识和研究。1979年,薛荣久受邀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正确认识关贸总协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演讲,并陆续在学校《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上撰写有关文章。
  1982年到198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进修时,他又看了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回校后在国际贸易教材中对GATT进行了介绍,加强了对GATT的认识。
  筹建组织:为中国“复关”入世奔走努力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86年7月,中国向贸易协定正式提出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由于薛荣久长期关注和研究GATT,成为中国“复关”专家组成员,参与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的答疑,深入了解中国“复关”的背景、条件和中国工作组对中国关注的问题,从学术研究转向中国如何“复关”的研究,深感到中国“复关”前途光明,但不容易。
  基于上述看法,1991年,薛荣久担任国际贸易系主任后,在学校支持和外贸部批准后,筹建对外经贸大学关贸总协定研究会,并担任会长。这是国内大学首建的研究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并在一年的过渡期后完全取代关贸总协定。1996年,该研究会也随之更名为世贸组织研究会,薛荣久担任会长。
  与此同时,他倡议、谋划,由外贸部批准,在香港华润公司沈觉人董事长赞助下,与国家专家局合作下,1996年“中国与世贸”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世贸组织的30多名代表参加,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大型企业领导人500多人参加。
  2000年,对外经贸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成立,薛荣久担任主任。2000年8月该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中心。
  2003年后,他与中国“复关”和“入世”首席谈判代表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等筹建了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成为商务部主管的从事世界贸易组织全国性学术团体,薛荣久被特聘为副会长。
  通过这些组织,他对全国高校、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各类企业宣讲世贸组织,为迎接中国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
  培养人才:推动经贸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
  在筹建上述中心和学会的同时,薛荣久还在中国经贸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入世谈判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当时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薛荣久深感人才急缺的紧迫性,因此加紧了这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薛荣久向学校建言,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领域为基础,进行经贸教育改革,虽然没有全部被采纳,但是敦促学校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薛荣久努力培养WTO方向的博士生。1993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际贸易博士生导师后,开始招收世贸组织方向博士生,培养了博士生30多位。
  他骄傲地说:“这些博士现在均已经成为我国世贸组织研究的后起之秀、教学和公职骨干。”其中,中国第一个WTO专业博士刘光溪自始至终参与了2003年中国复关/入世的谈判工作。
  另外,薛荣久还在大学创建了WTO课程。为提高学生素质,2003年后,在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创建新课《世贸组织概论》,并撰写出相应教材,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出《世贸组织专题》课程。
  关于今年中国关注的热点——“替代国”价格条款按期终止的问题。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有些成员借口中国没有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不想按期终止这个条款。
  薛荣久认为,到今年年底15条条款必须要终止。若不终止,中国就可以根据世贸组织的法律维权。“我认为不能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该条款按期终止挂钩,不要与不愿按期终止该条款,有意混淆二者之间关系的成员和媒体纠缠。因为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市场经济概念和定义,而且一些成员还把这个内容政治化”。在薛荣久看来,中国根据本身发展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确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吸收国外市场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抛弃市场经济下的失灵方面,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把无形手与有形手有机结合,防止市场失灵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效益显著,使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仍然保持高中位的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
  当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就此而言,薛荣久认为入世15年后,中国有些政府部门对WTO规则尚未充分掌握,在决策中考虑不够;此外,中国企业对世贸组织的规则利用、了解,充分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主动性不太足。他建议,应该让中国企业界变成中国入世以后各种多边贸易谈判的载体,包括中国入世谈判方针的确定应该多考虑中国企业本身,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言。
  总体评价:WTO是中国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的理想平台
  “中国入世是对外开放的新起点”。薛荣久认为,中国入世后作用是全面和整体的,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法规意识的增强、政府职能的转化、国民素质的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的转换、国际影响力的加大等。正是入世15年带来的巨大发展,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中国入世最大的收获是规则意识加强,但规则意识薄弱仍是最大问题”。而中国在规则意识方面的进步对于今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十分有利。薛荣久建议,“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大多数国家的贸易规则并不完善,中国可以参照世贸组织的规则,积极参加多边贸易投资协定的谈判。这样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
  他认为,如今WTO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理想平台。第一,中国经历了从WTO的新成员到成为核心成员之一,对于WTO规则从接受到履行,从履行到参与规则制定,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中国入世以后,如实履行义务、充分享受权利、积极参与谈判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可信的赞誉,影响力日益加大。第三,中国已经成为贸易第一、经济总量第二的WTO成员。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辐射力和贡献力。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居于主导地位。第四,中国与发达国家成员和发展中国家成员都具有利益的交汇点,具有很大的协调力,其枢纽地位高于其他WTO成员。第五,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有助于全球经济治理良好目标的确定、完善和可行性。
  编辑|王秋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市场经济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传统的电力企业群众工作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此类工作模式已经亟待进行更
在赵宏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她,这位曾经的WTO谈判“女将”,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干练、严谨而优雅的学者风范。在访谈中,赵宏滔滔不绝,从入世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到其个人在WTO的经历与体会,都深有感触。  入世是具有历史性的重大事件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GATT)的席位。经过16年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最终正式成为WTO成员国。  加入之初,有人支持,有人
期刊
随着学院建设的快速发展学生社团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社团数量逐步扩大,社团承担着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一项主要应对严重违法和轻微犯罪的措施。而劳动教养作为我国本土特色,自出生它的性质就备受争议。实践证明,劳动教养有其存在必要性。当然,为适应世界法
在改革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和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完善的发展形势下,我国越发关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象征,在文化建设领域有着
2000年,国内汽车销量是200万辆,2015年,这一数字已达1800多万,明显高于销量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1650万辆)。  中国入世十五年,中国汽车产业这一当初的“幼稚产业”在“与狼共舞”中发展壮大,中国正在成为乘用车的消费大国。然而入世15年间的繁华,却难掩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由“大”变“强”的忧虑。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是亲历入世谈判、见证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资深专家。徐秉
期刊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健康体检者165例,空腹8 h抽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以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体,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大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后,对于减轻处罚的司法适用,仍然需要继续解决以下三个疑难问题:一是减轻处罚的限度问题.对此应在遵守减轻处罚的一般适用规则的基础上,参照基
“醉驾一律入罪”是个假命题,其司法适用应当受到限制.限缩醉驾类型危险驾驶罪打击范围的根本路径在于肯定其是抽象危险犯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本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这相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