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经历,对于唐中微来说,她觉得自己幸好在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一段支教的生涯,那些付出,也成就了现在的她。
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性
1996年,我从幼师毕业,进入市内一家一级一等幼儿园工作。当时,能歌善舞的我从幼师2年级开始就是银杏少女合唱团团员,同时又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天地》栏目的主持人,还给广播剧配音,身兼数职,用大家的话说,就是“人见人爱”。而那时候的我也不过19岁,孩子们总是用满心信赖的眼神看我,嘴巴甜甜地称呼我为“小微姐姐”。
由于我歌唱得还挺不错的,于是就有国内朋友介绍我用晚上的时间去酒吧驻场唱歌,我很高兴地便答应了,喜欢唱歌的女孩子总是想要有人倾听,何况夜场驻唱的待遇还很高呢。在1999年的时候,我的月收入就已经上万了。
有时候我觉得上天对自己特别眷顾,但同时又并不满足自己当时的状态,我总觉得一切来得太轻易,在父母身边的生活也太安逸。我问自己:“生活能不能有更多种可能性?能不能有更多的意义?”
2002年,我听说政府对贫困山区有对口支教计划,我所在的幼儿园属于成华区,对口支教的区域是甘孜州的泸定县,在听说那边的小学缺乏师资的时候,我心动了。于是,2003年,我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只身进入藏区,加入了支教的志愿者队伍,目的地是甘孜州的泸定县建设小学。
物质生活的匮乏
其实我对泸定县并不陌生,因为之前去旅游过一次,知道那里是如何偏远和贫瘠的地方,但当我真的背着被子褥子扎成的铺盖卷置身位于泸定县县城边上的学校时,我还是震惊了。
有的孩子穿着褴褛成一条一条的“刷把裤”就来上学:有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双小脚板晃悠悠地穿着成人的大码解放胶鞋,用麻绳捆紧在脚上。最开始,每天中午看到大多数孩子安安静静地趴在课桌上午睡,我还好奇地想,他们为什么宁可睡觉不去吃饭,后来别的老师悄悄告诉我,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穷,每天只吃两顿,早一顿,晚一顿,中午就只能以睡觉来让自己“忘记”肚子饿。
宿舍楼是老式筒子楼,一条长走廊串起一间一间的简陋房间,上厕所要穿过操场到另一边。分给我的房间在一楼,陈旧、潮湿,推开门便是一股霉臭味儿扑面而来。这些都还能克服,我最害怕的是一到晚上,耗子成群结队跑来跑去的声音和它们厮打时发出的吱吱叫声。在那里住下来的头两天,我压根没敢合眼,直到后来请当地老师帮忙把耗子逮了,第三天晚上,又累又困的我才终于可以睡安稳觉。
做饭是用电饭煲,而炒菜就是在宿舍后门口支一口锅子,由于工作忙,我每次去菜市场都会买好两三天的菜。让我开心的是,我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当地的老师们也对我照顾有加,其中一个老师的老母亲见我爱喝她煮的酥油茶,专门每天给我煮,叮嘱我每天去他们家里喝。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有的孩子家长会特意嘱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给我捎上一篓取暖的煤炭块。
当时除了上课,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由于学校背山向河,闲暇时候的晚上,坐在大渡河边吹吹河风,望望星空,就是唯一的消遣了。在藏区的一年,我每天自己生火做饭、烧水洗澡,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充实。那一年扭转了我对于物质的观念,也涤荡了我的心灵,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精神生活的丰盈
刚到学校的时候,我教孩子们音乐。那时候小学音乐课盛行的省事教法,就是用收录机放上一盒磁带,重复一首歌直到孩子们会唱为止,可我不愿那么省事,我教他们识谱、打拍子、练声,从基础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我还用过郑秀文的《眉飞色舞》这种曲调轻快的流行歌给孩子们编健身操呢,一扫孩子们做操时懒洋洋的精神面貌,大家跟着节奏做得可得劲儿了。
由于贫困地区师资流失快,流动大,在人手欠缺的时候,我除了教音乐,还要兼任4年级的班主任,教他们语文。由于我之前只教过幼儿园,生怕自己对于小学语文不能胜任,那年寒假我回到成都之后,整个春节期间没怎么好好陪家人,成天跑到父亲教书的磨子桥小学去找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然后在家里备课。新学期开始,我大包小包地提着从磨子桥小学给藏区孩子们募捐的书本、衣物,以及我专门跑到文具店购置的新文具返回泸定县。
刚接手那个班的时候,班里的学生期末考试有10多个都不及格,有的孩子语文成绩甚至才得8分、10分。可我能责怪他们什么呢?当地很多孩子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又如何有心思学习?我的一己之力毕竟微薄,我可以每天中午给孩子们买包子,而他们却不可能一辈子靠别人买的包子维生。于是,我用自己掏钱从成都买来的文具做奖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要靠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境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有个孩子那一年获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我也被评为当年泸定县优秀支教教师。
一年之后支教结束,我要离开了,我那个班的孩子们全体跪下来,哭着送我,舍不得我走。
我至今还跟藏区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给他们寄送资料,得知学校缺什么的时候,也会在成都帮他们想办法。我打算,等我儿子再大一点,寒暑假的时候我都会带他到泸定县去,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年看到的一切,让孩子知道自己优越的成长环境是多么值得珍惜。
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性
1996年,我从幼师毕业,进入市内一家一级一等幼儿园工作。当时,能歌善舞的我从幼师2年级开始就是银杏少女合唱团团员,同时又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天地》栏目的主持人,还给广播剧配音,身兼数职,用大家的话说,就是“人见人爱”。而那时候的我也不过19岁,孩子们总是用满心信赖的眼神看我,嘴巴甜甜地称呼我为“小微姐姐”。
由于我歌唱得还挺不错的,于是就有国内朋友介绍我用晚上的时间去酒吧驻场唱歌,我很高兴地便答应了,喜欢唱歌的女孩子总是想要有人倾听,何况夜场驻唱的待遇还很高呢。在1999年的时候,我的月收入就已经上万了。
有时候我觉得上天对自己特别眷顾,但同时又并不满足自己当时的状态,我总觉得一切来得太轻易,在父母身边的生活也太安逸。我问自己:“生活能不能有更多种可能性?能不能有更多的意义?”
2002年,我听说政府对贫困山区有对口支教计划,我所在的幼儿园属于成华区,对口支教的区域是甘孜州的泸定县,在听说那边的小学缺乏师资的时候,我心动了。于是,2003年,我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只身进入藏区,加入了支教的志愿者队伍,目的地是甘孜州的泸定县建设小学。
物质生活的匮乏
其实我对泸定县并不陌生,因为之前去旅游过一次,知道那里是如何偏远和贫瘠的地方,但当我真的背着被子褥子扎成的铺盖卷置身位于泸定县县城边上的学校时,我还是震惊了。
有的孩子穿着褴褛成一条一条的“刷把裤”就来上学:有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双小脚板晃悠悠地穿着成人的大码解放胶鞋,用麻绳捆紧在脚上。最开始,每天中午看到大多数孩子安安静静地趴在课桌上午睡,我还好奇地想,他们为什么宁可睡觉不去吃饭,后来别的老师悄悄告诉我,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穷,每天只吃两顿,早一顿,晚一顿,中午就只能以睡觉来让自己“忘记”肚子饿。
宿舍楼是老式筒子楼,一条长走廊串起一间一间的简陋房间,上厕所要穿过操场到另一边。分给我的房间在一楼,陈旧、潮湿,推开门便是一股霉臭味儿扑面而来。这些都还能克服,我最害怕的是一到晚上,耗子成群结队跑来跑去的声音和它们厮打时发出的吱吱叫声。在那里住下来的头两天,我压根没敢合眼,直到后来请当地老师帮忙把耗子逮了,第三天晚上,又累又困的我才终于可以睡安稳觉。
做饭是用电饭煲,而炒菜就是在宿舍后门口支一口锅子,由于工作忙,我每次去菜市场都会买好两三天的菜。让我开心的是,我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当地的老师们也对我照顾有加,其中一个老师的老母亲见我爱喝她煮的酥油茶,专门每天给我煮,叮嘱我每天去他们家里喝。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有的孩子家长会特意嘱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给我捎上一篓取暖的煤炭块。
当时除了上课,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由于学校背山向河,闲暇时候的晚上,坐在大渡河边吹吹河风,望望星空,就是唯一的消遣了。在藏区的一年,我每天自己生火做饭、烧水洗澡,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充实。那一年扭转了我对于物质的观念,也涤荡了我的心灵,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精神生活的丰盈
刚到学校的时候,我教孩子们音乐。那时候小学音乐课盛行的省事教法,就是用收录机放上一盒磁带,重复一首歌直到孩子们会唱为止,可我不愿那么省事,我教他们识谱、打拍子、练声,从基础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我还用过郑秀文的《眉飞色舞》这种曲调轻快的流行歌给孩子们编健身操呢,一扫孩子们做操时懒洋洋的精神面貌,大家跟着节奏做得可得劲儿了。
由于贫困地区师资流失快,流动大,在人手欠缺的时候,我除了教音乐,还要兼任4年级的班主任,教他们语文。由于我之前只教过幼儿园,生怕自己对于小学语文不能胜任,那年寒假我回到成都之后,整个春节期间没怎么好好陪家人,成天跑到父亲教书的磨子桥小学去找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然后在家里备课。新学期开始,我大包小包地提着从磨子桥小学给藏区孩子们募捐的书本、衣物,以及我专门跑到文具店购置的新文具返回泸定县。
刚接手那个班的时候,班里的学生期末考试有10多个都不及格,有的孩子语文成绩甚至才得8分、10分。可我能责怪他们什么呢?当地很多孩子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又如何有心思学习?我的一己之力毕竟微薄,我可以每天中午给孩子们买包子,而他们却不可能一辈子靠别人买的包子维生。于是,我用自己掏钱从成都买来的文具做奖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要靠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境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有个孩子那一年获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我也被评为当年泸定县优秀支教教师。
一年之后支教结束,我要离开了,我那个班的孩子们全体跪下来,哭着送我,舍不得我走。
我至今还跟藏区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给他们寄送资料,得知学校缺什么的时候,也会在成都帮他们想办法。我打算,等我儿子再大一点,寒暑假的时候我都会带他到泸定县去,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年看到的一切,让孩子知道自己优越的成长环境是多么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