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如今中国家具市场充斥着众多国外品牌,本土家具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龙文化的研究,揭示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讨其在坐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真正的让设计解决家具市场的问题,同时让人们更加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龙文化 设计 坐具 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家具的生产投入与科技含量都相对较低,使得产业中低水平发展竞争激烈,商家的盲目投资与建设,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瑰宝。传统并不是一味的仿古,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在品质存在,探寻龙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底蕴,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生产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坐具。
一 中国坐具的发展
古人从席地而坐,到床榻的出现,再到有靠背的椅子的出现,整个坐具的发展过程,就像一部文明的发展史。
筵和席属于最早的坐具,然而这种坐具的舒适性极差,秦汉时期,床的出现缓解了人们由于长时间跪坐双腿产生的酸痛感,真正的实现“坐”具的出现。
东汉末年,胡床作为一种新奇的坐具由北方传入中原,它床面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叠。南朝庾肩吾的咏胡床诗,其云:“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胡床的出现充分体现当时名族文化开始交融。
大约在唐代,出现了有靠背的椅。《正字通》:“椅,坐具,后有倚者。”靠背椅就是后来我们坐具的基础形态。
宋代是我国坐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众多优秀坐具设计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民族特色的代表。
坐具发展到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坐具设计最鼎盛的黄金时期。明清坐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越来越多扶手椅的出现就看的出来,人们在外形方面与舒适程度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这时的坐具设计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圈椅、玫瑰椅与太师椅。
坐具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近代,随着西力东渐的到来,大量的国外坐具涌入中国,像远西高坐具的到来,给中国家具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冲击,更是思想与文化方面的强烈冲击。然而中国人并不是全部接受西方的观点,就像西式软包沙发,这种在欧洲本土也是代表奢侈的坐具,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更无力与不屑接纳。聪明的中国人对此作了“中式”的改进,中式沙发以一个实木框架为主体,放置的海绵椅垫也可以根据天气与需要随时撤换。这种灵活的方式使中式沙发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冬暖夏凉,方便实用。
然而或许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社会长期受到压迫,再或者是西方思想文化的过量侵入,导致我国本土对坐具的设计,并没有按照古代风格一直延续。越来越多的崇洋羡外的出现,导致经典的中国坐具设计一直被认为俗套,使得传统坐具更多的是被当做被观赏的文物存在。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全盘西化,一味的模仿使得我们本土坐具设计产生相当长的一段空白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中国坐具设计,乃至世界坐具设计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发展,科技手段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思想,导致我们的审美正趋于一致,越来越多的国外“美”被我们所接受。
就坐具设计方面,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只会“制造”,没有“创造”,山寨产品不断出现,导致中国原创设计一直得不到国际的认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我们重视,真正的中国设计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像以“坐下来”为主题,亮相米兰国际设计展的中国坐具设计,就充分地说明中国设计开始被世界所接纳。
纵览中国坐具的发展史。中国坐具从简陋到复杂,融合与发展中体现改革与创新,从辉煌到失落,碰撞中发展与传播、交融中的吸纳与自我保护、茫然的适从,再到现在迟来的觉醒。总的来说就是设计的缺失导致空白的出现,体现出设计在家具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坐具从辉煌到失落,也是传统文化渐渐流逝的表现,重塑中国坐具的辉煌,一方面是创新的设计,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在坐具中的体现。
二 龙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 龙的起源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身影不仅仅是作为司水灵兽而出现,更是以形形色色的文化形式被传承下来。中国龙文化贯穿古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龙的起源,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与《龙凤》两文中,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以及资料记载的研究表明,龙的整体形象本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而是古代图腾的遗迹,是图腾融合的产物。闻先生认为龙形象是虚拟的,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就龙的整体形象而言:马脸、鹰爪、鹿角、鱼鳞、蛇身,这些都是自然界真是存在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特点出现在龙“身上”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首先,龙头和马脸非常的相似,《论衡龙虚篇》:“世俗画龙之象,马头蛇尾。”不仅“照马画龙”,生活中龙与马也有这不解之缘,《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周礼·灰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直到今天,人们也常常把骏马称呼为“龙驹”。不只是龙与马相似,龙的身上有一层麟甲,龙头上有鹿角似的角,龙爪又似某些凶猛动物的爪等等,都具有深层次的意义。爪的锋利代表力量,角代表权力,鳞片代表坚韧。
其次,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载体。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所以每个部族都有其自己的图腾,而这些图腾往往都是自然界的生物,部落人们能亲眼所见,产生畏惧或者崇拜的生物。
所以,龙可能就是我国古代部落时期,一个以蛇为图腾的强大部族,吞并了像以马、鹰、鹿等为图腾的小部族,从而产生的新图腾,他主要基于蛇身,添加了各族的特征,马脸、鹿角、鹰爪等等,经过更加长久的发展,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龙的形象。 2 龙文化的内涵与思想
就龙文化发展而言,龙文化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龙文化的发展贯穿古今,所以龙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思想,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在西方人眼中科学发展的代价就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资源,而东方的哲学思想是告诫我们,人类应当善待自然,人本身即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是与自然相通的一体。
仁者爱人,仁是儒学的重要思想。仁者爱人意指所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人类,与天地同步、协调、自然、互惠、共生、共存的“天长地久,人和自然”的寓意。
从龙文化的起源来看,就图腾起源一说,各个部族的融合、新图腾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然而兼容并包用在坐具设计当中,是不确切的,在中国传统坐具的空白时期,鲁迅先生曾写过《拿来主义》一文,文中鲁迅先生提出他的“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我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这种拿是不卑不亢的拿,是有选择的拿。毛主席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这才是兼容并包精神的确切深意。这同样可以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就同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信息社会,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表达情感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与人的交流逐渐转变成人与物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情感的滞留与冷漠。寓情于物,让产品赋予情感,可以丰富情感的交流。坐具作为我们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一类家具,与人接的时间会更长,将情感、精神赋予到坐具中,可以丰富情感内容,这就体现出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三 结束语
如今消费者在产品的外形与功能的基础上,会更加的关注其内涵所在。使产品附有情感,让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能产生情感交流,是我们发展坐具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情感设计是我们应该“拿来”运用到坐具设计当中的;当代社会,新材料与新型加工手段不断涌现,合理运用环保材料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意在不要破坏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应当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中人机工程学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观念。所以我认为龙精神主要包括的三大观念运用到坐具设计中可表现为:兼容并包的情感化的设计手法,天人合一的环保材料概念,以及仁者爱人的形态设计。
关键词:龙文化 设计 坐具 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家具的生产投入与科技含量都相对较低,使得产业中低水平发展竞争激烈,商家的盲目投资与建设,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瑰宝。传统并不是一味的仿古,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在品质存在,探寻龙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底蕴,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生产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坐具。
一 中国坐具的发展
古人从席地而坐,到床榻的出现,再到有靠背的椅子的出现,整个坐具的发展过程,就像一部文明的发展史。
筵和席属于最早的坐具,然而这种坐具的舒适性极差,秦汉时期,床的出现缓解了人们由于长时间跪坐双腿产生的酸痛感,真正的实现“坐”具的出现。
东汉末年,胡床作为一种新奇的坐具由北方传入中原,它床面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叠。南朝庾肩吾的咏胡床诗,其云:“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胡床的出现充分体现当时名族文化开始交融。
大约在唐代,出现了有靠背的椅。《正字通》:“椅,坐具,后有倚者。”靠背椅就是后来我们坐具的基础形态。
宋代是我国坐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众多优秀坐具设计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民族特色的代表。
坐具发展到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坐具设计最鼎盛的黄金时期。明清坐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越来越多扶手椅的出现就看的出来,人们在外形方面与舒适程度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这时的坐具设计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圈椅、玫瑰椅与太师椅。
坐具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近代,随着西力东渐的到来,大量的国外坐具涌入中国,像远西高坐具的到来,给中国家具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冲击,更是思想与文化方面的强烈冲击。然而中国人并不是全部接受西方的观点,就像西式软包沙发,这种在欧洲本土也是代表奢侈的坐具,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更无力与不屑接纳。聪明的中国人对此作了“中式”的改进,中式沙发以一个实木框架为主体,放置的海绵椅垫也可以根据天气与需要随时撤换。这种灵活的方式使中式沙发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冬暖夏凉,方便实用。
然而或许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社会长期受到压迫,再或者是西方思想文化的过量侵入,导致我国本土对坐具的设计,并没有按照古代风格一直延续。越来越多的崇洋羡外的出现,导致经典的中国坐具设计一直被认为俗套,使得传统坐具更多的是被当做被观赏的文物存在。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全盘西化,一味的模仿使得我们本土坐具设计产生相当长的一段空白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中国坐具设计,乃至世界坐具设计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发展,科技手段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思想,导致我们的审美正趋于一致,越来越多的国外“美”被我们所接受。
就坐具设计方面,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只会“制造”,没有“创造”,山寨产品不断出现,导致中国原创设计一直得不到国际的认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我们重视,真正的中国设计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像以“坐下来”为主题,亮相米兰国际设计展的中国坐具设计,就充分地说明中国设计开始被世界所接纳。
纵览中国坐具的发展史。中国坐具从简陋到复杂,融合与发展中体现改革与创新,从辉煌到失落,碰撞中发展与传播、交融中的吸纳与自我保护、茫然的适从,再到现在迟来的觉醒。总的来说就是设计的缺失导致空白的出现,体现出设计在家具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坐具从辉煌到失落,也是传统文化渐渐流逝的表现,重塑中国坐具的辉煌,一方面是创新的设计,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在坐具中的体现。
二 龙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 龙的起源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身影不仅仅是作为司水灵兽而出现,更是以形形色色的文化形式被传承下来。中国龙文化贯穿古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龙的起源,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与《龙凤》两文中,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以及资料记载的研究表明,龙的整体形象本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而是古代图腾的遗迹,是图腾融合的产物。闻先生认为龙形象是虚拟的,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就龙的整体形象而言:马脸、鹰爪、鹿角、鱼鳞、蛇身,这些都是自然界真是存在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特点出现在龙“身上”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首先,龙头和马脸非常的相似,《论衡龙虚篇》:“世俗画龙之象,马头蛇尾。”不仅“照马画龙”,生活中龙与马也有这不解之缘,《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周礼·灰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直到今天,人们也常常把骏马称呼为“龙驹”。不只是龙与马相似,龙的身上有一层麟甲,龙头上有鹿角似的角,龙爪又似某些凶猛动物的爪等等,都具有深层次的意义。爪的锋利代表力量,角代表权力,鳞片代表坚韧。
其次,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载体。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所以每个部族都有其自己的图腾,而这些图腾往往都是自然界的生物,部落人们能亲眼所见,产生畏惧或者崇拜的生物。
所以,龙可能就是我国古代部落时期,一个以蛇为图腾的强大部族,吞并了像以马、鹰、鹿等为图腾的小部族,从而产生的新图腾,他主要基于蛇身,添加了各族的特征,马脸、鹿角、鹰爪等等,经过更加长久的发展,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龙的形象。 2 龙文化的内涵与思想
就龙文化发展而言,龙文化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龙文化的发展贯穿古今,所以龙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思想,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在西方人眼中科学发展的代价就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资源,而东方的哲学思想是告诫我们,人类应当善待自然,人本身即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是与自然相通的一体。
仁者爱人,仁是儒学的重要思想。仁者爱人意指所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人类,与天地同步、协调、自然、互惠、共生、共存的“天长地久,人和自然”的寓意。
从龙文化的起源来看,就图腾起源一说,各个部族的融合、新图腾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然而兼容并包用在坐具设计当中,是不确切的,在中国传统坐具的空白时期,鲁迅先生曾写过《拿来主义》一文,文中鲁迅先生提出他的“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我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这种拿是不卑不亢的拿,是有选择的拿。毛主席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这才是兼容并包精神的确切深意。这同样可以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就同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信息社会,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表达情感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与人的交流逐渐转变成人与物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情感的滞留与冷漠。寓情于物,让产品赋予情感,可以丰富情感的交流。坐具作为我们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一类家具,与人接的时间会更长,将情感、精神赋予到坐具中,可以丰富情感内容,这就体现出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三 结束语
如今消费者在产品的外形与功能的基础上,会更加的关注其内涵所在。使产品附有情感,让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能产生情感交流,是我们发展坐具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情感设计是我们应该“拿来”运用到坐具设计当中的;当代社会,新材料与新型加工手段不断涌现,合理运用环保材料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意在不要破坏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应当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中人机工程学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观念。所以我认为龙精神主要包括的三大观念运用到坐具设计中可表现为:兼容并包的情感化的设计手法,天人合一的环保材料概念,以及仁者爱人的形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