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重构”:《导言》的论证逻辑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重要标志。系统地剖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论证逻辑,全面地把握《导言》所蕴含的精华,对进一步深化认识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逻辑思维;逻辑关系;理论价值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约写于1843年10月中-1844年1月,是马克思到巴黎之后写的第一篇论文,其发表在《德法年鉴》上。《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法国民主主义者卢格在法国创办的,关于创办理念上马克思提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是对人本身的二重化和人本质的二重化问题的解答,提出并论述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人类解放的现实力量和现实途径进行了论证,回答其“苦恼的疑问”,它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折点。本文主要从《导言》论证的逻辑思维、《导言》中阐释的基本逻辑关系以及《导言》的理论价值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导言》论证的逻辑思维
  《导言》在论证过程中具有严谨、深刻的逻辑思维,文章围绕着人的解放而展开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揭示人的解放,对妨碍人的解放的一系列障碍,展开了尖锐的批判。其中的逻辑主线是:人的解放→批判宗教→批判哲学→批判现实→批判政治→无产阶级的解放→人(德国人)的解放。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立足于人的解放,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宗教批判到法和政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宗教本身就是颠倒的世界,反宗教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被颠倒的世界的斗争,颠倒的现实世界一旦被推翻,宗教幻想的天国也就随之瓦解了。马克思进而提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为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然而现存的德国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却忽视了对人的关注,违背了哲学的历史使命。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了对政治的批判。
  批判的最终归结和绝对命令。马克思认为宗教批判到世俗批判再到哲学批判以至到最终转向彻底革命,其归结于德国的“缺陷”,德国在政治经济上远落后英法,未能分享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面临着封建制度的复辟,这种资产主义与封建主义制度的交织,决定着德国制度的缺陷,而消灭这种缺陷就要需要彻底的革命,对政治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最终归结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提出了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提出“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开始并不是直接阐释人的解放,简单说,就是拨开宗教迷雾,唤醒理智;纠正哲学偏差,还原历史;揭露政治制度弊端,指明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最后阐释人的解放的最终目的。马克思的批判逻辑是严谨的、辨证的,从问题的一个方面引到另一个方面;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从现象到本质,树立了批判思维的典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高超的论证逻辑。
  二、《导言》论证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认为,“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面对自己本身,而会面向只有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法哲学的批判是理论上的批判,这种批判的现实表明只有用现实力量(实践)才能完成,才能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所以,马克思提出并缜密地论证两个基本逻辑关系,即“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辩证关系和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功用关系。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对现实的批判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一定物质条件保证,在《导言》中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途径、力量、实践等思想。“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的理论,“武器的批判”是指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认为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只要理论能够反映事物的根本,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满足国家的需要,才能指导革命。马克思坚决发对将理论和实践、哲学和革命割裂开来的“实践派”和“理论派”。实践派否认哲学和理论,企图“对哲学嘟囔几句陈腐的气话,对哲学否定就实现了”,忽视了现实的生活胚芽在脑壳中萌生,“不使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理论派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世界的批判性斗争,认为哲学理论中的变革就足以可以改变世界,其实现存的哲学也属于这个世界,不是“不消灭哲学,就能够使哲学变为现实”。对此,马克思就提出了问题“德国能不能实现有原则的高度的实践,即实现一个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马克思在充分的论证基础上,肯定的回答“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功用关系。马克思认为,德国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需要一个先进的、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理论的阶级。“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马克思分析了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特殊性,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急剧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是社会中间等级分化和破产者,无产阶级的地位决定着其以消灭私有制为核心任务,“它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同时,马克思旗帜鲜明的提出,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全人类的重任,必须要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同样,哲学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成为摧毁现实世界的精神武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无产阶级精神武器的哲学和作为哲学的物质武器的无产阶级要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统一于人的解放的终极目标。所以,马克思地指出“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因此,哲学必须消灭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也必须把哲学变成现实。
  三、《导言》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完成了思想和政治上的“双转变”。马克思首次提出和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是马克思划时代的历史功绩,列宁曾说:“马克思学说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导言》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开启了对理性与宗教的批判,逐渐认识到实践的伟大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蕴,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尤其是《导言》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阐释和精辟论证,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溯源。全面、系统地把握《导言》所蕴含的理论精华,对于现阶段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阅读和学习《导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必须要坚持历史与价值的统一,既看到它的历史地位与意义,更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深入挖掘其思想精髓,分析出其理论原则、立场、方法、观点、价值,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突出其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1-16页.
  [2]朱传棨:以时代的高度审视和批判社会现实——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0(8).
  [3]赵家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四种题型的设题角度——词语、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层意归纳型和复习策略。  关键词:“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广东“3+证书”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根据历年考题来看,选择的文章都是散文,以情景散文、哲理散文为主,小说、戏剧等没有被选过。2005年之前,考查5题,都是单项选择题,15分;2006年考查4题,也全部是单项选择题
期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精神产品,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目标,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谋发展的信心,凝聚职工保生存的合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丰富工作内容,为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扩展空间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觉适应发展需要,就必须不断丰富工作
期刊
摘 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拟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在对其职业特点、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点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项目化;任务化    目前职业教育工作中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主要归纳为两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多样性和宽度的飞速发展,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促推企业健康持续强劲发展,培育员工的精神动力至关重要。  塑造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它一旦形成并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和自觉执行,就
期刊
摘 要:公诉人是依法行使公诉和诉讼监督权的检察官,担负着指控犯罪与诉讼监督的职能,既是侦查活动的监督者,又是审判程序的启动者和诉讼活动的纠错匡正者;而市、县两级基层公诉人更是处在同犯罪斗争的第一线,又处于诉讼监督的第一线,对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公诉人队伍建设是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和依法进行诉讼监督的需要,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公诉工作整体水平的
期刊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  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基础、家庭条件、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班级氛围五个方面,分析了民族中学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化问题的主要成因。指出了解决“两极化”问题面临的五个困难:如何激发学习热情、如何提升师生情感、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如何形成教学合力。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两极化”问题的五个实践措施:始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建立爱生如子“三师”情感,强化热爱英语的学习热情;始终坚持
期刊
摘 要:现代认知同化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通过研究认知同化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探讨其在生物教学的应用,从认知学角度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奥苏泊尔;生物教学    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如何将最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求的使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为生物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奥苏伯
期刊
摘 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成倍增加,文物保护形势严峻,县级管理力量相对薄弱,设立业余文保员,加强文保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员;建设;探索  邹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又发现了大批文物,全县12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物点多达170余处,广泛分布于全县16个镇(办事处),其保护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
期刊
摘 要:采制生动、鲜活的新闻节目,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可视性,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需承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电视的本体语言入手,对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加强电视观念的途径做一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制;电视观念;策略  电视新闻是电视记者向观众叙述事实、阐述理念的窗口,也是传递信息的物质材料,是以广电信号为载体的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再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握好这一特点,进一步强化电视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