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赢在起跑线上”是当下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更承载着是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期望。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看,凡事都有一个度,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当家长出于某种功利性的目的而把这种教育无限提前,只会加重孩子负担,让孩子反感、厌倦,最终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关键词】起跑线 中国孩子 教育 减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国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身上来时,我们不禁会对这一群肩负如此大重任的孩子心生怜悯。从早前孩子们都能拥有无忧无虑、多彩的童年到如今大多数孩子拥有的是竞争压力、灰色的童年,中国孩子的起跑线在不断的往前移,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初中、小学一路侵袭到幼儿园
如今中国教育成了一条环环相扣,令人沮丧的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为了考个好大学,就必须考个好高中;为了考个好高中,就得考个好初中;为了考个好初中,就必须考个好小学;我为了读个好小学,就不得不上一个好的幼儿园。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一个中国孩子的所有教育历程都成了高考的预备班。被调侃成为中国式母亲、中国式父亲的中国家长们永远拿着一根所谓的成功的标杆去要求、去衡量那些幼小的心灵,迫使孩子们“逆流直上”,迈向那条本不应该存在的起跑线。
2.不能输的领域越来越宽
据一份来自上海的幼儿园的数据显示,有85%的孩子考过钢琴证书,10%的孩子考过英语证书,还有5%的孩子考过美术证书,2%的孩子考过舞蹈证书,1%的孩子考过珠心算证书。乍看这组数据,如果你是该幼儿园的老师,一定会为有那么多有才艺、有特长的孩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但这些孩子取得这些证书、这些成绩的背后隐含着多少家长的批评、甚至是打骂,多少的眼泪和无助,失去了多少属于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纯真和快乐。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泛滥。琴棋书画、奥数、英语不断地被家长、老师塞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得一批又一批原本还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孩子,一次掉队了。
3.书包的不断升级
伴随着起跑线上的竞赛,家长和老师搜罗书市,千方百计往孩子的书包里塞那些所谓的“制胜法宝”。孩子们的书包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很早以前的单肩包到近年来的双肩包,再到今天的拉杆书包。从采访一家商厦的书包专柜售货员得知,现在国家有规定的书的重量标准不得超过5斤,但现在随着书本的变相增多,小学生一般书的重量都有十多斤,普通书包根本承受不起这个重量,更何况我们这些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所以拉杆书包卖得越来越好。虽然国家对数的重量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和孩子还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忠海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走进教室,吓了一跳,下面的孩子五官都是齐全的,但组合在一起就非常可怕,他们的眼珠子都是不动的的。”这话虽然已经是80年代末说的,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如果还放任这种起跑线的教育形式,我们的孩子明天就有可能再次回到那个年代的样子。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而不是某一个阶段,就算孩子在起跑线上赢在了前头,比过了别的孩子,但接下来的漫漫人生,肩负着如此大压力,叫我们的孩子如何去比。
面对不断前移的起跑线,不但我们的孩子深受其害,很多家长和老师也表示无奈。近年来,为中国孩子“减负”成为教育界十分热门的话题,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一些减负政策,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越来越多的指向了那些逼迫孩子的“凶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照理,“减负”对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也不用再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心吊胆了。可是刚开始不久,家长听说某某孩子又报某某培训班了,某某孩子进了某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于是又按捺不住了,顶着各种压力,又把孩子重新带入了一个充满压力又无趣的环境。像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会让我们的孩子“减负”成为一个泡影。
当年鲁迅先生曾说:“救救我们的孩子。”现在我们恐怕也到了这个地步。不管怎么说,“减负”已成为当前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但要是我们的孩子的负担真正减下来,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先从减轻孩子起跑线上的负担开始,为了有效地改变不断前移的起跑线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重负,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家长方面。
3.1.1 打破从众效应,寻找适合孩子自己的成长道路。
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是因为看别的家长这样做,怕自己的孩子会输给别人的孩子,多是出于自己的面子。想通过孩子,与别的家长一比高下。因而,孩子就提早背负起了为父母争光的重担。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把过重的负担强加给孩子,是对孩子掠夺性的开发,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实际上会破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制约孩子的发展[1]。所以,家长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寻找一条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
3.1.2 关心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迫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长期忙碌于生活,把孩子要么交给年迈的父母,要么请保姆,要么送到托儿所,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更多的是限于物质方面。就算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很多时候在培养孩子方面都会表现出不耐烦。这样一来,孩子幼小的心灵必定会受到打击,承受一些无形的压力。
3.2 教育部门方面。
3.2.1 提高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到处泛滥,很多都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许可。这些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尽可能多的招到学生,使出各种手段,根本不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一方面为了使那些有兴趣的孩子能够真正学到才艺,另一方面为了让家长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不再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培训,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依法落实,规范好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机构的质量。
3.2.2 减负从“书包减重”开始。
书包过重不是学生负担的全部,也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但书包过重是学生负担的最直接最浅表的体现和反映[2]。国家对小学生的书重虽然有限制,但真正落到了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孩子书包里的书还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负担还是没有减下来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可以用“限重令”来对学校施加点儿压力。
3.2.3 取消“优胜劣汰”竞争规则。
高考制度困扰我们国人已经很久了,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优胜劣汰”规则对高中生的残酷性。现在,作为教育的最初阶段——幼儿园,也逐渐的开始引入这种机制,很多天真无邪的孩子已经或将被这种残酷的机制划分为三六九等。家长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小孩进入一流的幼儿园学习,更是不惜代价,把小孩培养成全能的人,以增加进入一流幼儿园的机会。幼儿园只有取消这种“优胜劣汰”的入学规则,还孩子一个平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才能是孩子的起跑线不再向前推移,才能真正减轻孩子的负担。
结束语: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固然有利。但,如果这起跑线没找好、没找对,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不利会影响远远超过当初的胜利。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为了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和谐稳步的发展,我们应关注“不断往前推移的起跑线”这一现象,确保我国的教育不致输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走进学生“减负”》嵇春梅.
[2] 《学生减负,从书包限重开始》《教师报》2007-11-7.
【关键词】起跑线 中国孩子 教育 减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国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身上来时,我们不禁会对这一群肩负如此大重任的孩子心生怜悯。从早前孩子们都能拥有无忧无虑、多彩的童年到如今大多数孩子拥有的是竞争压力、灰色的童年,中国孩子的起跑线在不断的往前移,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初中、小学一路侵袭到幼儿园
如今中国教育成了一条环环相扣,令人沮丧的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为了考个好大学,就必须考个好高中;为了考个好高中,就得考个好初中;为了考个好初中,就必须考个好小学;我为了读个好小学,就不得不上一个好的幼儿园。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一个中国孩子的所有教育历程都成了高考的预备班。被调侃成为中国式母亲、中国式父亲的中国家长们永远拿着一根所谓的成功的标杆去要求、去衡量那些幼小的心灵,迫使孩子们“逆流直上”,迈向那条本不应该存在的起跑线。
2.不能输的领域越来越宽
据一份来自上海的幼儿园的数据显示,有85%的孩子考过钢琴证书,10%的孩子考过英语证书,还有5%的孩子考过美术证书,2%的孩子考过舞蹈证书,1%的孩子考过珠心算证书。乍看这组数据,如果你是该幼儿园的老师,一定会为有那么多有才艺、有特长的孩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但这些孩子取得这些证书、这些成绩的背后隐含着多少家长的批评、甚至是打骂,多少的眼泪和无助,失去了多少属于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纯真和快乐。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泛滥。琴棋书画、奥数、英语不断地被家长、老师塞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得一批又一批原本还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孩子,一次掉队了。
3.书包的不断升级
伴随着起跑线上的竞赛,家长和老师搜罗书市,千方百计往孩子的书包里塞那些所谓的“制胜法宝”。孩子们的书包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很早以前的单肩包到近年来的双肩包,再到今天的拉杆书包。从采访一家商厦的书包专柜售货员得知,现在国家有规定的书的重量标准不得超过5斤,但现在随着书本的变相增多,小学生一般书的重量都有十多斤,普通书包根本承受不起这个重量,更何况我们这些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所以拉杆书包卖得越来越好。虽然国家对数的重量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和孩子还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忠海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走进教室,吓了一跳,下面的孩子五官都是齐全的,但组合在一起就非常可怕,他们的眼珠子都是不动的的。”这话虽然已经是80年代末说的,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如果还放任这种起跑线的教育形式,我们的孩子明天就有可能再次回到那个年代的样子。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而不是某一个阶段,就算孩子在起跑线上赢在了前头,比过了别的孩子,但接下来的漫漫人生,肩负着如此大压力,叫我们的孩子如何去比。
面对不断前移的起跑线,不但我们的孩子深受其害,很多家长和老师也表示无奈。近年来,为中国孩子“减负”成为教育界十分热门的话题,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一些减负政策,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越来越多的指向了那些逼迫孩子的“凶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照理,“减负”对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也不用再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心吊胆了。可是刚开始不久,家长听说某某孩子又报某某培训班了,某某孩子进了某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于是又按捺不住了,顶着各种压力,又把孩子重新带入了一个充满压力又无趣的环境。像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会让我们的孩子“减负”成为一个泡影。
当年鲁迅先生曾说:“救救我们的孩子。”现在我们恐怕也到了这个地步。不管怎么说,“减负”已成为当前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但要是我们的孩子的负担真正减下来,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先从减轻孩子起跑线上的负担开始,为了有效地改变不断前移的起跑线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重负,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家长方面。
3.1.1 打破从众效应,寻找适合孩子自己的成长道路。
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很多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是因为看别的家长这样做,怕自己的孩子会输给别人的孩子,多是出于自己的面子。想通过孩子,与别的家长一比高下。因而,孩子就提早背负起了为父母争光的重担。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把过重的负担强加给孩子,是对孩子掠夺性的开发,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实际上会破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制约孩子的发展[1]。所以,家长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寻找一条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
3.1.2 关心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迫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长期忙碌于生活,把孩子要么交给年迈的父母,要么请保姆,要么送到托儿所,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更多的是限于物质方面。就算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很多时候在培养孩子方面都会表现出不耐烦。这样一来,孩子幼小的心灵必定会受到打击,承受一些无形的压力。
3.2 教育部门方面。
3.2.1 提高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到处泛滥,很多都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许可。这些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尽可能多的招到学生,使出各种手段,根本不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一方面为了使那些有兴趣的孩子能够真正学到才艺,另一方面为了让家长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不再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培训,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依法落实,规范好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机构的质量。
3.2.2 减负从“书包减重”开始。
书包过重不是学生负担的全部,也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但书包过重是学生负担的最直接最浅表的体现和反映[2]。国家对小学生的书重虽然有限制,但真正落到了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孩子书包里的书还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负担还是没有减下来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可以用“限重令”来对学校施加点儿压力。
3.2.3 取消“优胜劣汰”竞争规则。
高考制度困扰我们国人已经很久了,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优胜劣汰”规则对高中生的残酷性。现在,作为教育的最初阶段——幼儿园,也逐渐的开始引入这种机制,很多天真无邪的孩子已经或将被这种残酷的机制划分为三六九等。家长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小孩进入一流的幼儿园学习,更是不惜代价,把小孩培养成全能的人,以增加进入一流幼儿园的机会。幼儿园只有取消这种“优胜劣汰”的入学规则,还孩子一个平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才能是孩子的起跑线不再向前推移,才能真正减轻孩子的负担。
结束语: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固然有利。但,如果这起跑线没找好、没找对,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不利会影响远远超过当初的胜利。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为了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和谐稳步的发展,我们应关注“不断往前推移的起跑线”这一现象,确保我国的教育不致输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走进学生“减负”》嵇春梅.
[2] 《学生减负,从书包限重开始》《教师报》20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