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研究院;考察;北石窟寺;张鲁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43-03
Determining the Dates of the Cultural Relics
from Beishikusi Grottoes
——An Article by Mr. Duan Wenjie Based on
Mr. Zhang Luzhang’s Notes
WU Zhengke
(Beishikusi Grottoes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Mr. Duanwenjie led a delegation of the Dunhuang Academy to investigate the Beishikusi Grottoes in 1974 to study and date some relevant cultural relics there. According to work notes made by Zhang Luzhang, this wa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Beishikusi Grottoes done by the academy, the paper’s title of“Beisikusi Grottoes”having been written by Mr. Duan Wenjie himself.
Keywords: Duan Wenjie; Dunhuang Academy; investigation; Beishikusi Grottoes; Zhang Luzhang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张鲁章,景泰县人。1954年先后在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工作,1963年10月调到北石窟寺工作,1977年12月27日去世。2012年后,我们对张鲁章先生生前留下的工作笔记进行了整理,笔记从1956年5月25日开始,至1974年底结束,笔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帮助北石窟寺文物抢险加固的内容,尤为珍贵的是记录了1974年段文杰先生一行来北石窟寺考察的情况,这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次组团考察北石窟寺,并对部分石窟做了断代和研究。
一 现场考察的时间
段文杰一行7人于1974年7月26日上午到达北石窟寺,第一天详细察看了第165窟,段先生认为第165窟内的造像虽是一个时代,但也存在早晚的关系,并有地方特色。造像保存了北魏原有的颜色,为山西曲阳风格。第二天,段文杰先生带领的敦煌研究所专家团队继续在北石窟寺工作,晚上召开座谈会,段文杰先生对本次考察做了全面总结。28日凌晨考察团离开北石窟寺上西峰。
二 段先生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1. 强调文物保护
首先,北石窟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2. 北魏洞窟断代
第165窟:段先生认为这里造像自孝文帝全汉化了。第165窟舍身饲虎图与炳灵寺近似,尽管各地方不一样,但全国有个共同东西。这次出来就是看南方到北方路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165窟服饰最大特点是袈裟汉化,长方形下巴、方嘴唇厚的面型特点。正壁中间佛像早,两侧时代晚于中间佛像,接近北周。又南北弥勒及骑象并为北魏晚期特征,与龙门、云岗等大石窟相同。北魏晚期至北周为其重点特征。
石造像上直接上彩是我国特色,龙门、云冈、炳灵寺、麦积山都如此。
3. 西魏至北周洞窟断代
第113龛:西魏晚到北周,而北周占主要成分,造像颜色和壁画是同时的。龛形围垂帐纹,壁是北周的典型,北壁画供养人是北周作品。
第44龛:西魏至北周
第240窟:北周,没有隋代遗存,壁画也是北周时期的。
第229窟:三世佛,造像并裙下摆向两侧撇开,以及东壁佛腰部束带作法与敦煌第285窟佛极为相似或一样,故是西魏到北周期间的。壁画上下二层,下层不清,东壁仅背光与左角供养人为初唐壁画。
第202、206、211龛:北周。
第55和71号龛:北周,而第71龛与隋风格有区别,麦积山偏早。
第60龛:北周晚期的。
4. 隋代洞窟断代
第41窟:隋代
5. 唐代洞窟断代
唐代代表作为第32、263窟。唐代衣纹和韵感似泥塑之感,又衣带与龙门、云冈有不同,似为地方特点。第222号初唐,与敦煌第314号壁画风格一致。第222窟底层头光云纹组成尖瓣莲花的壁画,大致分二层,红色最晚。
第240窟:前壁小龛全是初唐作品。
第37龛:初、盛唐
第1窟和第267窟为初唐。
第53龛:是中晚唐,未定壁画时代。
6. 五代至元代
第35窟:为五代至宋代。
元代在这里的活动比较多。
三 北石窟寺的接待
张鲁章先生笔记对接待段文杰先生一行有简要记载,1974年7月26下午北石窟寺借寺沟队小麦44斤(已除皮2斤),加工成面粉后,粗面:9.25斤,细面:12.25斤,合计21斤(除皮)。购买大肉3斤:3.00元;清油2斤:2.00元,兰州烟一条:3.00元。27日晚上给考察团做了油饼。
敦煌客人7人,交給北石窟寺粮票15斤,每人两斤多些。交钱:8.40元,每天以0.60元交付。
小 结
1974年,段文杰先生为了解我国石窟艺术传播与发展的路线及规律,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赵主任一行7人外出考察,7月25日到庆阳,26日至27日住在北石窟寺考察研究,7月28日上西峰。段先生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分析断代,开启了北石窟寺石窟讨论研究的先河。就北石窟寺石刻文物特点,段先生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他认为这里的造像自北魏孝文帝已经全部汉化了。尤其是他提出“曲阳风格”说,足见先生对云冈造像艺术源流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当时正值甘肃困难时期,先生帮助北石窟寺忙碌工作两天,吃住非常简单,还给北石窟寺交粮票和现金,以实际行动向北石窟寺传输了“莫高精神”。考察期间,段文杰先生还给“北石窟寺”题名,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研究院;考察;北石窟寺;张鲁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43-03
Determining the Dates of the Cultural Relics
from Beishikusi Grottoes
——An Article by Mr. Duan Wenjie Based on
Mr. Zhang Luzhang’s Notes
WU Zhengke
(Beishikusi Grottoes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Mr. Duanwenjie led a delegation of the Dunhuang Academy to investigate the Beishikusi Grottoes in 1974 to study and date some relevant cultural relics there. According to work notes made by Zhang Luzhang, this wa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Beishikusi Grottoes done by the academy, the paper’s title of“Beisikusi Grottoes”having been written by Mr. Duan Wenjie himself.
Keywords: Duan Wenjie; Dunhuang Academy; investigation; Beishikusi Grottoes; Zhang Luzhang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张鲁章,景泰县人。1954年先后在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工作,1963年10月调到北石窟寺工作,1977年12月27日去世。2012年后,我们对张鲁章先生生前留下的工作笔记进行了整理,笔记从1956年5月25日开始,至1974年底结束,笔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帮助北石窟寺文物抢险加固的内容,尤为珍贵的是记录了1974年段文杰先生一行来北石窟寺考察的情况,这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次组团考察北石窟寺,并对部分石窟做了断代和研究。
一 现场考察的时间
段文杰一行7人于1974年7月26日上午到达北石窟寺,第一天详细察看了第165窟,段先生认为第165窟内的造像虽是一个时代,但也存在早晚的关系,并有地方特色。造像保存了北魏原有的颜色,为山西曲阳风格。第二天,段文杰先生带领的敦煌研究所专家团队继续在北石窟寺工作,晚上召开座谈会,段文杰先生对本次考察做了全面总结。28日凌晨考察团离开北石窟寺上西峰。
二 段先生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1. 强调文物保护
首先,北石窟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2. 北魏洞窟断代
第165窟:段先生认为这里造像自孝文帝全汉化了。第165窟舍身饲虎图与炳灵寺近似,尽管各地方不一样,但全国有个共同东西。这次出来就是看南方到北方路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165窟服饰最大特点是袈裟汉化,长方形下巴、方嘴唇厚的面型特点。正壁中间佛像早,两侧时代晚于中间佛像,接近北周。又南北弥勒及骑象并为北魏晚期特征,与龙门、云岗等大石窟相同。北魏晚期至北周为其重点特征。
石造像上直接上彩是我国特色,龙门、云冈、炳灵寺、麦积山都如此。
3. 西魏至北周洞窟断代
第113龛:西魏晚到北周,而北周占主要成分,造像颜色和壁画是同时的。龛形围垂帐纹,壁是北周的典型,北壁画供养人是北周作品。
第44龛:西魏至北周
第240窟:北周,没有隋代遗存,壁画也是北周时期的。
第229窟:三世佛,造像并裙下摆向两侧撇开,以及东壁佛腰部束带作法与敦煌第285窟佛极为相似或一样,故是西魏到北周期间的。壁画上下二层,下层不清,东壁仅背光与左角供养人为初唐壁画。
第202、206、211龛:北周。
第55和71号龛:北周,而第71龛与隋风格有区别,麦积山偏早。
第60龛:北周晚期的。
4. 隋代洞窟断代
第41窟:隋代
5. 唐代洞窟断代
唐代代表作为第32、263窟。唐代衣纹和韵感似泥塑之感,又衣带与龙门、云冈有不同,似为地方特点。第222号初唐,与敦煌第314号壁画风格一致。第222窟底层头光云纹组成尖瓣莲花的壁画,大致分二层,红色最晚。
第240窟:前壁小龛全是初唐作品。
第37龛:初、盛唐
第1窟和第267窟为初唐。
第53龛:是中晚唐,未定壁画时代。
6. 五代至元代
第35窟:为五代至宋代。
元代在这里的活动比较多。
三 北石窟寺的接待
张鲁章先生笔记对接待段文杰先生一行有简要记载,1974年7月26下午北石窟寺借寺沟队小麦44斤(已除皮2斤),加工成面粉后,粗面:9.25斤,细面:12.25斤,合计21斤(除皮)。购买大肉3斤:3.00元;清油2斤:2.00元,兰州烟一条:3.00元。27日晚上给考察团做了油饼。
敦煌客人7人,交給北石窟寺粮票15斤,每人两斤多些。交钱:8.40元,每天以0.60元交付。
小 结
1974年,段文杰先生为了解我国石窟艺术传播与发展的路线及规律,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赵主任一行7人外出考察,7月25日到庆阳,26日至27日住在北石窟寺考察研究,7月28日上西峰。段先生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分析断代,开启了北石窟寺石窟讨论研究的先河。就北石窟寺石刻文物特点,段先生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他认为这里的造像自北魏孝文帝已经全部汉化了。尤其是他提出“曲阳风格”说,足见先生对云冈造像艺术源流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当时正值甘肃困难时期,先生帮助北石窟寺忙碌工作两天,吃住非常简单,还给北石窟寺交粮票和现金,以实际行动向北石窟寺传输了“莫高精神”。考察期间,段文杰先生还给“北石窟寺”题名,留下了珍贵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