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53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53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2(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液氧分压)、pH值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为45.28%,观察组为9.43%,观察组患儿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H值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可以改善PaCO2、PaO2和pH值等指标,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对早产儿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极大的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6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68-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死亡率较高,是由于早产儿体内Ⅱ型细胞先天性发育较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成熟度较差导致的,患有糖尿病的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也有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1]。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心率增速、青紫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生时早产儿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患呼吸窘迫征的可能性越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并发症较多,包括出血性休克、低血压、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有效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和患病程度。现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早产儿,对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早产儿中,男27例,女26例,平均胎龄为(31.07±1.2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625±317)g。观察组53例早产儿中,男26例,女27例,平均胎龄为(31.08±0.23)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628±320)g。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患儿给予保暖护理,控制病毒感染,预防其他性出血,改善体内微循环,对于呼吸较困难的患儿给予吸氧,将患儿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选用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批准文号H20080429,产品规格1.5ml∶0.12g,首次使用剂量为100mg~200mg/kg体重,在患儿气管内插管滴注,一日两次,两次间隔12小时。用药6小时内对患儿不再给予翻身、吸痰、拍背等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哭声等。
护理人员应当在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6h、24h和48h内准确检测PaCO2(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液氧分压)和pH值。对指标异常的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患儿是否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肺炎等疾病。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3讨论
早产儿由于体内Ⅱ型细胞先天性发育较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易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患儿产生呼吸困难、心率增速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肺泡细胞分泌的脂蛋白,由特异性蛋白和磷脂组成,起到降低肺泡张力、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稳定、阻止液体向肺泡内滤出的作用,增加肺部顺应性,保护肺泡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维持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的流体压力。 对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增加体内缺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2]。
在本文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使用固尔苏于气管内滴注,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仅为9.43%,单独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发病率为45.28%,且观察组患儿PaCO2、PaO2、pH值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大,考虑可能由于固尔苏内含有磷脂和热异性蛋白,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气管送至下部气道,替代缺乏的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
综上所述,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保护早产儿身体健康。肺表面活性物对早产儿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付迅.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21):52-53
[2]游丽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25):64-65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53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53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2(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液氧分压)、pH值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为45.28%,观察组为9.43%,观察组患儿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H值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可以改善PaCO2、PaO2和pH值等指标,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对早产儿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极大的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6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68-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死亡率较高,是由于早产儿体内Ⅱ型细胞先天性发育较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成熟度较差导致的,患有糖尿病的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也有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1]。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心率增速、青紫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生时早产儿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患呼吸窘迫征的可能性越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并发症较多,包括出血性休克、低血压、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有效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和患病程度。现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早产儿,对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早产儿中,男27例,女26例,平均胎龄为(31.07±1.2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625±317)g。观察组53例早产儿中,男26例,女27例,平均胎龄为(31.08±0.23)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628±320)g。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患儿给予保暖护理,控制病毒感染,预防其他性出血,改善体内微循环,对于呼吸较困难的患儿给予吸氧,将患儿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选用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批准文号H20080429,产品规格1.5ml∶0.12g,首次使用剂量为100mg~200mg/kg体重,在患儿气管内插管滴注,一日两次,两次间隔12小时。用药6小时内对患儿不再给予翻身、吸痰、拍背等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哭声等。
护理人员应当在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6h、24h和48h内准确检测PaCO2(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液氧分压)和pH值。对指标异常的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患儿是否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肺炎等疾病。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3讨论
早产儿由于体内Ⅱ型细胞先天性发育较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易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患儿产生呼吸困难、心率增速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肺泡细胞分泌的脂蛋白,由特异性蛋白和磷脂组成,起到降低肺泡张力、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稳定、阻止液体向肺泡内滤出的作用,增加肺部顺应性,保护肺泡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维持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的流体压力。 对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增加体内缺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2]。
在本文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使用固尔苏于气管内滴注,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仅为9.43%,单独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发病率为45.28%,且观察组患儿PaCO2、PaO2、pH值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大,考虑可能由于固尔苏内含有磷脂和热异性蛋白,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气管送至下部气道,替代缺乏的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
综上所述,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保护早产儿身体健康。肺表面活性物对早产儿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付迅.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21):52-53
[2]游丽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2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