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音乐教育;审美角度;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 G643.8〔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26—01
  
  一、音乐审美的特点
  
  与建筑、雕塑等具象艺术的审美不同的是,音乐的审美过程是通过再现性因素去召唤审美主体的。音乐审美经验并不依托现实具体对象,感官、神经系统对音乐的反应永远不能付诸实体式的实现。当微妙的乐音、伴音、和声、曲调进入人心深处,与莫名的情思交汇,就构成一种精神上的潜波,给人的心理气质以深刻的影响。
  从审美角度来说,音乐被称之为听觉艺术,同其他艺术的审美一样,音乐审美教学要全力调动审美情绪,即唤起对音乐影响及其艺术组合、形成结构的总体感觉。对音乐的审美感觉和感受力似乎比可视性的绘画更难把握,我们只能在声响的起伏变化中抓住乐曲的主旋律,因为主旋律能最有效地传达出音乐表情的性质。例如,舒伯特的《圣母颂》,其肃穆、缓慢、悠长的主旋律,可以召唤内心深处一种类似教堂颂诗式的庄严感、神圣感,而且由于深远浑厚的和声伴奏,还给人一种空灵虚幻的感觉。
  
  二、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实施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这说明音乐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
  审美教育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一段优美的旋律,一首动人的歌曲,都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再辅以一定的画面、音响、朗诵,使学生通过各个感官体验美、感受美,并将这种通过想象、理解、体验得来的零碎的审美感受集中、升华、凝聚为一种鲜明而概括的审美感受,以达到对作品的把握与领悟,从而完成审美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进而达到心灵的共鸣。
  音乐教师是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者和审美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
   (二)以分析音乐作品情感为主线,引发学生共鸣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抓住作品美的特征和它要表现的情感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讲述他古老的故事,师生无不为这优美的音乐所打动。在这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共鸣,随美的旋律而起伏、随美的音乐而抒情、随着音乐而陶醉。因此,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感受力、发展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境界。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类型的一种,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特殊性亦是教育的特征之一,由于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
〔关键词〕 合作学习;程序;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17—0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的责任分工情况下的互助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中运用这种学习形式,可以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同伴互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调动他们思
〔关键词〕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结构;朗读;写作训练;   旧题;错题;高考题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51—01    高考英语复习,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梳理知识结构,以便查缺补漏    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总复习时必须抓住两条线。一是逐字逐词系统地复习《考试大纲》中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
现代大学发展要求体育文化结构与大学文化有机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求大学体育文化结构不断发展创新。大学体育文化结构融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