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4例54眼)与阿柏西普组(54例54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随访12mo,观察注药前后BCVA、CMT及注药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4例54眼)与阿柏西普组(54例54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随访12mo,观察注药前后BCVA、CMT及注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注药后1、2、5、8mo两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组间差异(P>0.05),但均较注药前显著改善(P<0.05)。至随访结束,康柏西普组早期发生结膜出血2眼,阿柏西普组则出现眼压增高和结膜出血各1眼,两组患者均未见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与注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差异(7%vs 6%,P=1.000)。结论: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wARMD,疗效均势。
其他文献
faricimab是一种能同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血管生成素2结合的双特异性抗体,由基因泰克公司开发,于2022年1月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批通过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与现有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药物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相比,faricimab可通过更少的注射频率达到相当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负担,提高其依从性。faricimab最常见的不
Faricimab是血管生成素-2(Ang-2)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双靶向抑制药。2022年1月,FDA批准faricimab注射剂通过玻璃体内注射使用治疗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研究显示,faricimab的给药间隔可以最多延长到16周。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结膜出血。本文对faricimab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安全
我国西部山区地质条件恶劣,地层岩性复杂、构造作用强烈、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发育,铁路沿线山体陡峭,岩体众多,极易受构造、卸荷和冻融影响,产生崩塌、掉块、落石等危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无人机高精度影像等技术,探明铁路沿线斜坡及危岩体发育情况,根据其对线路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
在现代社会飞速进步与经济迅猛发展的综合作用下,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制造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创造、解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传统制造业迎来了巨大生存挑战,作为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更要率先进行信息化建设,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然而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建设规划、功能模块开发以及运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关阐述。
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的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是制造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展现,因此,加强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助力,文章以制造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够为当前财务
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灾害,由于其随机性和破坏力强,严重威胁铁路运行和人员安全,已成为我国三大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分析隧道洞口形式、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潜在风险,因地制宜提出防护网-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体系作为桥隧串接形式洞口落石整治方案。该体系在保证既有桥梁稳定性、整体落石防治能力以及保障正常铁路运营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考虑空间、地形和经济等因素,制定合理有序的棚洞钢结构吊装方案,既保证高空吊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由多因素共同诱发的视网膜黄斑区改变,基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MD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长期玻璃体内治疗相关的治疗负担,提高临床适应性。尽管已取得多项成果,但基因疗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药物的临床试验仍处于研究阶段。通过整理近10年以来AMD的相关靶点治疗产品的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靶点或新载体进行分类,结合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评估基因治疗AM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复杂,特别中西部存在深切“V”形峡谷艰险困难山区,地表高差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米,而隧道工程一般在沟谷中下部穿过。与一般地段相比,该地区洞口具有坡面高陡,不良地质种类多,规模大处理十分复杂,因此洞口的坡面防护难度极大,极易引发次生灾害。结合艰险山区洞口特点,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坡面防护措施,供广大工程人员借鉴。
为探究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危岩对交通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采用无人机摄影和野外精细化调查手段,获取了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岩体的岩层与节理产状,岩体沿着倾向坡面60°方向存在双滑面(楔形体)滑动破坏,危岩处于欠稳定到不稳定状态。通过数值模拟,边坡上部危岩体停留在隧道口上方高程1 452~1 480 m的坡面处,而下部危岩体将停积于河谷距隧道出口34 m位置;下部危岩体失稳后到达隧道出口的最大弹跳高度5.51
山区高速铁路受线路平顺性及地形的限制,部分危岩发育地段无法绕避,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地质调绘技术对拟建济南至枣庄铁路杏花峪隧道进口危岩体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准确的判识,通过将3DEC数值模拟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获得了崩塌落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分区图,开展了危险性分区评价,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识别出的12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