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高压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事实上却又很近
“特高压”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重大工程。古清生、黄传会的长篇报告文学《走进特高压》,以实录手法再现了此事。
作品描写的对象——“特高压”是一个新事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鲜事物。因为它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科学发明创新价值的东西。特高压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事实上却又很近。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能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常常需要跨大区域输送电力能源,这就必须采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作品开篇即为我们描述了中国能源在东西、南北分布上的不均衡。写到了西部的滚滚乌金——煤炭资源,高原水塔巨大的势能,西北不竭的风能;写到了中东部、南部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历来所饱受的能源缺乏之苦之累之害;进而提出了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问题,提出了长距离能源传送的迫切需要,为中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埋下了伏笔。这样的写法和谋篇布局可谓水到渠成,毫无突兀之感。
作品真实记录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特高压是一项尖端技术。在研发过程中,无法准确计数的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中国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的核心。作品特别强调了这项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国家电网人团结协作、勇于并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正是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应该说,特高压核心技术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是时代所需要的,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在这项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进程中,国家电网人追求完美、精细施工,取得了许多项具有电力发展历史性突破意义的成就。这些事例是振奋人心的,闪耀着时代的精神光芒,值得深入开掘。
记录体或实录式报告文学更多地注重记事,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也往往是事件、事情、事迹和事例本身。《走进特高压》亦是如此。在这部作品中,写人是放到记事中来实现的,人物更多凸显出来的是群像、群体式登场。就像书后附录的特高压工程大事记和先进集体、功勋个人、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名单一样,作品似乎过于在乎罗列和反映众多的人物,比较生动、深入细致,而在富于个性的人物刻画与塑造方面似显薄弱。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走进特高压》明显区别于此前出版的商泽军的长诗《大地飞虹》。诗歌,更多的是诗人主观的抒发与感叹。他可以由电联想到火,联想到光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而报告文学则主要是对事件本身的关照与描写,它允许文学想象,但不能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它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必须双脚落到实地。报告文学作为一份历史文献、事件记录,它的史志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诗歌所不具备和无法匹敌的。由此,笔者觉得国家电网公司在组织诗人歌吟特高压的同时,又组织报告文学作家来纪实和实录,有着某种互补效果的考虑。
当然,如果作品的可读性、文学性、艺术性能再加强一些,这部作品所具有的价值定会深远和广泛得多。
编辑|吴杰 [email protected]
“特高压”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重大工程。古清生、黄传会的长篇报告文学《走进特高压》,以实录手法再现了此事。
作品描写的对象——“特高压”是一个新事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鲜事物。因为它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科学发明创新价值的东西。特高压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事实上却又很近。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能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常常需要跨大区域输送电力能源,这就必须采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作品开篇即为我们描述了中国能源在东西、南北分布上的不均衡。写到了西部的滚滚乌金——煤炭资源,高原水塔巨大的势能,西北不竭的风能;写到了中东部、南部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历来所饱受的能源缺乏之苦之累之害;进而提出了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问题,提出了长距离能源传送的迫切需要,为中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埋下了伏笔。这样的写法和谋篇布局可谓水到渠成,毫无突兀之感。
作品真实记录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特高压是一项尖端技术。在研发过程中,无法准确计数的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中国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的核心。作品特别强调了这项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国家电网人团结协作、勇于并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正是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应该说,特高压核心技术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是时代所需要的,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在这项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进程中,国家电网人追求完美、精细施工,取得了许多项具有电力发展历史性突破意义的成就。这些事例是振奋人心的,闪耀着时代的精神光芒,值得深入开掘。
记录体或实录式报告文学更多地注重记事,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也往往是事件、事情、事迹和事例本身。《走进特高压》亦是如此。在这部作品中,写人是放到记事中来实现的,人物更多凸显出来的是群像、群体式登场。就像书后附录的特高压工程大事记和先进集体、功勋个人、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名单一样,作品似乎过于在乎罗列和反映众多的人物,比较生动、深入细致,而在富于个性的人物刻画与塑造方面似显薄弱。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走进特高压》明显区别于此前出版的商泽军的长诗《大地飞虹》。诗歌,更多的是诗人主观的抒发与感叹。他可以由电联想到火,联想到光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而报告文学则主要是对事件本身的关照与描写,它允许文学想象,但不能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它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必须双脚落到实地。报告文学作为一份历史文献、事件记录,它的史志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诗歌所不具备和无法匹敌的。由此,笔者觉得国家电网公司在组织诗人歌吟特高压的同时,又组织报告文学作家来纪实和实录,有着某种互补效果的考虑。
当然,如果作品的可读性、文学性、艺术性能再加强一些,这部作品所具有的价值定会深远和广泛得多。
编辑|吴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