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对学科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加强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升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共十个方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低年级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按照核心素养要求,积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思维的运用技巧,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拓展数学思维的意义,有的放矢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在教学中围绕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高段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优化,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嵌入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环节,有的放矢,进而有效拓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方式落实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讲解完因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寻找某几个100以内的任意自然数的全部因数,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还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在讲台前摆放24盆花做成矩形布景,让学生分析共有几种设计摆法。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发现不同的摆法其实是乘法算式,可以写成1×24=24、2×12=24、3×8=24和4×6=24共四种设计方案,从中也能看到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将数学思维培养引入数学教学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案例,具有鲜明的层次,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图像或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小学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简短动画,播放获得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高的方向,在平行四边形的右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其向左平移,利用平移、拼接的方法获得了长方形,由于两者的面积相等,因此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割补法很容易使小学生清楚地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底的乘积。基于以上方法,加深了小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认识,引导小学生举一反三,充分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应用意识。此外,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类似的推导,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模型的思想,不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
三、数形结合,提升数学推理能力
与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相比,小学高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能利用形象化的图表有效表达这类抽象知识,对学生理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分数乘法》时,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化问题。讲解“一个果园的面积是5/6平方千米,其中苹果树占其中的4/5,桃树占其中的1/5,那么苹果树和桃树各占多少平方千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张纸均匀折叠成6份,减掉1份,然后引导学生把剩余的纸均匀的折成5份,拿出其中的4份,由此可以得到5/6×4/5=5×4/6×5,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5/6×1/5=5×1/6×5。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分子乘以分子所得的积是积的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是积的分母。折纸实践活动,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思维能力。
四、理论结合实践,增强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把小学數学知识和小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自主探究,自觉地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对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尺知识进行讲解过程中,以地图的案例进行讲解:在某幅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5.6厘米,已知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1050千米,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为2300千米,问在这幅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是多少厘米?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计算,学生以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计算可知,地图上的距离是5.6×2300/1050=12.3厘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影子测距”的知识,使学生领略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选择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领略到学习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结束语:
小学高段数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还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在实践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中,有效达成开拓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思维视野的目标,进而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冬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20,(2):50.
[2]苏德国.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2(12):26-27.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校区)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共十个方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低年级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按照核心素养要求,积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思维的运用技巧,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拓展数学思维的意义,有的放矢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在教学中围绕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高段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优化,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嵌入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环节,有的放矢,进而有效拓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方式落实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讲解完因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寻找某几个100以内的任意自然数的全部因数,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还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在讲台前摆放24盆花做成矩形布景,让学生分析共有几种设计摆法。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发现不同的摆法其实是乘法算式,可以写成1×24=24、2×12=24、3×8=24和4×6=24共四种设计方案,从中也能看到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将数学思维培养引入数学教学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案例,具有鲜明的层次,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图像或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小学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简短动画,播放获得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高的方向,在平行四边形的右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其向左平移,利用平移、拼接的方法获得了长方形,由于两者的面积相等,因此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割补法很容易使小学生清楚地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底的乘积。基于以上方法,加深了小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认识,引导小学生举一反三,充分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应用意识。此外,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类似的推导,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模型的思想,不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
三、数形结合,提升数学推理能力
与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相比,小学高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能利用形象化的图表有效表达这类抽象知识,对学生理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分数乘法》时,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化问题。讲解“一个果园的面积是5/6平方千米,其中苹果树占其中的4/5,桃树占其中的1/5,那么苹果树和桃树各占多少平方千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张纸均匀折叠成6份,减掉1份,然后引导学生把剩余的纸均匀的折成5份,拿出其中的4份,由此可以得到5/6×4/5=5×4/6×5,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5/6×1/5=5×1/6×5。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分子乘以分子所得的积是积的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是积的分母。折纸实践活动,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思维能力。
四、理论结合实践,增强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把小学數学知识和小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自主探究,自觉地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对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尺知识进行讲解过程中,以地图的案例进行讲解:在某幅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5.6厘米,已知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1050千米,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为2300千米,问在这幅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是多少厘米?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计算,学生以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计算可知,地图上的距离是5.6×2300/1050=12.3厘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影子测距”的知识,使学生领略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选择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领略到学习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结束语:
小学高段数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还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在实践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中,有效达成开拓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思维视野的目标,进而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冬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20,(2):50.
[2]苏德国.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2(12):26-27.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