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开始的,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基本得到了普及。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心理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初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不少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发表相关论文,开设相应课程,推动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交互更快,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越发严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模型,基于数据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机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2.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构建和谐稳定校园,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培养精英型人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基于大数据下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学生,进行有效的提前干预,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3.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搭建大数据平台,构建预警机制,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逐一排查,有针对性地服务帮助学生,加强其应对、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常常处在个人心理闭锁又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矛盾之中,少数学生甚至存在社交恐惧。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越发好转,很多大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表现为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在与他人交流中缺乏交流技巧,容易与学生发生争吵,导致关系不和谐,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学业问题
进入大学之初,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如果没有及时转换角色,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再加之如果对专业兴趣不大,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方法出问题,容易造成学业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会形成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3.情感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同时大学也不会限制学生谈恋爱,大学生也逐渐有了恋爱的需求。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走向极端,很有可能出现伤害他人或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四、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
1.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成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宣传,为大学生做好心理健康评估工作。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平时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培训,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检测,给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数据库,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估,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干预,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员育人
从大数据分析和预警发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不是全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大数据分析下的结果跟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够匹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不顺利。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高校务必要成立相应的大数据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心理数据库,做好心理数据挖掘工作,实现可以随时调取或反馈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其次,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业性强、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定期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心理工作与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推动全员育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从课堂内外、校内外多渠道入手,抓好学校第一课堂,从课堂教学方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从理论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思想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保持心态平衡,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要改变以往的大班教学,实行小班授课,提升课堂教学体验,改善课堂的授课效果。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诸如讲授法、体验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授课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最后,在教学评估环节上,改变以往只重视成绩的方式,重视学生上课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的测评。
五、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拓宽信息渠道,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哲锋,张 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9):93-96.
[2]薛 蓓,周延怀,樊姮毓.大数据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235-236.
[3]李瑜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4(1):147-148.
[4]陈 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71-75.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开始的,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基本得到了普及。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心理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初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不少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发表相关论文,开设相应课程,推动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交互更快,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越发严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模型,基于数据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机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2.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构建和谐稳定校园,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培养精英型人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基于大数据下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学生,进行有效的提前干预,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3.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搭建大数据平台,构建预警机制,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逐一排查,有针对性地服务帮助学生,加强其应对、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常常处在个人心理闭锁又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矛盾之中,少数学生甚至存在社交恐惧。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越发好转,很多大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表现为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在与他人交流中缺乏交流技巧,容易与学生发生争吵,导致关系不和谐,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学业问题
进入大学之初,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如果没有及时转换角色,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再加之如果对专业兴趣不大,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方法出问题,容易造成学业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会形成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3.情感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同时大学也不会限制学生谈恋爱,大学生也逐渐有了恋爱的需求。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走向极端,很有可能出现伤害他人或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四、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
1.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成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宣传,为大学生做好心理健康评估工作。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平时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培训,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检测,给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数据库,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估,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干预,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员育人
从大数据分析和预警发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不是全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大数据分析下的结果跟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够匹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不顺利。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高校务必要成立相应的大数据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心理数据库,做好心理数据挖掘工作,实现可以随时调取或反馈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其次,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业性强、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定期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心理工作与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推动全员育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从课堂内外、校内外多渠道入手,抓好学校第一课堂,从课堂教学方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从理论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思想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保持心态平衡,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要改变以往的大班教学,实行小班授课,提升课堂教学体验,改善课堂的授课效果。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诸如讲授法、体验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授课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最后,在教学评估环节上,改变以往只重视成绩的方式,重视学生上课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的测评。
五、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拓宽信息渠道,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哲锋,张 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9):93-96.
[2]薛 蓓,周延怀,樊姮毓.大数据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235-236.
[3]李瑜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4(1):147-148.
[4]陈 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