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必要的和有机的补充。同时,新课标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的读物,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除了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外,尤其要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其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一是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教师只有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检查,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并起到督促作用。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和同学交流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
二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像课内教学那样死板,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
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发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不仅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启发其智慧,锻炼其才能,最终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 编 木 子)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除了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外,尤其要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其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一是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教师只有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检查,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并起到督促作用。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和同学交流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知识。
二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像课内教学那样死板,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
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发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不仅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启发其智慧,锻炼其才能,最终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 编 木 子)